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台格庙矿区井田划分方案研究
2019-03-01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陕西 榆林 719315)
新街台格庙矿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中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是新街矿区总体规划中的西部后备区。矿区呈丘陵地貌,为侵蚀性丘陵及风积沙漠区,地表植被稀疏,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最高点海拔标高1501.6m,最低点海拔标高1259.0m,一般海拔标高1300~1420m,相对高差120m。矿区东部与新街矿区相邻,南部和西部与呼吉尔特矿区相邻,北部与高头窑矿区相邻,矿区东西宽9.7~26.0km,南北长37.7~43.7km,面积771.0km2,总资源量14425.79Mt。煤炭外运主要通过矿区铁路专用线,该线路主要为台格庙新街矿区服务。矿区周边主要有兰嘎一级公路、包茂高速、伊成公路、乌阿公路及其他乡村公路,地形相对较好,可以满足建设要求。
1 矿区煤质赋存情况及井田划分原则
1.1 煤质赋存情况
矿区煤层赋存于中侏罗统延安组,全区隐伏,煤系地层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并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地层倾角1°~3°,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自上而下含有:2-1上、2-1、2-2上、2-2、3-1、3-1下、3-2、4-1、5-1、5-2、5-3、6-1、6-2、6-2下、6-3煤,共15层,其中除3-1下煤与6-2下煤为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外,其余均为大部可采较稳定煤层,煤层埋藏深度一般大于500m而小于1000m,资源量估算垂深519~919m,煤层赋存情况见表1。煤质为低灰~特低灰、低硫、低磷、高~特高热值的不黏煤、长焰煤及弱黏煤,是良好的民用及动力用煤,适用于火力发电。煤中焦油产率高,为富~高油煤,可作低温干馏原料煤。
表1 煤层赋存情况
1.2 井田划分原则
1)矿区井田划分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建设方针,充分依托自然资源与技术装备优势,以特大型或大型井田为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向规模要效益,实现安全生产[1-4]。
2)井田划分应考虑充分利用“资源整装配置,一个矿区一个开发主体”的有利条件,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有效利用和规模经济的原则[5-7]。
3)井田划分应考虑划分的井田尺寸合理,能与矿井规划生产能力相适应、与矿区开发强度相适应、与矿区建设规模相适应;井口和矿井工业场地位置,应有利于地面的联合布置(联合矿井模式),减少重复建设[8-10]。
4)井田划分应充分考虑煤层赋存条件,尽量简化同一矿井内各煤层的压茬关系,为矿井的安全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尽量减少同一矿井内的局部赋存煤层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以节约资源。
5)井田的划分应结合煤层赋存条件,按照一个矿井两个工作面模式,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设计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矿区东、南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且煤层赋存稳定,厚度大,属重点开发区,宜建设特大型矿井;矿区北部、西北部勘查程度相对较低,且煤层赋存条件较差,工作面单产能力小,宜以工作面产量确定矿井规模。
6)由于该矿区地形高差大、地面季节性河流沟谷发育,且井田建设规模大,井田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地面工业场地以及地面装车站的布置,地面装车站不宜布置于隧道中、桥梁上以及沟谷中。
7)井田划分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力求矿井生产环节少、井巷工程量少,建设工期短,投资省、达产快、效益好,使矿区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2 矿区井田划分方案及比选
