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对提高育人质量的探究
2019-02-28严艳玲
严艳玲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用人成本逐渐提高。企业聘用满足其需求的人员难度也在提升。与此同时,高等院校毕业学生在求职就业中遇到专业对口率低、职场适应期长等问题。加之传统的课堂讲解及模拟练习不足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因此,从事高等教育的同仁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较有效的模式是校企合作。然而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校企合作层次浅;企业、教师和学生均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人才培养过分地强调对企业岗位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自我发展与提高的要求和人文关怀等问题。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针对一个专业引入多个企业项目;设定项目引入标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双线并行相得益彰;差异化的培养;项目的开展要保障各参与方的正当利益以及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与课程。
关键词: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引言
在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新要求。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有着天然跨界属性,可以将教育工作,特别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工作,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定位,变成人才服务经济发展的导向定位,围绕产业发展,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深入挖掘职业教育的新内涵,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育人质量。
1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破解我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存在“两张皮”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正确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向的重要抓手。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有机衔接,有效整合人才需求方的教育资源,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体系。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与学校教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深度融合与对接,实现生产环节与教学环节对应,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是新时代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需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2深化产教融合的措施
2.1打造资源共享新平台
教育必须关注与企业的共生和共享,不管是高校还是企业都必须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服务,通过产教融合的桥梁,连接起来,借水养鱼,一同搭建起校企同研共创新平台。企业和高校都要放下架子主动合作,使高校教师能够前往企业感受到产业前沿的技术需求,并尽快的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计划;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前往高校亲身诉说企业的需求,并引导学生关心产业发展,技术革新,调整学习方向、做好职业规划。要通过根植区域特色需要,在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方面,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基地,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指引,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打造支持地方产业特色发展的资源共享新平台,使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共享共赢,一同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2.2问题导向教学法
维修类企业的职业活动过程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技术标准为客户解决故障问题,恢复原有功能,满足顾客要求,达到顾客满意的活动过程。解决故障问题是职业活动的核心价值取向,顾客满意是职业道德素养的最高追求。根据维修行业、企业排除故障的全过程,我们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驗效果五个环节。(1)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发生的异常现象和异常情况,利用“现象与故障的因果关系”判断是否发生了故障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捕捉问题的灵感,锻炼学生甄别问题假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对生故障现象的识别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2)分析问题:根据异常情况和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发生的部位,提高学生对设备结构特征的认知能力,了解各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运动规律、检测方法、技术参数等维修知识,熟悉掌握故障分析方法,创新故障分析思路,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判断问题:通过对异常情况和异常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确定现象与故障的因果关系,判断故障的类别、性质和位置。锻炼学生正确掌握判断方法、把握判断规律,正确使用检测工具和检测设备的能力。排出故障假象的干扰。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诊断效率。(4)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制定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动手拆卸更换故障零部件,使学生灵活掌握专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零部件拆装程序、组装技术要求、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安全保障和技术标准,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5)检验效果:维修结束后,指导学生试车检测维修效果,查看异常现象是否排除,运行是否正常,客户是否满意。让学生掌握检测方法、测试程序,使学生遵守服务流程,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2.3以经济人假设理论为基础
经济人假设就是把复杂的社会人的“经济”一面抽象出来,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人)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物质利益,并为此而不择手段。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最基本、最主要的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百年多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经济人假设理论在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议和争论,但在争议和争论中,经济人假设理论从来没有被彻底地否定过,相反地,它的内涵一直在不断地得到修正和发展,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经济属性。在推进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实现的过程中,同样也适用经济人假设理论内涵来分析各方主体的利益需求。在产教融合的各方主体中,行业、企业是最纯粹的“经济人”,其推进产教融合的目的和动力就来自于对利益的追求,当然,这个利益既有直接的物质利益,也有为了更经济便利地获得行业、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教育培训、技术支持等,还有为了获得行业、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社会声誉等精神层面追求。
结语
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对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产业的崛必将起于大学变革,校企深化产教融合,目前还存在些许问题,并未形成突破之势,行业企业缺乏广泛的参与的热情,动力不足,还需要政府等多部门的引导,共同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产教融合融入专业教学、融入师资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产教融合全覆盖,有效的对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彰显未来,是一场思想大解放,一场观念大更新,产教融合可以使学生真正了解书本理论知识和就业岗位的职场环境,开阔专业视野,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且能丰富阅历,更是一种职前创新创业的、增强为社会服务本领的模拟演练,使学生不仅成为产业的实践者,更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让我们响应国家赋予新型职业教育的新内涵,专业融合,建立分层分类的产教融合新体系。资源整合,打造协同递进的校企合作新平台。多维推动,夯实协同育人的共生共享新机制,这将是新时代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玉珠.产教融合制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职教论坛,2017(13):24-28.
[2]陈年和,孙武.高职建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