草鱼大规格鱼种高效养殖试验
2019-03-01季强江芝娟施顺昌
文/季强 江芝娟 施顺昌
作者单位:1.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
2.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草鱼在我国淡水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淡水鱼养殖业最大宗的养殖品种,其养殖获得高效益的关键是培育优质大规格鱼种,但大规格草鱼种的成活率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草鱼养殖的发展。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于2017年在松江试验片立项进行试验,草鱼种的养成规格、单产和养殖效益大幅度提高,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试验塘
试验设在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2口相邻标准化池塘,东西长、南北宽,面积分别为2174m2和2668m2,有效水深2.2m,淤泥厚度≤20cm。6月2号,试验塘经曝晒后加水至水深20cm~30cm,每亩用生石灰120kg清塘消毒,次日搅动池底1次,以彻底杀灭淤泥中的病菌、害虫。6月10号加水至水深1m左右,并施EM菌原粉100g/667m2和小球藻种500mL/667m2。
试验塘各配备一台自动投饵机和一台叶轮式增氧机(3kW),并统一安装了微孔增氧设备(2.2kW),主管道为直径50mm的PVC管,支管为直径15mm的塑料管,微孔增氧盘按3个/667m2的标准安装。
二、食台设置
试验池塘设置食台2处,一处投喂颗粒饲料,另一处投喂浮萍。投饵机利用木板搭设在距塘埂2m外的池塘内;投浮萍的食台设置在投颗粒饲料台的对面,在距池水岸边1m的地方用4根毛竹围成一个可随水面升降、面积为3.0m×3.0m的食台,且位置固定。
三、夏花鱼种放养
试验草鱼夏花鱼种为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培育,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放养前镜检确保无病害。2018年6月13号放养草鱼夏花,规格为2.9cm~3.3cm,放养密度为7000尾/667m2。6月21号套养2.5cm~3.0cm鲫、鲢、鳙苗种,每667m2放养密度分别为1000尾、500尾和300尾。苗种放养前均用10mg/L~15mg/L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5min~10min,以杀灭体表携带的病菌及寄生虫。鱼种放养时水温温差不宜超过2℃,以减小夏花鱼种入池的应激反应。
四、科学投喂饲料
(一)饲喂
夏花放养后,用粉状配合饲料沿塘边泼洒并逐渐收拢在投饵机附近。投饵机投喂破碎料驯化,使其集群、上浮摄食。驯化时间应不低于7d,确保绝大部分鱼集群、上浮摄食,以免鱼种捕起时规格不齐,影响经济效益。
驯化完成后,用投饵机投喂颗粒饲料,期间依据鱼体大小及时调整颗粒饲料的粒径,确保鱼种摄食适口。投喂时坚持“四定”原则,定人、定塘管理。每20d检查草鱼种生长情况1次,根据草鱼种的生长情况、天气、鱼情等及时调整投饵量。正常情况下,以七八成饱为宜。7月份~8月上旬,日投喂3次,日投饵率6%~8%;8月中旬至9月高温季节,日投喂2次,日投饵率4%左右;10月气温下降后,日投喂3次,日投饵率为4%~6%。
(二)浮萍投放
草鱼体长5cm~8cm,是草鱼食性转化阶段。体长达到5cm开始,每天10∶00从浮萍培育塘中捞取适量浮萍,用6g/m3漂白粉溶液消毒20min~30min后投放到食台中,浮萍投放量以3h~5h吃完为度。
五、水质调节
(一)注换水
草鱼夏花入塘后,透明度控制30cm以内,确保水质有一定肥度。随着草鱼鱼种的生长,逐渐增加池水深度,每10d~15d注水1次,每次注水10cm左右,以加速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7月中旬水位达到1.5m后以换水为主,到8月上、中旬时池塘水位保持在2.2m左右;高温季节,每5d~7d换水1次,每次换水30cm左右;秋季以后每10d~15d换水1次,每次20cm左右。换水时要在晴天进行,一定要做到先排水后注水。试验期间,每7d~10d检测水温、透明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及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1次,科学调控水质。
(二)适时开启增氧设备
