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19-02-28周飞敏
周飞敏
摘 要: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操能力,高校为了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地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探索。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现阶段已有了较大的改观。专业课程的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有了极大地提升。校企合作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把握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关键点能为学校和企业带来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于90年代初期在高校正式设立,截止到2018年,全国已经有700多所高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中专科职业院校占1/3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十大职业之一。过去的20多年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企业在招人时迫切需要找到接受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且具备实操能力的技能性人才快速融入企业。现阶段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方面加大了实践类课程的学分比例,一改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以此缩小高校教学和企业人才需求差距。尽管如此,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处理问题的能力仍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究其原因,现阶段学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校内实践内容相对简单,案例教学等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其局限性。加上有些教材内容和企业实操相脱节,按照教材设置的实践教学难以适应职场需求。企业实践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使学生置身真实的工作环境,思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但找到专业对口的实践岗位并不容易。一方面知名大企业很少愿意给高职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学历是学生寻找见习工作的一个门槛。而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分工比较模糊,人员流动性强,特别是个别企业管理不规范,学生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限,有些甚至会挫伤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有些企业人力资源核心模块不愿让学生参与,甚至认为学生实践会干扰他们的正常工作,所以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不到真正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感觉学不到核心技能。
二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优势
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一模式为学校和企业搭起一座桥梁,既能让学校达成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又能让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储备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
对学生而言,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企业真实性的项目和虚拟的案例不同,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早感知企业评价标准。对项目结果的评价不再以教师为主,而是由企业主导。企业的评价标准则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前提,因此通过参与校企项目,让学生了解企业评价的标准,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
对教师而言,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一方面能深入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知识技能的具体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照自己所授课程,找到课程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便于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所学更加贴近岗位所需,实现高职教学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能及时掌握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情况,引导学生角色的转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对企业而言,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为企业储备所需的人才。由于许多高校毕业生刚进入职场往往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需要企业在他们上岗前对他们进行二次培训,这样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由于现在人才的流动性较大,许多企业在付出了昂贵的培训成本之后往往无法获得预期收益。通过建立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而学校拥有的人才基数较大,企业可以优中选优。学生已经提早熟悉公司运作情况,一毕业就能马上投入工作的状态,校园人和职场人无缝对接。
三 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关键点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顶岗实习、双挂牌基地以及订单式人才培养是现阶段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我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将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由学生自选择的方式进行顶岗实习,并为学生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方便学生有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很难大批量和企业对接,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所以建立双挂牌基地模式成为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首选。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要严格考察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匹配度,企业和学校合作的出发点和利益平衡点。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时候不能一味追求量的增长,更要重视质的建设。深化校企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实训安排等方面的交流和探索,增进校企在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上的共识,引导和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实践一体化环境中有效提升专业知识素质和实操技能水平,更快、更好地成为人力资源的专业人才。
2 做好学生心理建设
端正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态度是落实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没有学分等外在条件推动,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实践项目。即便是有学分的硬性规定,学生会尽力找简单容易得到学分的项目实践,对强度较大任务比较难的项目唯恐避之不及。如果暂时没有简单的实践项目,学生宁可等着也不愿参加比较难的项目,使得实践教学陷入比较被动的状态。所以要推动实践教学,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实践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从学生入学教育就开始灌输实践教学是专业课程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后续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实践意识。通过参与课程实践,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只有变被动为主动,实践教学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才能在做项目过程中有所收获。其次,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有些同学不想参加校企项目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难度较大项目的原因是怕实践项目占用太多的时间,压力太大,无暇顾及其他课程的学习,不能很好的胜任工作。这时督促学生做好时间管理和压力管理就显得特別重要。再者,树立实践活动表现突出的典型。在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的,被企业提前录用或者通过实践获得不错工作机会的学生应树立典型,举办实践分享会,分享其在专业实践过程的变化和感悟。榜样的力量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3 强化实践性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实践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实践经验缺乏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硬伤”,很多教师直接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人力资源管理近几年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教师对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没有深入了解的话,教出来的学生难免会出现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难以适应企业需求的状况。因此,实施实践性教学迫切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强化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以激发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热情,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通过亲身体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将实践所得用于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通过邀请企业专家们进校以讲座的方式等分享实战经验,增进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交流,快速弥补教师缺少实践的短板。从而为指导学生实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结语
基于校企合作来探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路径,其目标在于营造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才能让学生从分析与解决问题中锻炼出职业素养。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近两年的校企合作在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认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有较大的提升,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在就业择业的时候明显处于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
[1]郭炳南,黄太洋.加快完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时间教学体系的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2018(10):133-135.
[2]米瑞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探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路径[J].才智,2018:119-121.
[3]储苏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4):105-106.
[4]夏德峰,李林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J].教改探索,2018(10):101-105.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青年课题 课题编号:2018QN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