2.1 井田划分方案
2.1.1 方案一:七井方案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以及砾石层分布情况,结合矿区铁路走向,将矿区划分为东西两大区域;对于东部区域,为尽量减少各井田三角煤量、将铁路压煤与大巷煤柱重合,设计以平行新恩铁路方向向北平移5km作为一号井的北部边界,再向北平移12km划分为三号井,三号井北部边界与矿区铁路之间区域划分为五号井;对于西部区域,从井下工作面的布置以及合理集中开采考虑,沿勘探线方向划分为四块,从南向北分别为二号井、四号井、六号井以及七号井,其中二号井、四号井、六号井北部边界与一、三、五号井北部边界在矿区中部无缝对接,全矿区共划分为七个井田,从而形成七井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七井方案布置示意图
1)一号井田位于矿区最东南部,西以新恩铁路、矿区专用线为界,东部、南部以矿区边界,北部以2-2煤赋存边界为界。井田东西长约9.3~14.5km,南北宽约9.8~16.0km,面积约150.5km2。井田内共有资源量2751.77Mt,预计可采储量1810.16Mt。井田内主要开采煤层为2-1、3-1、3-2、5-1、6-2、6-3等煤层。根据煤层厚度分析,大部分煤层厚度在1.8~3.5m之间,并有大面积3.5~5.0m以上区域,仅局部煤层厚度在0.8~1.8m之间,各煤层压茬关系简单,工作面单产能力大,矿井建设规模为15.0Mt/a。考虑1.4的储量备用系数,一号井服务年限为86.2a。
2)二号井田位于矿区最西南部,西部、南部以矿区边界为界,东部与一号井无缝对接,北部至51勘探线向北约400m处。井田东西长约11.5~16.5km,南北宽约9.7km,面积约140.8km2。井田内共有资源量2895.90Mt,预计可采储量1932.78Mt。井田内主要开采煤层为2-1上、2-1、2-2上、3-1、5-1、5-3、6-2、6-3等煤层。根据煤层厚度分析,大部分煤层厚度在1.8~3.5m之间,并有大面积3.5~5.0m以上区域,仅局部煤层厚度在0.8~1.8m之间,各煤层压茬关系相对简单,工作面单产能力大,矿井建设规模为15.0Mt/a。考虑1.4的储量备用系数,二号井服务年限为92.0a。
3)三号井田位于矿区中东部,西以规划矿区铁路专用线为界,东以矿区边界为界,北以27-12孔与23-2孔连线为界。井田东西宽约10.7km,南北长约12.2km,面积约125.9km2。井田内共有资源量2522.32Mt,预计可采储量1866.52Mt。井田内主要开采煤层为2-2上、2-2、3-1、6-1、6-2等煤层。根据煤层厚度分析,主采煤层大部分煤层厚度在1.8~5.0m之间,局部可采煤层厚度在0.8~1.8m之间,并且各煤层压茬关系简单,工作面单产能力大,矿井建设规模为15.0Mt/a。考虑1.4的储量备用系数,三号井服务年限为88.9a。
4)四号井田位于矿区中西部,西以矿区边界为界,东与三号井无缝对接,北至29勘探线向北约670m处,南与二号井无缝对接。井田东西宽约7.7~13.3km,南北长约11.3km,面积约116.7km2。井田内共有资源量2216.45Mt,预计可采储量1546.40Mt。井田内主要开采煤层为2-1、2-2上、5-1、5-2、5-3、6-2、6-3等煤层。根据煤层厚度分析,大部分煤层厚度在1.8~3.5m之间,并有部分3.5~5.0m以上区域,区内各煤层压茬关系相对简单,工作面单产能力较大,矿井建设规模为15.0Mt/a。考虑1.4的储量备用系数,四号井服务年限为73.6a。
5)五号井田位于矿区东北部,西部、北部以规划矿区铁路专用线为界,东部以矿区边界为界,南部与三号井无缝对接。井田东西宽约7.0~10.0km,南北长约6.1~12.2km,面积约80.8km2。井田内共有资源量1410.29Mt,预计可采储量1015.41Mt。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2-2上、2-2、3-1、5-1、6-1等煤层。根据煤层厚度分析,大部分煤层厚度在0.8~3.5m之间,部分区域在3.5~5.0m以上,各可采煤层压茬关系相对复杂,且工作面单产能力不大,考虑矿井的稳产,建设规模为10.0Mt/a。考虑1.4的储量备用系数,五号井服务年限为72.5a。
6)六号井田位于矿区中西北部,西以矿区边界为界,东与五号井无缝对接,北至9勘探线向北约1140m处,南与四号井无缝对接。井田东西宽约5.4~7.8km,南北长约10.5km,面积约62.5km2。井田内共有资源量1003.99Mt,预计可采储量616.70Mt。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2-2上、2-2、4-1、5-2、6-1、6-2、6-3煤层。根据煤层厚度分析,大部分煤层厚度在0.8~2.5m之间,部分区域在2.5~3.5m之间,各可采煤层压茬关系相对复杂,且工作面单产能力小,考虑矿井的稳产,建设规模为5.0Mt/a。按照1.5的储量备用系数计算,六号井服务年限为82.2a。
