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骑如何“炼”成

2019-02-28陆其国

特别文摘 2019年5期
关键词:铁骑努尔哈赤八旗

陆其国

铁骑即战马,更确切地说,本文指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政权时,用以追杀敌人的战马。众所周知,努尔哈赤建政的一大功绩,是创立八旗制度,即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八旗制度首先是军事制度,另外还有户口编制制度等。

八旗军事制度中,由努尔哈赤担任最高统帅的八旗军绝对不容小觑。作为一支“打江山”的军队,八旗军不仅以骑兵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谓以铁骑制胜。其“队伍整肃,节制严明,军士禁喧嚣,行伍禁搀越。当兵刃相接时,被坚甲、执长矛大刀者,为前锋;被轻甲、善射者,从后冲击,俾精兵立他处,勿下马,相机接应”。事实上,这支兵骁马骠、甲坚剑利的骑兵部队,在努尔哈赤夺取抚顺、沈阳、辽阳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其中,铁骑——战马真正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样的铁骑是怎样“炼”成的呢?当时有朝鲜作者曾在《建州闻见录》一书中写道,“胡中之养马,罕有菽粟之喂。每以驰骋为事,俯身转膝,惟意所适”;另外“栏内不蔽风雪寒暑,放牧于野,必一人驱十马。养饲调习,不过如此。而上下山坂、饥渴不困者,实由于顺适畜性也”。“胡中”属建州,亦即建州女真,后被努尔哈赤统一,建立后金。原来八旗军的铁骑平时并不是被圈养在舒适惬意的马厩里,也根本没有上好的“菽粟”之类的精饲料招待。这些铁骑展现在战场上的奋勇驰骋的身影,全然都是出于它们平时“养”成的“顺适”——习惯。因为不是圈养,而是散养般“放牧于野”,那里没有遮风挡雨及夏躲烈日、冬避大雪的空间,觅食过程中还难免要耐饥渴,所以这些马匹更能顺应自然及善于应对突发情况。再看这些马匹无论是上坡还是下坡,都不知疲倦;每遇战事,骑兵乘马,驱骑驰突;行军或战斗间隙,则或松缰或放牧,根本不需后勤……八旗军的铁骑,正是这样“炼”成的。

此外,熟谙马术弓箭的努尔哈赤从建军初便军纪严、赏罚明,他非常重视军事训练,不打仗时几乎天天操练兵马,常会亲自检查马的骠情;马匹健壮者赏主人酒,马匹羸弱者则鞭笞主人,以示惩处。正因为有这样的“养”马和驯马经历,才日渐打造出了八旗军所向披靡的制胜铁骑。

反观后来有些八旗子弟,之所以成为“多为倚仗祖上有功于国,整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纨绔子弟”,追根究底,他们的所为恰与先辈培养战马反其道而行之。只是不知追责起来,是否可归因于其先辈“养”马有术,育人无方。至于那些纨绔子弟的落魄,当然也是咎由自取。

(摘自《新民晚报》 图/王建峰)

猜你喜欢

铁骑努尔哈赤八旗
铁骑犁波联合制胜
桃李三千楼阁有圃 铁骑筑峥嵘
——长春市二道区长青小学
如何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铁骑力士集团的组织学习模式研究
“铁骑帝国 契丹索迹”展览举要——兼谈博物馆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
八旗察哈尔的编立及其与清朝可汗间的关系
八旗之殇
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说的起源与演变
清代右卫八旗驻防述论
沙场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