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反刍兽疫的危害及防控

2019-02-28易小艳

养殖与饲料 2019年2期
关键词:兽疫羊场疫区

易小艳

广西龙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龙州 532400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以机体发热,并伴有腹泻和呼吸道症状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本病呈全世界分布,因传染性强,对养羊业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进行防控。

1 病原简介

小反刍兽疫病毒为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电镜下观察为多种形状,以球形和椭球形居多,主要由蛋白外壳和核酸组成,蛋白外壳为螺旋中空的杆状,表面覆盖有囊膜,对乙醚、氯仿等脂溶性溶剂敏感[2]。本病毒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可在胎绵羊的肾细胞、新生羔羊的睾丸细胞以及Vero细胞上进行增殖,临床也常用这些组织进行病毒的培养和传代。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的抵抗力并不强,50℃的液体环境中约1 h即可失去毒力;对酸碱敏感,当pH值大于11.0或低于4.0时,其蛋白质外壳可发生变性而失活。低温环境中存活的时间较长,疫苗需要在冷藏条件下进行保存,并通过冷链运输。火碱、75%酒精、碘伏、苯酚以及甲醛等都对病毒有较强的敏感性,可用于临床消毒。

2 流行病学

小反刍兽疫呈世界范围流行,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是本病的主要流行地区。病毒对牛羊等反刍动物都具有感染作用,但牛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猪也能感染,但表现一过性。羊感染后主要表现全身发热、腹泻和肺炎,民间俗称“羊瘟”。绵羊、山羊、羚羊、鹿等动物都能发生感染,以山羊的感染发病最为严重。密切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隐性感染羊和病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羊群的羊只数量越多,饲养密度越大,本病就越易发生。羊感染后其泪液、唾液、尿液、粪便、生殖道分泌物、鼻黏膜分泌物等都含有病毒,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对其它健康羊形成感染威胁。

3 临床表现

羊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不超过1周,少部分羊能达20 d左右。自然情况下,山羊的发病表现要比绵羊更为严重。发病初期感染羊表现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或废绝,毛色干燥无光泽,常离群独卧,反刍次数减少,前胃蠕动能力下降。发病过程可持续4~6 d,期间口腔黏膜广泛充血和出血,流涎严重。黏膜表面出现坏死灶,分布于唇部、牙龈、齿垫和舌头等部位。母羊乳头部位也能感染,可造成局部出现坏死灶。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羊体重下降,消瘦,开始表现咳嗽、气喘和呼吸障碍等呼吸道症状,呼出的气体恶臭,肺部感染严重,大部分羊伴发腹泻等肠炎表现。疾病后期病羊体温下降,最终死亡。本病一旦暴发,传染极快,发病率接近100%,病死率也在50%以上,羊日龄越小,发病越严重,死亡率就越高。

4 本病的危害

小反刍兽疫一旦发生,不但给羊场带来巨大损失,还会给地区周边的饲养场带来影响,甚至影响我国动物食品的进出口贸易。小反刍兽疫感染率和死亡率非常高,一旦发生,整个羊群死亡率50%以上,存活下来的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也必须全部扑杀,经济损失巨大。疫情发生后,政府必须划出疫点和疫区,疫区内的所有羊及其制品禁止进入市场进行销售,从而影响其他养殖场。

5 防控

本病为国际兽医局规定的A类动物传染病,有本病报道的国家和地区,一定禁止进口其种羊和羊肉食品。各地动物疫控中心一定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本地区羊群的检验检疫,发现疫情第一时间上报,以便做好地区性的防疫措施。所有疫区内的可疑羊群必须全部扑灭,且由动物防疫部门对羊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和深埋都可以将病原完全杀灭或控制,发现病羊的羊场地面、墙面及周围环境用火碱溶液彻底杀菌消毒,饲养员的衣物、鞋帽,羊舍的饲喂器具等一并彻底消毒。发生过疫病的羊场最好重新改造饲养非反刍类畜禽,以免疫情重新出现。

对于处于疫区周边、但未发生本病的羊场,一定要做好本病的预防。疫病流行期间禁止接触疫区内的同行人员,外来人员必须彻底消毒后再允许进入生产区,同时必须更换专用的消毒服和鞋套。引入的新羊在隔离区至少观察20 d,未有小反刍兽疫症状表现,且病原学检查呈阴性方可进入生产区。放牧羊群之间最好间隔2 km以上,并分配到不同草区放牧,避免交叉感染。健康羊群务必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3]。发生本病的病羊一定不要治疗,及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猜你喜欢

兽疫羊场疫区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北票市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浅析小反刍兽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羊场疫病防控体系创建思路及分析
团结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