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日制大专院校与航运公司学徒制教育研究
2019-02-28林杰民曾尧松
林杰民 曾尧松
摘 要:在航运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落地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有利于保障航运企业的运输生产,打造航运行业的安全运输标杆。
关键词: 新形势;学徒制;人才培养;运输生产;保障安全
新型学徒制赋予学员“企业员工”与“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这不仅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相应的制度,更需要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制度化的保障使企业、学员、学校三方共赢。政企校三者间的管理协调机制、企业参与意愿、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是企业新型学徒制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以泉州海洋职业学院试点单位泉州永顺船务服务有限公司为例,总结提炼了学院办学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型模式,包含办学思路、组织架构、人才培养过程、课程开发、实施保障等五个方面的工作经验,以期相互学习,为相关船务培训提供相应参考。
1、我院的五项闭环工作机制
1.1把握五个要素转型,确立服务企业的基本思路
新型学徒制是全新的育人模式,航海类院校必须跳出传统的在校生培养的思维定势,转变办学思路,确立服务企业及行业为根本宗旨,为此,学校将之提炼为“把握五个要素转型”。
1.1.1 培训主体由学校单主体转向校企双主体
学校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一切工作均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1.2 教学对象由学生转向员工
教学对象的转变要求学校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缓解工学矛盾。二是促进学用结合。三是突出岗位实践。
1.1.3 培训教材由单一教材转向多元教材
课程与教材开发要求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心理的塑造,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为学员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1.4 教学主体由学校教师转向校企双师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导师队伍除了学校教师外,还包括来自企业的技能骨干和一线生产管理者等企业导师。聘请企业首席技师和高级内训师为“企业专家导师”,参与前期调研与课程开发,指导学徒的岗位实践,并对一线导师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1.1.5 教学场地由学校教室转向航运企业“船舶+教室”
教学对象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决定了教学场地的转换:一是课堂教学由学校教室转向育航号培训室,由学员来校培训转变为教师送教到船;二是技能实训由学校实训室转向船舶教学舱,使学员在真实工作场景中习得技能。教学场地的转变突出了培养的系统性、情境性,也在航运企业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2.建立五级对接模式,健全校企双主体组织架构
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实践中摸索了“五级对接”的双元管理模式,通过从决策到实施的五个层面校企双元一一对接,充分沟通解决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
1.2.1 决策层级
企业管理本部部长与学校校长对接,负责审定批准试点工作的规划方案,对新型学徒制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对经费使用进行审批。
1.2.2 日常指导层级
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与学校教学副校长对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负责部署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各项工作,审批管理制度,指导和监控整个实施过程。
1.2.3 教学管理层级
企业培训主管与学校教务处主任对接,负责组织开展调研、制定培训方案及管理制度、组建双师队伍、确定培训场地、协调职业资格鉴定、教学相关经费申请等教学相关工作。
1.2.4 教学实施层级
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对接,负责项目前期調研工作,组建新型学徒制师资队伍,根据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开发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课程,实施课程教学及岗位实训指导。
1.2.5 学员管理层级
企业各厂区培训专员与学校班主任对接,负责学徒资料的收集与审核、组织上课、班级管理、学徒选课、考试及学分管理以及组织职业资格鉴定等工作。
1.3. 实践校企“五个共同”,强化企业主体参与机制
1.3.1 共同设计培养方案
1.3.2 共同制定管理制度
1.3.3 共同配置教学资源
1.3.4 共同开发培训课程
1.3.5 共同开展学徒培养
14. 整合五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服务企业的知识平台
1.4.1 学校学制课程
学校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开发了大量适合本区企业培训应用的通用型培训包。这些课程既代表了行业发展趋势,又突出了学用结合,比较适于企业职工学习。根据企业需求,选择一部分学制课程纳入培训课程体系。
1.4.2 企业内训课程
企业内训课程是企业内部培训多年积累的精华,与企业生产一线结合紧密,是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基石。将企业内训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有助于知识体系的衔接连贯。
1.4.3 企业岗位实践课程
企业岗位实践课程是指员工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在工作岗位上直接实践,由校企共同开发制定出岗位实践的考核指标,并由班组长对员工表现进行打分。
1.4.4 远程平台学习资源
学校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电子课程学习资源,通过远程学习平台的建设,将这些资源与合作企业共享,方便学员利用零星时间随时随地学习。
1.4.5 校企共同开发微课程
为最大限度地缓解工学矛盾,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制开发了298个微课程,并加强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建设,实现在线学习、复习、考试等功能,便于学员“化整为零”地学习。
1.5.抓好五个关键环节,保障服务企业的效果效能
1.5.1 企业调研抓需求
校企合作之初务必开展深入、细致的企业调研。
一是分类别开展调研,即按人员类别确定调研方式。
二是分专业开展调研,即由专业教师根据调研提纲针对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访谈,保障访谈专业性。
三是分层次开展调研,即调查学员需求时,应涵盖学历层次、工作经验、岗位类别等不同层次、维度,保障调查的全面性。
四是针对学习者特征开展调研,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风格等,以调研结果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
1.5.2 协议签订抓权责
校企合作协议的作用是明确学校与企业在培训过程中的权责及分工,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高度重视,最好在企校双方的法务部门审核无误后签署。
1.5.3 师资建设抓层级
企业新型学徒制聘任的学校教师由一体化教师和专业组长两级组成。企业教师也分为一线教师和专家教师两级。专家教师主要是企业首席技师或技术骨干,一线教师主要是企业的生产车间班组长。
1.5.4 授课安排抓定制
授课时间、地点、授课顺序、教师等具体事宜的安排对于减少工学矛盾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学校班主任与企业班主任沟通完成。
1.5.5 质量评价抓监督
培训质量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学员的学习质量和企业、学员及企业对于学校提供培训服务的满意度。
2、我院的工作状况与展望
2.1于2012成立的国际船员培训中心基本情况
国际船员培训中心是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承担新型学徒制的培训工作。其中培训项目共有船长、轮机长、大副、大管轮四大头的培训;针对证书更新的项目有知识更新和适任证書项目;另外还有面对职业技能证书过期的模拟器培训。在过去的6年里共培训新型学徒制学员13673人次,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学院在新的一年里,除了继续做大做强原有的培训项目,还确定了新的学徒制项目。新增2年制的三副三管轮培训,该部分可直接从企业或社会招收学徒。新增1年制的三副三管轮培训,可与企业直接对接,从企业招收人员进行技能提升。从目前市场的招生情况看可以新增培训人次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00人次。
参考文献:
[1]赵亮.企业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模式研究.
[2] 李祥.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林杰民(1974-),男,汉族,福建漳州人,教师职务,群众,本科,主要从事轮机工程技术.
曾尧松(1982-),男,汉族,福建惠安人,教师职务,群众,助教,本科,主要从事机电自动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