微孔增氧设备与叶轮式增氧机配合使用。试验过程中使用便携式溶氧仪对池塘溶解氧及时测定,适时开机,保证养殖水体处于较高的溶氧水平。白天尤其是晴天中午开动叶轮增氧机,加速上、下水体交换;夜晚主要开动微孔增氧设备;阴雨天及气压低时,视溶氧测定情况确定是否同时开动微孔增氧设备与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投饲时视水体溶氧情况决定是否开动微孔增氧设备,提高水体溶氧,增加饵料利用率。
表1 试验塘起捕情况表
表2 试验塘经济效益统计表
(三)施用微生态制剂
定期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养殖前期使用光合细菌原粉100g/667m2全池泼洒,中后期复合芽孢杆菌原粉150g/667m2全池泼洒,调节池塘养殖水体水质,使水体微生态呈良性循环,消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制剂要与杀菌、杀虫药物间隔(≥7d)使用,以提高其应用效果。
六、鱼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对食场、工具进行消毒,以消除病菌滋生机会。对养殖水体每月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泼洒1次,预防有害菌的滋生与繁衍,为草鱼种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试验期间,在定期测定鱼体生长情况时检查鱼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科学处理、对症用药。
七、日常管理
坚持早、中、晚巡塘。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日间结合投饲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池鱼活动和摄食情况,正确判断施肥量与投饵量是否适当,若有差异,应及时作出调整;近黄昏时检查全天吃食情况和观察有无浮头预兆。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强化夜间值班。并详细记录天气、水质、投饵、用药等情况。
八、试验结果
试验塘于12月15日~18日起捕,2个试验塘草鱼种的平均规格分别为351g/尾、326.5g/尾,规格大且整齐;草鱼种单产分别为2132.5kg/667m2、2045kg/667m2以上,单位面积产量高;养殖单位利润分别达到10953元/667m2、8280.4元/667m2(表1、2)。
九、分析与讨论
本试验采用微孔增氧与叶轮增氧机配合使用的增氧方式,增氧效果明显。一方面,微孔增氧使池塘底部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磷、氮等释放出来,改善和稳定水质;叶轮增氧机搅动水体、促进水体上下层交换具有显著作用,在阳光充足的中午适时开机,可以把表层溶氧丰富的水与底层溶氧较低的水充分混合,改善底层水环境。另一方面,试验周期内,使用便携式溶氧仪对池塘溶解氧进行了大量测定,养殖水体溶解氧最低为3.36mg/L,这非常有利于草鱼种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微孔增氧与叶轮增氧机配合使用是草鱼种高产、高效养殖的关键。
随着配合饲料在草鱼养殖中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养殖产量和效益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但利用配合饲料在池塘中培育草鱼种的养殖模式无法解决草鱼“四病”(出血、赤皮、烂鳃、肠炎)和营养性疾病高发的困扰。而单纯依靠投喂浮萍的养殖模式虽然可以缓解疾病高发的困扰但却无法大幅度提高草鱼种单产,造成养殖效益低下。本试验采用颗粒饲料搭配浮萍进行草鱼种高产、高效养殖,充分发挥了配合饲料和浮萍的生产优势,在试验期间没有重大疾病流行,既解决了草鱼种长期单独投喂颗粒饲料易发病的问题,又降低了饵料成本,培育的草鱼种规格大而整齐,成活率86%以上,经济效益良好。可见,利用颗粒饲料搭配浮萍培育草鱼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良好措施之一。
近年,养殖场利用培育的大规格草鱼种、结合草鱼疫苗免疫防病技术(草鱼出血病活疫苗与草鱼细菌性“三联灭活疫苗”),进行二龄草鱼养殖,在10月份可达到1.5kg/尾的规格,成活率高达95%以上,单位药物成本大幅下降,不仅降低养殖生产成本,为达到高产、高效的养殖目的提供有利保障,还解决了药物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在我国部分地区(草鱼上市规格在1.5kg/尾左右),可避开草鱼集中上市的高峰期提前上市,有效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对草鱼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