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艺术让世界屏住呼吸
2019-02-28吴筱羽
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截至2月8日,入场者超过10万人次,大半是中国人
吴筱羽
2019年2月24日,礼拜天,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结束了最后一个展览日。时隔7年,为期40天,展览中最受瞩目的展品《祭侄文稿》又将沉睡,上一次展出是2011年在台北故宫。
颜真卿以楷书闻名,《祭侄文稿》却是“天下第二行书”。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真迹早已不存于世,《祭侄文稿》也就成了最重要的行书真迹。开展前,关于它的争吵一度沸沸扬扬,奇怪的是,随着2019年1月16日展览开幕,外间的喧哗似乎也平息了。
也许,是真正的艺术让世界安静。
身边有些义愤填膺的朋友,我以为会号召大家抵制这次展览,但没想到最终却也去了东京看展。展期倒数第三天,一位朋友发布了在特展所在平成馆排队1小时15分钟的朋友圈,足见观众之多。
我去得早,又特意挑了个工作日,无论买票还是看展,都没怎么排队。然而观众还是多,《祭侄文稿》专属小展厅里,蛇形队伍总绕上两三个弯。虽然站得腰酸,但总比高峰时队伍排到馆外水池边要舒服。
据日经新闻网报道,截至2月8日,入场者超过10万人次,大半是中国人。
熟悉的中文总在耳边,多是一个人向另一人解释着某某展品。
遗憾的是,再多么专程前来,若说看清了《祭侄文稿》真迹也是假的。那条拐了几个弯的队伍,我一共排了三次,而看真迹的总时长,加起来至多30秒,平均每次10秒钟,哪能看清什么。排队时,心里总盘算着如何死皮赖脸在玻璃柜前待久一会儿,轮到自己时,却又总在工作人员的礼貌催促下不好意思赖着不走。
据我观察,大致所有观众都是如此。在一个能轻易看得出来花费了巨大心力布置的展场中,谁也不好意思当个“无赖”。
展厅里包括颜真卿和安史之乱的介绍、颜真卿做官的地点和时间图、笔画解说等等,真迹陈列柜上方飘着一条条红底黑字幡,上有放大的《祭侄文稿》笔迹。观众若能领会幡的肃穆之意,站在展厅入口,大概已经动容。
最为让我动容的,却是一块小小屏幕。
屏幕只不断重复播放一段动画视频。画面是与《祭侄文稿》一模一样的卷轴,一笔一划重现颜真卿的落笔,包括涂改圈改,墨迹点点,1261年前的情景扑面而来。我当场动容得飙眼泪,乃至时隔一个多月回想起来,还会不觉眼湿。
这些情绪铺垫简洁、深沉、用心,让人感受到人世间的悲欢相通。当最终一步一挪到真迹前停留的十秒钟,便是仪式感多于观看本身了。
特展另一处动画视频,是对比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的字体异同。反复对比他们书写的同一个字,看起来是另一种趣味感,也很动人。
这是颜真卿特展的预期外之喜。在布展人精心营造的氛围里,现代技术让我这样的非书法爱好者体会到书法之意,也让一千多年前的文物变得具象,真正“活”起来。
那天夜里从东博离开后,我偶尔思考,什么样的现代技术能真正活化古物?千城一面的晚会灯光秀和无人机表演不能,而用心理解古物和古人,再以现代手段将之重现做到了。
在东博本馆,有一整个展厅留给了一件复制品。那是日本国宝《松林图》屏风的高清复制品,来自京都文化协会和佳能合作的“缀计划”。屏风尺寸巨大,前方铺设榻榻米,观众脱鞋坐下,欣赏投影在水墨画屏风上的动画和配乐,原本浓雾中的松林雪落,鸟雀声稀,水墨影影绰绰。
沉浸式地看完这一段,在暖气里感到隐隐雪中寒意,人所能感受到的,想来不亚于亲眼目睹长谷川等伯真迹。
对于颜真卿特展剩余的心愿,是希望台北故宫能将那段动人的动画视频公开版权,让它被更多人看到。就像整整四十年前,台北故宫授权日本二玄社,对馆藏古书画精品进行严谨的超高精度复制,制作出被称为“下真迹一等”的仿品,让日渐受岁月摧残的古书画得以尽可能还原保存。
争议声或将随《祭侄文稿》沉睡,但无论如何,现代科技手段的存在,其实能让它被更多人,而不只是几万专程赴日观看的中国人看见。
(作者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