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2019-02-28朱梅红林朝斌
朱梅红 林朝斌
1 华侨大学医院,福建省泉州市 362021; 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眼科
斜视属于临床眼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眼外肌疾病,临床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光学疗法与手术疗法,其中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1]。而以往传统手术疗法通常在直视下进行斜视矫正,能够获得一定的疗效,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并且容易引起结膜囊肿等并发症。因此,寻找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对于斜视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有研究显示[2],在显微镜下开展斜视矫正术,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对于促进疗效提升、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本文就选取了泉州市第一医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斜视患者进行了对照观察,以对比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的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斜视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1~48岁,平均年龄(32.05±4.12)岁;同时选取同期的40例斜视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3~46岁,平均年龄(33.49±3.82)岁。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证实为共同性斜视;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泪膜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无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非共同性斜视;合并眼科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伴有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存在自身免疫疾病史;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前均采用三棱镜+遮盖法与角膜映光法进行斜视度检查,同时对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代偿头位及眼外肌功能进行检查;两组患者全麻后,研究组患者给予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治疗,具体方法为:首先调整显微镜放大倍率,根据手术需要将其调整至5~10倍,于肌止端后下方结膜穹窿部剪开结膜及筋膜,伸入斜视钩勾出眼外肌,使患者眼直肌充分暴露,并将其肌间膜剪断,分离眼外肌时尽量将肌鞘保留,按预先计算好的手术量对单条或多条直肌进行后退或缩短手术,8-0可吸收线缝合结膜切口,术后结膜囊涂典必舒眼膏,双眼包扎。术后指导患者局部点用眼药水,并于1个月后回院复查。对照组患者则行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手术操作在直视下开展,不借助显微镜,其余操作均与研究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经检测患者斜视度数≤±5°即为治愈;术后经检测患者斜视度数在±5°~±10°为显效;术后经检测患者斜视度数≥±10°则为无效;总有效率= 治愈率+显效率[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每条肌肉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术中每条肌肉及相应结膜切口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术后,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欠矫、1例过矫和2例结膜囊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0%(4/40);对照组患者则出现2例欠矫、3例过矫和7例结膜囊肿,并发症发生率为30%(12/4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P=0.02)。
3 讨论
斜视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对于斜视的治疗,临床主要以手术作为常用手段与有效方法。其治疗原理是通过减弱患者收缩过强的眼肌,同时增强收缩能力不足肌肉的收缩强度,促使眼外肌肌力恢复平衡,患者术后能够获得良好的第一眼位,从而改善患者斜视外观状况[4]。而基于眼部其解剖结构与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在对患者实施斜视矫正手术时,对于手术操作的精准性以及精细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手术医师不仅需要充分了解眼部的生理及解剖结构,同时更要掌握熟练的手术方法与操作流程。
而以往传统的斜视矫正手术操作过程是在直视下即肉眼下开展的,在该种条件下,难以实现对病变部位的精准定位,手术操作精细度得不到满足;同时,在手术过程中,不能实现全面观察,使得器械操作与缝线时容易引起相关并发症,例如结膜囊肿,穿透巩膜等,导致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其中穿透巩膜是斜视矫正术最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其能够导致患者发生眼内炎进而造成失明。而伴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显微镜下手术被广泛用于临床各项手术治疗中,研究表明,对于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开展矫正手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果说明,在显微镜下实施斜视矫正术,相对于传统斜视矫正术,手术效果更显著。分析其原因:相对于传统肉眼直视下进行矫正手术操作,显微镜下能够实现对眼部细微结构的全面观察,从而实现对病变部位的精准定位;与此同时,能够根据手术需求对显微镜倍率进行调整,能够在提高手术视野清晰度、促进手术医师操作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肌鞘的完整性;并且,在显微镜下能够使得手术操作精细度的提升,从而避免手术操作不当造成组织黏连、手术瘢痕以及结膜囊肿等并发症[5]。在本文中,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P<0.05),则能够充分表明,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对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在斜视矫正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视野不清晰、定位不准确有关,这是传统斜视矫正手术存在的弊端,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则有效克服了这一问题。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每条肌肉手术时间相对于对照组短,每条肌肉术中出血量则少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通过显微镜下精准定位以及倍率调节使术野更清晰,对于提升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在显微镜下实施斜视矫正术,相对传统直视下行斜视矫正术,有助于促进手术效果的提升,同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安全性较高。因此,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在斜视治疗中的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