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CT三维重建图像观察颅底卵圆孔周围下颌骨与牙床间距

2019-03-01李真胜男郭志刚高显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牙床下颌骨圆孔

李真胜男,郭志刚,田 宇,高显峰

(1.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神经外科,吉林 长春130033;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吉林 长春130033)

经颜面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RFT)手术,是三叉神经痛微创手术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颅底卵圆孔(FO)是RFT手术经颜面穿刺的靶点。我们以往在应用立体定向RFT手术过程中,发现卵圆孔周围的下颌骨与牙床间距的大小,对RFT手术的穿刺成功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2]。我们应用三维(Three-Dimensional,3D)CT重建方法观察了30例经立体定向RFT 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卵圆孔周围下颌骨与牙床间距的大小及其对RFT手术的影响,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间在我院完成立体定向RFT 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在52岁至78岁,平均年龄65±9岁。患者疼痛累及范围含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共6例,其中,单独累及第一支2例,同时累及第一支和第二支2例,同时累及第一、二、三支2例;仅累及第二支和/或第三支的患者共24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颅底及下颌骨CT薄层(0.625 mm)扫描,应用TOSHIB Vitrea fX工作站,建立全颅及下颌骨3D CT重建图像,测量立体定向RFT 手术穿刺位的卵圆孔最大横径两端的下颌骨与牙床间距离的数值。对于下颌骨与牙床间距小的患者,在术前立体定向定位时应用牙垫进行开口位CT扫描,且在术中进行开口位穿刺。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在立体定向RFT 手术穿刺位3D CT重建图像上测量,下颌骨与牙床间距最小值为8.4 mm,最大值为18.8 mm,平均12.9±2.9 mm。下颌骨与牙床间距大于10.0 mm的患者共24例(图1A-1B),占全部患者的80.0%(24/30);下颌骨与牙床间距小于10.0 mm的患者共6例(图1C-1D),占全部患者的20.0%(6/30)。6例下颌骨与牙床间距小的患者中,疼痛累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共2例。6例下颌骨与牙床间距小的患者在立体定向RFT手术过程中采用开口位穿刺,均取得成功。

A,B:下颌骨与牙床间距大于10.0 mm;C,D:下颌骨与牙床间距小于10.0 mm。A-D:水平箭头指向下颌骨,纵向箭头指向牙床。B和D为A和 B的局部放大图

图1应用CT三维重建图像测量立体定向手术穿刺位卵圆孔周围的下颌骨与牙床间距

3 讨论

CT三维重建方法在三叉神经痛的RFT穿刺路径设计方面,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2]。三叉神经痛RFT手术中,对于疼痛范围累及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手术,因卵圆孔穿刺靶点位于卵圆孔横径的中内1/3位置,因而三叉神经痛第一支的手术有更高的难度[3,4]。在立体定向RFT 手术中,严格按照手术计划进行穿刺是手术成功的保障。立体定向CT定位扫描前,即预判出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开口位穿刺,是落实手术计划的关键。卵圆孔周围下颌骨与牙床间距的大小是一个判断患者是否在术中需要进行开口位穿刺的指标。卵圆孔周围下颌骨与牙床间距小的患者,下颌骨会阻挡穿刺路径,因而需要进行开口位穿刺。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卵圆孔周围下颌骨与牙床间距正常的患者,则无需进行开口位穿刺。

本组30例患者中,20.0%(6/30)的患者属于下颌骨与牙床间距小,且有2例患者疼痛累及三叉神经第一支。这6例患者在立体定向RFT 手术中采用术前开口位CT扫描定位,术中开口位穿刺,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综上,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卵圆孔周围下颌骨与牙床间距的大小,可为提高三叉神经痛经颜面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手术的疗效,提供明确的帮助。

猜你喜欢

牙床下颌骨圆孔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重阳
下颌骨发育性缺损1例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3D打印下颌骨定位及连接导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头痛、卒中:竟是这个孔惹的祸
老屋
个性化钛修复体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假牙老掉怎么办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