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杀菌剂对黄瓜关键病害的综合控制效果

2019-02-28吴燕君洪文英李丹马海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吡唑霜霉病白粉病

吴燕君,洪文英,李丹,马海琴

(1.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0; 2.浙江农资集团金泰贸易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2)

病害是影响瓜类蔬菜产量和安全品质的关键因素。目前已知的瓜类作物病害超过200种[1-2],从发生频率、分布范围以及影响程度来看,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是目前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几种关键病害,田间常混合发生,蔓延流行迅速,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发病重,特别是在黄瓜生产的中后期病害混发且发生重,在流行年份受害地块黄瓜可减产20%~30%,重发生年份可减产高达50%~70%[3-4],甚至绝收。黄瓜霜霉病由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引起,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分布的黄瓜叶部病害[5];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引起的细菌性病害[6],近年来在设施栽培黄瓜上发生加重;瓜白粉病由白粉菌属二孢白粉菌(ErysiphecichoracearumDC)及单丝壳属单丝壳菌[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 Poll]引起[7],在黄瓜、南瓜等各类瓜类作物生产中发病重,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繁、病情发展迅速且极易产生抗药性,严重威胁黄瓜生产安全。如何有效控制黄瓜三大关键病害的发生蔓延已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在黄瓜病害的防治中,化学防治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防治手段。目前国内登记用于黄瓜霜霉病登记的药剂主要有苯基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的霜霉威、取代脲类的霜脲氰、甲氧基丙烯酰胺类和苯甲酰胺类杀菌剂及其复配剂;细菌性病害的防治药剂主要有铜制剂[8-9]、抗生素类及各种复配剂[10-11];瓜类白粉病防治的药剂主要有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中的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琥拍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7,12]。3种病害田间往往混合发生,生产中常因不合理用药造成抗药性上升快且防效不佳、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如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病症相似且不易识别,常被混淆,但防治药剂有区别,因此用药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较大损失[13]。为筛选出对黄瓜上3种关键病害有较好控制效果的新型杀菌剂,明确其对不同病害的防效,综合评价其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从而制定可行的黄瓜关键病害药剂综合防控技术,为杭州及相似地区黄瓜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瑞凡,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产品),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美泽,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产品),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露娜润,拜耳股份公司产品),20%噻唑锌悬浮剂(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3%噻霉酮微乳剂(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怀农特(美国奥罗阿格瑞国际有限公司产品)。

1.2 处理设计

本试验在杭州市滨江区顺坝村市植保土肥总站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排灌条件较好,地块水、肥条件良好。试验作物为黄瓜,品种为津春5号,防治对象为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白粉病。试验期间日平均温度18.2~27.9 ℃,日最高温度20.6~34.9 ℃,日最低温度13.4~24.9 ℃,日相对湿度46%~90%,降雨日5个,最高日降雨量23.2 mm,整个试验期23 d的日照时数共183.3 h。

试验设23.4%双炔酰菌胺2 000倍液、250 g·L-1吡唑醚菌酯2 000倍液、50%啶酰菌胺2 000倍液、35%氟菌·戊唑醇3 500倍液、20%噻唑锌500倍液、3%噻霉酮600倍液、怀农特500倍液,以清水作对照,共8个处理,重复3次,共24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于2017年5月8日施药1次,采用WS-16型手动喷雾器(喷孔直径0.7 mm,工作压力3~4 kg·cm-2)均匀喷雾,每667 m2用药液量37.5 kg。

1.3 调查与统计

分别于施药前后7、14、23 d调查田间各小区的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观察各处理对作物的安全性。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每株逐叶自下而上调查中部叶,再对照分级标准予以记载,按下列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校正防效,采用SPSS 17.0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Duncan’s新复极差法)。

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发病程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占整叶面积5%以下;2级:病斑占整叶面积5%~19%;3级:病斑占整叶面积20%~49%;4级:病斑占整叶面积50%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试验期间黄瓜霜霉病总体发生重,药前调查黄瓜霜霉病病情,各处理病情指数为5.1~6.9;药后7 d,不同药剂处理间以23.4%双炔酰菌胺2 000倍液防效最佳,35%氟菌·戊唑醇3 500倍液次之,250 g·L-1吡唑醚菌酯2 000倍液、50%啶酰菌胺2 000倍液和怀农特500倍液也有一定的防效。药后14 d,供试药剂中仍以23.4%双炔酰菌胺处理防效最佳,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处理;250 g·L-1吡唑醚菌酯、50%啶酰菌胺、35%氟菌·戊唑醇处理的防效为49.9%~52.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23 d,不同处理间防效差异较大,23.4%双炔酰菌胺防效为61.9%,优于其他处理;250 g·L-1吡唑醚菌酯、50%啶酰菌胺、35%氟菌·戊唑醇处理防效为48.6%~54.2%,3%噻霉酮和怀农特处理也有一定的防效。总之,各处理中以23.4%双炔酰菌胺处理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最优,250 g·L-1吡唑醚菌酯、50%啶酰菌胺、35%氟菌·戊唑醇处理防效较好,植物精油制剂怀农特也有一定的防效。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在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2.2 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在药前病情指数2.2~3.7的情况下施药1次,药后7 d各处理中以3%噻霉酮600倍液处理防效最优,20%噻唑锌500倍液次之,均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处理;药后14 d,3%噻霉酮处理防效最优,为65.8%;其次为20%噻唑锌处理,其他药剂处理对细菌性角斑病防效一般;药后23 d,供试药剂中仍以20%噻唑锌和3%噻霉酮防效最佳,其中3%噻霉酮总体防效更优,怀农特的防治效果逐步上升,体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总体而言,3%噻霉酮处理防效最优,20%噻唑锌次之,其他供试药剂总体防效一般,可能与试验田当年总体细菌性角斑病发生较轻有关。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