7)七号井田位于矿区最北部,西部、北部、东部均以矿区边界为界,南部与五、六号井无缝对接。井田东西长6.0~16.0km,南北宽3.5~7.7km,面积约93.8km2。井田内共有资源量1625.06Mt,预计可采储量954.84Mt。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2-2上、2-2、3-1、4-1、5-1、5-2、6-1、6-2、6-3煤层。根据煤层厚度分析,大部分煤层厚度在0.8~2.5m之间,部分区域在2.5~5.0m之间,各可采煤层压茬关系相对复杂,且工作面单产能力小,考虑矿井的稳产,建设规模为8.0Mt/a。按照1.5的储量备用系数计算,七号井服务年限为79.6a。
2.1.2 方案二:六井方案A
考虑到矿区北部区域煤层埋藏深、开发成本高、应尽量建设特大型矿井的建议,故而将七井方案中的五、六号井合并为五号井开发建设,则矿区北部区域划分为南北向两个特大型矿井,全矿区划分为六个矿井,如图2所示。
图2 六井方案A布置图
1)一、二、三、四号井情况同七井方案中的一、二、三、四号井。
2)五号井位于矿区的中北部,西部、东部以矿区边界为界,北部与六号井相接,南部与三、四号井相接。井田东西12.5~15.7km,南北9.5~10.0km,面积约138.6km2。井田内共有资源量2285.46Mt,预计可采储量1572.09Mt。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2-2上、2-2、3-1、5-1、6-1等煤层。根据煤层厚度分析,大部分煤层厚度在0.8~3.5m之间,部分区域在3.5~5.0m以上,各可采煤层压茬关系相对复杂,且工作面单产能力不大,考虑矿井的稳产,建设规模为15.0Mt/a。副立井、回风立井设于井田东部煤层赋存较厚区域,初期即将大巷延伸至井田最东部区域,于2-2上煤与2-2煤北翼分别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煤厚约3.5m与6.5m,工作面生产能力约5.0Mt/a与10.0Mt/a,以2个综采工作面保证矿井生产能力的实现,后期在压茬关系难以解决时增加配采工作面。考虑1.4的储量备用系数,五号井服务年限为74.9a。
3)六号井田位于矿区最北部,西部、北部、东部均以矿区边界为界,南部与五号井相接。井田东西长4.7~15.8km,南北宽4.0~8.1km,面积约98.5km2。井田内共有资源量1753.89Mt,预计可采储量1059.76Mt。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2-2上、2-2、3-1、4-1、5-1、5-2、6-1、6-2、6-3煤层。根据煤层厚度分析,大部分煤层厚度在0.8~2.5m之间,部分区域在2.5~5.0m之间,各可采煤层压茬关系相对复杂,且工作面单产能力小,考虑矿井的稳产,建设规模为10.0Mt/a。考虑煤层压茬关系,初期开采2-2上煤与2-2煤,煤层平均厚度均约为3.0m,生产能力约5.0Mt/a,以两个工作面保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实现。后期在压茬关系难以解决时增加一个配采工作面,全矿井以2~3个工作面保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并实现矿井的稳产。考虑1.5的储量备用系数,六号井服务年限为70.7a。
2.1.3 方案三:六井方案B
方案二中北部五号井需通过井下约5.5km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实现北部二井的煤炭洗选、储运集中,初期井巷工程量大;五号井需单设地面副井工业场地,外部联系、管理较为不便。设计从地面更易联合考虑,将七井方案中的五、六、七号井田划分为东西两个井田,形成六井方案B,如图3所示。
图3 六井方案B布置示意图
1)一、二、三、四号井情况同七井方案中的一、二、三、四号井。
2)五井位于矿区东北部,西以规划矿区铁路专用线为界,北部、东部以矿区边界为界,南部与三井无缝对接。井田东西宽4.5~10.8km,南北长13.4~18.5km,面积约137.9km2。井田内共有资源量2215.46Mt,预计可采储量1424.49Mt。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2-2上、2-2、3-1、5-1、6-1等煤层。根据煤层厚度分析,大部分煤层厚度在0.8~3.5m之间,部分区域在3.5~5.0m以上,各可采煤层压茬关系相对复杂,且工作面单产能力不大,考虑矿井的稳产,建设规模为12.0Mt/a。考虑1.5的储量备用系数,五号井服务年限为79.1a。
