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新旧道路路面拼接技术研究
2019-02-28黄锋光
黄锋光
摘 要:在市政工程项目中,新旧道路的路面拼接是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一旦路面的拼接技术不合格,就可能导致各种路面病害,致使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大大减少和降低。因此,在进行新旧路面拼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技术规范执行,加强施工控制和管理,确保路面拼接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因此,文章针对新旧道路的路面拼接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并指出了现阶段路面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以及拼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新旧道路;市政工程;路面拼接;研究;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03-0140-03
Abstract: In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ject, the pavement splicing of the new and old road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are relatively high, once the splicing technology of the pavement is not qualified, it may lead to a variety of pavement diseases. As a result, the service life and safety of the highway are greatly deducted and reduced. Therefore, the new and old pavement splic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meanwhil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ensure the quality of pavement splicing, and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oad. Therefore,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avement splicing of the new and old roads, and points out the possibl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t the present stage,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plicing technology.
Keywords: new and old roa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pavement splicing; research; technology
1 舊路面常见病害
现有的各大城市运行道路中,大多数市政的道路都是以前建设而成的,公路投入使用后,使用的时间越长,路面受到的影响就越多,如:自然环境影响、车辆荷载影响等,都可能会导致市政道路出现各种病害问题,虽然一些问题已经重修,但在运行中仍然会产生新问题,从而在原有病害上加剧问题,形成新病害。而较为常见的病害有四种:车辙、沉降、翻浆、开裂。(1)车辙。公路使用之后,长期受荷载车辆碾压,路面容易出现车辙,知识路面发生不平整状况,影响车辆行走和安全。(2)沉降。一些公路的基承力相对较弱,长期受荷载运行车辆影响,致使路面局部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导致路面凹凸不平,影响道路的运行安全。(3)翻浆。公路被车辆长期碾压,路面就会不断喷射沥青小颗粒,致使路面空隙不断扩大,而受自然环境影响,雨水不断侵蚀和渗透,就会导致路基膨胀和软化,导致路面翻浆。(4)开裂。受雨水侵蚀路基较易出现裂缝,加上车辆碾压,路基裂缝通常会出现向上的反射,致使路面出现纵向、横向开裂[1]。
2 新旧路面拼接可能产生的问题
2.1 形成拼缝弱化路面强度
受自然环境和车辆荷载的影响,路面发生病害,而为了保障交通的稳定、安全和耐久性,政府会将旧道路进行维修和扩建,这也使得扩建中导致了面层出现新旧拼缝,致使整体面层强度被弱化,可能出现应力集中情况,导致路面结构损坏,此外,拼缝也会使雨水渗入路面基层以及路堤,进一步损坏道路。可以说,拼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路面使用的性能,因此,质检方法需有效提高。拼缝如图1:
2.2 沥青混合料离析
受施工材料和条件限制,新旧道路的面层拼接时很容易出现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情况,致使道路出现损坏,使用性能大大降低。而导致集料离析情况的重要因素,不仅是缺乏优质的工艺操作,同时也是原材料的管理和供应不善,以及设备调式不当等。路面拼接中,集料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原料,其质量是尤为重要的,集料的粒径均匀与否直接影响着路面的拼接质量,一旦集料粒径较大,就会致使混合料在配制中出现较大级配偏差,致使混合料出现离析问题,导致拼接后的路面使用寿命不长,出现道路损坏现象,影响道路安全。标准集料离析程度如图2。
2.3 出现面层沉浮
目前,市政工程的路面都是在原有的路面上进行扩建的,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拼接部位,而一旦拼接施工没有做好,就容易致使路面出现沉浮状况,影响道路运行的安全。路面拼接中,致使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由于路床土基的条件相对较差,原有土基和加宽土基的荷载力不同,致使沉降发生;市政工程一般工期较短,扩建部分的路基没有完全固结下沉,完工后不可避免会出现短期内较大的沉降幅度;扩建中摊铺沥青的面层与原有沥青面层衔接不当,致使路面拼接后出现沉降不均[2]。面层浮沉如图3:
