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2019-02-28张国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4期
关键词:稳定型收缩压心绞痛

张国宁

河南省宜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471600

冠心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病变引起的心肌细胞缺血及供氧不足所引起[1]。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缺血导致心肌氧耗的供需平衡损害的结果[2-3],患者多在一定程度的劳力活动下诱发上述症状,但尚未引起心肌坏死。对于此类患者,为预防进一步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延缓病变进展,需长期配合药物治疗,以期改善心肌缺血。本文旨在探讨稳定型心绞痛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7±2.1)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7.1±1.4)年;合并疾病:吸烟16例,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19例,高血压20例;冠脉病变程度: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20例,3支病变10例。试验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0.3±2.3)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9±1.5)年;合并疾病:吸烟14例,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16例,高血压23例;冠脉病变程度:单支病变14例,双支病变22例,3支病变9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稳定性心绞痛3个月以上,每周至少发作3次。(2)无恶化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病史。(3)1周内2次运动试验阳性。(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2)左主干病变。(3)3个月内的心肌梗死。(4)6 个月内有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者。(5)6个月内做过心脏手术者。(6)心力衰竭。(7)不能耐受运动试验。

1.3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包括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不允许使用吗多明、潘生丁、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胺碘酮等干扰ST 段变化的药物。治疗期间可以使用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药物;血钾在3.8mmol/L以上可以使用利尿剂。试验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65]20mg,3次/d,疗程8周。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平板运动结果,主要包括运动持续时间、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分级(CCSC分级)、心率—收缩压乘积、硝酸甘油消耗量、ST段下降达到1mm所需时间及至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所有受试者均由同一研究者在同一时间进行运动试验,终点为ST 段下降≥1mm 伴心绞痛发作或ST 段下降≥1.5mm但无心绞痛发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2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前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为(1.3±0.3)次/周,硝酸甘油用量为(1.4±0.3)片/周;而常规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2.5±0.7)次/周,硝酸甘油用量为(2.7±0.9)片/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试验组患者均存在心绞痛症状(Ⅰ级13例,Ⅱ级17例,Ⅲ级10例,Ⅳ级5例),治疗结束时仍有4例存在稳定型心绞痛表现,其中Ⅰ级2例,Ⅱ级2例。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症状分布分别为:Ⅰ级14例,Ⅱ级17例,Ⅲ级11例,Ⅳ级3例,治疗结束时仍有13例存在稳定型心绞痛表现,其中Ⅰ级8例,Ⅱ级4例,Ⅲ级1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运动试验 试验组治疗后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总做功以及运动至ST段下移1mm的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但2组患者收缩压和率压积(心率×收缩压)、静息和运动高峰时的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运动试验结果

注:1mmHg=0.133kPa。

2.3 不良反应 常规组出现面色潮红1例,眩晕1例。试验组出现心悸1例,上腹部不适1例。均未给予特殊干预,继续给药后上述症状消失。

3 讨论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日渐高发的代谢性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快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当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可导致相应部位的心肌细胞难以获得充足的供血供氧,进而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症状[4],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不良后果,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

稳定型心绞痛其特点为主要位于胸骨后的前胸阵发性的压榨性窒息样感觉,可伴心功能障碍,但没有心肌坏死[5],是由于劳力引起心肌缺血,进而引起胸部及附近部位的不适。心绞痛的产生是在一定条件下冠状动脉所供应的血液和氧不能满足心肌需要的结果[6]。上述疼痛不适症状可放射至右臂和两臂的外侧面或颈与下颌部,也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面,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多在几分钟内自行获得缓解,部分患者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

心肌缺血多采用药物治疗,常规治疗方案主要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心肌氧供,进而维持心肌细胞正常功能。稳定型心绞痛当劳力活动超过冠状动脉所能耐受的缺血范围,往往与冠状动脉的固定狭窄有关,进而表现出心肌缺血的症状。而随着病变的进展,冠状动脉供血能力进一步下降,患者所能耐受劳力活动的强度也会随之出现下降,严重者出现活动能力丧失。

目前,随着对心肌能量代谢过程认识的加深,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机制出现了新的变化。曲美他嗪即属于上述机制的新型抗心肌缺血药物,其抗心肌缺血作用存在显著不同。首先,曲美他嗪能促进葡萄糖的有氧氧化,有效抑制心肌缺血时游离脂肪酸的氧化,保持心脏收缩功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氧产生ATP[7-8]。其次,曲美他嗪可促进糖分解和有氧氧化偶联,防止乳酸堆积。最后,曲美他嗪可保护心肌细胞,主要通过促进游离脂肪酸合成磷脂而达到上述目的。本文中接受曲美他嗪治疗的45例患者在治疗后均表现出心绞痛症状消失或缓解,而收缩压和率压积(心率×收缩压)、静息和运动高峰时的心率并无明显变化,表明该药物并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有效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临床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运动耐量,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患者耐受性良好。

猜你喜欢

稳定型收缩压心绞痛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