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进学生团建工作的有效路径
2019-02-28张思司
张思司
摘 要:高校作为弘扬我国共青团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在我国团建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學生团建工作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团建工作是当前各高校团建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基于此,下文从高校推进学生团建工作的意义入手,对我国高校学生团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团建工作;路径
引言
由于高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团建工作意识并不高,团建队伍主导力量也十分匮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学生团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导致团建工作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团建工作的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推进学生团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1高校推进学生团建工作的意义
高校作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且具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信仰。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团建工作者,通过团建工作的开展向学生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发挥共青团员的政治优势,组织和带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促进党团事业的顺利开展。首先,高校加强学生团建工作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团建意识。加强高校团建工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高校加强学生团建工作能够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高校是大学生主要活动场所,学生的思想状况对高校校园的和谐与积极校园氛围的营造有直接影响。为了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团建工作者要无私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引导高校生走向美好的未来。高校学生团建工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使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国家保持一致,保障校园的和谐稳定,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高校学生团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学生团建工作缺乏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
高校团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凝聚人心,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正确的指导。在当前的高校团建工作中,教育表现是经验性的,不能与学生所面对的社会信息情境相结合,使得教育和团建工作的目标相背离。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的需求,学生的心理发展、思想发展、自我实践的发展等受到禁锢,无法满足学生真正的心理诉求,这种教育理念,缺乏对学生的尊重,无法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团建工作又教育学生要独立、勇敢的面对人生,这就是典型的缺乏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
2.2缺少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各级团委都在举办绘声绘色的文娱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确实落到了实处,彰显了成效。但在活动中很少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子,往往一场活动下来,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而大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依然停滞不前。据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参加团建活动都不是出于自愿,不是被迫参与就是被强迫作为观众观看节目,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团建工作效果,还会让学生更加反感团建活动。
2.3团建工作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背离
高校团组织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啊应共青团的号召,但是高校团建工作却依然让大学生感到很陌生。据统计,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知道团委的具体工作,只知道团委是“收团费的”、“入党的事情,团委书记说了算”,对于团组织的具体功能和内容没有形成一个正确而深入的认识,更不要说团建与大学生相关的升学、就业、思想等问题的联系了,从而导致学生认为团建工作与其学习、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关联,更无法将个人得失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3高校推进学生团建工作的有效路径
3.1通过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来促进团建工作
对于“团建”这个字眼,大学生并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和熟悉团建的学生却少之又少,教师一味的通过灌输和考试这种形式来加强学生对团组织的认识和学习是达不到教育效果的。所以高校要想有效推进学生团建工作,就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向结合,开展大部分学生都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从而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相关教育。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如以“感恩”为主体的班会活动,感恩父母给予生命、感恩老师谆谆教诲、感恩同学一路陪伴;又或者开展以团知识为主体的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应变协调能力。学生在准备阶段,会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在无形中了解到了很多党团知识,并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在潜意识下融汇贯通。
3.2加强高校团组织网络建设
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应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强高校团组织网络建设。首先,要注重引导,充分发挥网络活泼性、思想性的特点,从而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其次,要抓住层次性,根据不同团组织的级别,设置不同的网络阵地,层次分明,大致可以分为两级建设:第一级是校团委,主要面向全校的青年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党团知识学习,建设第二课堂,并发布与高校学生团建活动相关的有关通知和政策,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第二级是院系团组织,这一级团组织主要根据本院系学生不同专业的职业发展及专业特色,有针对性的举办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要体现时效性。互联网的优势就是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高校学生团建工作应利用这一优势,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定期做好线上平台的维护工作。利用高教思想教育资源,建立网上党校、团校,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讨论,通过思想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
3.3通过加强团干部的培养来促进团建工作
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小学,主要是依靠于教师引导,老师会选择学生干部来协助其完成工作,那么高校团建工作也应依靠团干部来开展,充分发挥广大团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辅导员要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首先,择优选拔团员干部。辅导员要通过公平、公正的学生选票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部过硬的标准来评选“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这样才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并发挥团干部的表率作用;其次,健全考评。团干部肩负着学生团建工作的各项使命,需要在长期的团建工作中时刻保持优秀。因此,为了防止部分学生成为团干部后,放任自流,需要辅导员对其加强监督和评审,并以此作为日后奖惩团干部的依据。如果有学生在当团干部期间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则立刻撤销其优秀称号,并取消其评优资格。通过这样的机制来约束团干部的行为,使其始终牢记自身使命,为同学做好榜样,从而带动其他同学的共同进步,确保团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真正的在学习和生活中强化思想和作风建设。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若想实现学生团建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更为灵活的工作方式。高校团建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新媒体、新技术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与灵活性,有针对性地位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构建正确的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1]李金发,赵凯博,兰涵旗.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梳理与模式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9):42-43+54.
[2]何婉文,李俊丰.书院制团建的长效机制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3):44-48.
[3]丁灵妍.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学生团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党史博采(理论),2017(08):50-51.
[4]黄雅晴,嵇红亮.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初探[J].才智,2016(07):164.
[5]杨绪霞,李亚敏.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带团建的实践探究[J].中国市场,2016(29):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