3 新旧路面的拼接技术
以椰海大道综合管廊为例,该项目西起规划长天路、东到丘海大道,桩号K0+000至K4+792.39,全长共约4.793公里,从西向东依次经过规划长天路、永庄南路、永万路、次干路一、支路一、海榆中线、万达路、金福路、支路三、丘海大道等10条横向道路。因为管廊主体在椰海大道的绿化带下,管廊施工致使老路破坏,混凝土的路面因此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病害,沿线环境和通行条件相对较差,椰海大道迫切需要改造提质。而此次以恢复旧路的横断面为主,并对道路景观、交通组织、排水、路面等改造提质,道路修复之后规模为双向6车道,并分别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3.1 地面道路平面设计
(1)依托现有椰海大道情况,把旧路的中心线作为設计的依据;(2)在原有中心线的基础上,以每小时60千米设计时速的城市主干路线形的技术标准,优化和调整线形局部,确保路线调整后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保障行车畅通舒适和安全;(3)建设中对于重要的建筑物尽量避让,注意与综合管廊的结构结合,统筹设计道路平面。
3.2 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般标准的匝道段和横断面布置标准如下:
横断面形式:5m人行道+6m非机动车+3m侧分带道+12m行车道+8m中央绿化带+12m行车道+3m侧分带道+6m非机动车+5m人行道,其中12m行车道=0.5m路缘带+(3.5+3.75*2)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工程横断面如图4。
3.3 设计路基工程
(1)路床顶面土基回弹模量:≥35MPa;(2)压实度要
求,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路基压实度标准见表1,该工程拟采用重型压实标准。(3)本工程路基设计适用于以下情况:由于敷设管线,对老路进行翻挖部分;由于展宽渠化,原绿化带或人行道改建沥青路面部分。(4)一般路基设计。路基施工前,应将现状地面的积水排除、疏干。路基范围内地表的耕植土、腐殖土、树根、生活垃圾等应予全部清除,老路路面结构挖除。应将路基底面的地表层碾压密实。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应低于90%。采用素土分层回填压实,满足相应压实度要求,避免出现地基沉降和变形;合理选择碾压机具,现场进行路段试验,确定相关数据和参数,包括碾压遍数、功率以及厚度等参数;检查压实度,保证路基填土质量,处理软基,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如搅拌桩、换填法等。(5)与管廊相关的路基设计。管廊夹层回填路基设计,在综合管廊结构顶板外侧围护桩内侧通过注浆后,上方铺筑中粗砂。过路引出埋管回填路基设计,在过路引出埋管结构内部回填素土,上方回填碎石后加铺路面结构。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见表2。
3.4 搭接部分处理
对旧路的路基边坡进行清刷,因为拓宽路基时,通常会进行高路堤实施路基拓宽,对旧路路基边坡刷坡,挖掘旧路路基的边坡,大约高度为60厘米,根据实际土质选择坡度,台阶开挖中根据填筑的路基高度来一层一层进行,避免台阶作业一次性完成。对填筑位置进行压实,挖开旧路路肩到路基顶面标高一米处,同新路基同时填筑。进行土工格栅的铺设,为保证土体填筑的抗拉强度,当路基填筑直至顶面时,要在新旧路基连接位置铺设土工格栅,然后进行整平处理。把路堤的高度进行降低,因为旧路基会使新路基的沉降量被附加,其受力大小受拼接高度以及宽度等因素影响。
3.5 新旧路面缝隙处理
3.5.1 接缝的处理
在加铺沥青层前对旧路面的裂缝和横纵的接缝,需要全部清缝,并重新灌缝。(1)清缝:清除原有的填缝材料和杂物,并把缝内灰尘用吹尘器吹净。(2)填缝:把聚氨酯进行加热直到灌入温度,把渣物滤除,倒进填缝机进行填灌,填缝时要用铁钩进行钩动,促使缝壁更加粘结,填灌更加饱满。
3.5.2 裂缝的处理
对于不是扩展性的、宽度为0.5毫米之下的表面裂缝,直接应用低粘性环氧树脂或胶乳等进行灌注。对于局部性的裂缝,缝口为0.5到2.0毫米时,可以应用扩缝灌浆法。
3.5.3 恢复接、裂缝的传荷能力
当接缝或裂缝(包括角隅处的缝)两侧弯沉差超过
0.15mm时可采用以下措施恢复接、裂缝的传荷能力:(1)在穿过接缝的切槽中放置传力杆,然后填上混凝土。(2)采用条带罩面法进行处理。
3.6 加强现场监测和管理
现阶段,在处理软土地基和搭接新旧路基的工作中,还没有构建一套完善的处理体系,大多数施工的技术都是以经验为主的,无法实施有效设计和计算,因此,加强施工检测和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路面拼接中,裂缝最常出现的就是旧路基两侧的拓宽连接位置,为了有效提升拼接强度,避免裂缝出现,要对台阶进行设置,尤其是搭接位置的台阶尺寸方面,通过数据模型和现场实践的分析,设置一个合理尺寸,其高度必须与施工标准相符合,当设置的尺寸过大时,就会增加工作量,而尺寸太小,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要符合标准要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建设中,路面的扩建和改造较为常见,而其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就是路面的新旧拼接。实施路面拼接不仅要充分掌握旧路面危害,也要对拼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从而熟练应用拼接技术,通过道路的路基整治和铣刨等处理,实现新旧路面的良好拼接,避免出现拼接问题,造成路面返工,推动市政道路建设良好完工。
参考文献:
[1]姚志华.高速公路新旧路面拼接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37(9):64-64.
[2]刘鸿.新旧公路路面拼接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4(1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