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肟菌酯·氟吡菌酰胺等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效果

2019-02-28于献文钱明辉管军能邢小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吡唑酰胺白粉病

于献文,钱明辉,管军能,邢小峰

(金华市恒安害虫消杀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 321000)

草莓白粉病是因子囊菌亚门专性寄生真菌羽衣草单囊壳菌(Sphaerothecamacularis)侵染造成的,是草莓生产中一种常发病害,导致草莓幼果停止发育,果面覆盖一层白粉,随着病情的加重,草莓果实品质变差,甚至腐烂变质,失去商品价值[1]。目前生产上防治草莓白粉病常用的化学农药如腈菌唑、百菌清、粉锈宁等,易造成农药残留[2],同时由于多年连续使用,该病菌对一些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造成防效下降[3]。因此,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并提供合理安全的用药技术已是草莓生产中的迫切需要[4]。本试验研究了4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建德市航头镇溪沿村进行。供试草莓品种红颊。

供试杀菌剂共4种: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商品名健达);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商品名露娜森);36%硝苯菌酯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商品名卡拉生);25%乙嘧酚悬浮剂(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施药器械采用MH-D16-3型背负式智能电动喷雾机。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36%硝苯菌酯乳油1 875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650倍液;以清水作对照(CK)。小区面积30 m2,种植300株草莓,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

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第1次施药,间隔7 d进行第2次施药。药液喷雾均匀。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安全性调查。第1次施药后3、7 d,及第2次施药后7 d目测观察杀菌剂对草莓叶片和幼果等的影响情况,考查杀菌剂对草莓的安全性。

病情调查。于施药前和第2次药后7 d调查田间各小区的病情指数,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每株选具有代表性的5个果,以每个果果面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面积的百分率分级。根据以下分级方法记录不同处理的病果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发病程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占整个果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占整个果面积6%~15%;5级,病斑占整个果面积16%~25%;7级,病斑占整个果面积26%~50%;9级,病斑占整个果面积50%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表1表明,4种杀菌剂处理对草莓白粉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肟菌酯·氟吡菌酰胺处理防效最好,达到94.8%;其次是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处理,为93.7%;乙嘧酚处理防治效果最差,仅为75.6%。肟菌酯·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硝苯菌酯3种杀菌剂处理防效无显著差异。

表1 4种杀菌剂第2次施药后7 d草莓白粉病的病情表现

2.2 安全性

目测观察第1次药后3、7 d 未见草莓有异常情况,第2次药后7 d,肟菌酯·氟吡菌酰胺处理出现植株老叶摊张,新叶变小,花茎缩短等现象,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硝苯菌酯及乙嘧酚处理表现对植株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考查一种杀菌剂的实用效果,需要综合考虑杀菌剂对靶标病害的防治效果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本试验结果表明,42.8% 肟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42.4% 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显著优于 25% 乙嘧酚悬浮剂;但是 42.8% 肟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在第 2 次药后出现药害情况,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选择药效好且对草莓安全的杀菌剂,在施药过程中应注意杀菌剂喷洒均匀,叶片正反面和幼果等部位必须仔细、周到,以保证防效,同时尽量避免药害,还要注意杀菌剂的轮换使用,降低抗性产生风险。

猜你喜欢

吡唑酰胺白粉病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四组分双环化反应合成双吡唑并[3,4-b ]吡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不同提取净化对水产品四种酰胺类农药残留的分离影响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