2.3 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调查白粉病发生情况,药前病情指数在5.8~7.8。药后7 d,250 g·L-1吡唑醚菌酯2 000倍液、50%啶酰菌胺2 000倍液、35%氟菌·戊唑醇3 500倍液防效在68.7%~75.2%,均有较好的防效,且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处理。其中,35%氟菌·戊唑醇处理防效最优,其次为250 g·L-1吡唑醚菌酯处理,23.4%双炔酰菌胺和怀农特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药后14~23 d,各处理中仍以35%氟菌·戊唑醇处理防效最优;250 g·L-1吡唑醚菌酯和50%啶酰菌胺处理也有较好防效,为71.4%~77.0%,3%噻霉酮和怀农特处理防效逐步上升,对黄瓜白粉病也体现出一定的控制效果。

表3 不同药剂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4 安全性调查

根据药后调查,试验期间各处理区黄瓜均生长正常,未发现触杀性药害和抑制生长等现象,各药剂按推荐剂量使用对黄瓜生长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研究表明,各供试药剂中,23.4%双炔酰菌胺2 000倍液处理对黄瓜霜霉病防效最优,药后7~23 d防效为60.9%~64.3%,对白粉病有一定兼治效果;250 g·L-1吡唑醚菌酯2 000倍液、50%啶酰菌胺2 000倍液、35%氟菌·戊唑醇3 500倍液对黄瓜白粉病防效较好,药后7~23 d防效为68.7%~77.6%,对黄瓜霜霉病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20%噻唑锌500倍液和3%噻霉酮600倍液处理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效最佳,其中3%噻霉酮600倍液处理防效更优,且对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也有一定兼治效果。植物精油制剂怀农特单剂使用对单种病害防效不突出,但对3种病害均有一定防效。据近年杭州地区瓜类病害的系统监测调查,近年来不同黄瓜产区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均发生较重,而细菌性角斑病发生较特殊,在酸性土壤中发生较重,而碱性土壤中发生则相对较轻,区域性差异较大。因此,综合各处理对黄瓜上3种关键病害的防效及病害发生特点,在黄瓜霜霉病发生重、白粉病发生中等、角斑病发生较轻时可选用23.4%双炔酰菌胺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发生重而其他病害发生轻时可选用3%噻霉酮、20%噻唑锌防治,其他病害发生中等时可选用3%噻霉酮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混发且发生重,而细菌性角斑病发生较轻时可选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50%啶酰菌胺、35%氟菌·戊唑醇等杀菌谱广的药剂进行防治,交替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均属于发病时间短且扩展蔓延速度非常快的病害,田间常混合发生且发病重,严重威胁黄瓜生长。生产中瓜类病害防治用药次数多、用药量大,不合理用药常导致抗药性上升的问题,因此瓜类病害防治中新型药剂的科学应用十分重要。本试验筛选的新型杀菌剂中,双炔酰菌胺为羧酸酰胺类杀菌剂,对卵菌纲病害特效[14]。有研究表明,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风险为低到中等,与甲霜灵、嘧菌酯、霜脲氰、氟吡菌胺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与烯酰吗啉之间有交互抗性关系[14-15],需注意和无交互抗性的药剂轮换使用;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分别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烟酰胺类杀菌剂,杀菌谱广,但使用时应注意使用次数和用药量的控制,避免抗药性上升;氟菌·戊唑醇的2种有效成分作用机理不同,具有相互协同的增效作用,与单一作用位点的杀菌剂相比有利于抗性管理,但作物生长不良时使用可能加重病情,需注意掌握使用时机;2种细菌性病害的防治药剂噻唑锌和噻霉酮对角斑病有较好防效,其中噻霉酮对霜霉病和白粉病也有兼治作用,但生产中发现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也可能影响防效,在不同土质环境条件下使用噻唑锌防效有差异,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怀农特是从天然橙皮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杀虫杀菌效果的安全、高效植物油助剂,具有很强的粘附性、展着性和渗透性[16],通过溶解病菌磷脂层,使病菌失水皱缩而失去活性,与常规化学农药无交互抗性[17]。有研究表明,怀农特与农药的混合物喷施后不易被雨水冲刷流失,有明显增效作用[18],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明确。总体而言,黄瓜病害的综合控制应结合天气预报,选用合理药剂适时防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就试验药剂而言,更经济有效的用量及对其他病害的控制效果,有待于在进一步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吡唑霜霉病白粉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四组分双环化反应合成双吡唑并[3,4-b ]吡啶
济南地区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流行关键气象因子分析及预测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