3)六井位于矿区西北部,西部、北部以矿区边界为界,东部与五井无缝对接,南部与四井无缝对接。井田东西宽5.2~7.7km,南北长16.8~18.0km,面积约99.2km2。井田内共有资源量1823.88Mt,预计可采储量1173.82Mt。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2-2上、2-2、3-1、4-1、5-1、5-2、6-1、6-2、6-3煤层。根据煤层厚度分析,大部分煤层厚度在0.8~2.5m之间,部分区域在2.5~5.0m之间,各可采煤层压茬关系相对复杂,且工作面单产能力小,考虑矿井的稳产,建设规模为8.0Mt/a。考虑1.5的储量备用系数,六号井服务年限为97.8a。
2.2 井田划分方案综合分析
2.2.1 方案一(七井方案)优缺点
1)优点:①南部主力矿井(一、二、三、四号井)资源量集中,适宜四井联合布置、北部三井选煤厂联合布置,场地集中,占地较少;②井田划分与各煤层赋存特点和可采边界线基本一致,煤层压茬关系简单,边角煤少,尺寸合理,利于井下工作面的布置;③矿井煤炭直接通过新街铁路专用线集中外运,铁路线路最短;④矿区北部划分为三个井田,单井规模小、达产较容易,矿区生产能力有保证。
2)缺点:北部矿井生产能力偏小,尤其是六号井生产能力偏小;北部六号井需用地面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实现北部三井的煤炭洗选、储运集中,北部五号井需通过井下长约5.5km大巷实现北部三井的煤炭洗选、储运集中。
2.2.2 方案二(六井方案A)优缺点
1)优点:①五号井东部区域煤层赋存条件最差,单产能力最低,而西部区域煤层赋存条件较好,易于实现厚薄配采;②五号、六号井薄厚煤层配采比较合理,生产规模高于其他两种方案,在增加初期采面、初期工程量的情况下,矿区总规模可做到最大。
2)缺点:北部五号井需通过井下约5.5km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实现北部二井的煤炭洗选、储运集中,初期井巷工程量大;五号井需单设地面副井工业场地,外部联系、管理较为不便。
2.2.3 方案三(六井方案B)优缺点
1)优点:①矿区北部划为东西两个井田,立井开拓,可共用一个集中工业场地,便于实现地面储、装、运、洗选大联合;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适中,初期以一井两面可达产。
2)缺点: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六号井煤层薄,层数多,资源量大,但煤层生产能力小,矿井规模小,服务年限长;五号井如初期开采煤层赋存较好区域,则大巷及井筒工程量最大,矿区总规模最小。
2.3 井田方案比选
1)三个方案南部四井的划分均是相同的,从煤层的赋存条件、工作面及矿井生产能力以及地面集中布置等方面考虑,均是合理的。三个方案的不同点主要是矿区北部区域划分为三井还是两井、是东西划分还是南北划分的区别。
2)方案二与方案三比较,其北部区域均划分为两井,不同点主是方案二为南北向划分井田,方案三为东西向划分井田,方案三的主要优势是更利于地面两井的联合,而方案二的主要优势是更利于井下厚薄煤层的搭配开采,另外方案二将五号井主井井筒设于五、六号井集中工业场地,井下通过5.5km大巷相连,也可实现地面主要生产系统、洗选系统以及装车系统的集中布置,且总工程量仍比方案三少,因此方案二有一定的优势。
3)方案一与方案二比较,其主要区别是北部区域划分为三个井田还是两个井田,方案一的主要优势是北部三个井田生产能力相对较合理,达产以及稳产较为容易,主要劣势为多一个井田,开发成本相对较高;方案二的主要优势是北部两井生产能力均较大,矿井数量少,开发成本相对较低,主要劣势为根据目前的开采技术条件,北部两井稳产均相对较为困难。但根据该矿区“五高五化”建设标准以及“数字煤矿、智能煤矿”的建设,将集成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并考虑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情况,方案二后期五、六号井也是可以稳产的。并且方案二总规模85.00Mt/a,各矿井服务年限高于《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规范》规定的特大型矿区服务年限。
综合以上分析,方案二是比较合理的,即六井方案A。
3 结 语
矿区井田划分是一项非常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井田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矿区的开发建设方式、矿井开采方式、地面工业场地布置方式以及后期投产运营等诸多方面,只有经过多方面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和分析论证,才能让矿区井田划分方案设计真正能够指导矿区的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