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2019-02-27乔娜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互动交流合作提升

乔娜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让每个学生会讨论、会发现、会倾听、会提问、会思考、会学习。

关键词:优化小组;互动交流;适时引放;提升“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171-01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的舞台,学困生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呢?

1.优化小组,铺垫“合作”

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

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的,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早已高效完成,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编排4至6人。在保证组内优、中、差搭配,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兼顾,“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基础上,定期让小组成员流动,实行动态编排。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不断地有机会了解更多同学的观点,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学生在组内起控制作用,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让学生有在新组内重新树立形象的机会,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例如我在让孩子们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学生”、“记录员”,还有“操作员”,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

2.互动交流,体验“合作”

一次公开课中,听到学生无奈的一句感慨,“唉!又是组长。”只见其情绪极其低落,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他没多大兴趣了,小组活动时,不与其他同学配合,只是做他自己的事。这从中可以感受到,授课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虽说是分小组合作学习,却没有很好地分工合作,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那么要怎样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挥呢?首先,小组合作先确立活动目标,有明确的方案。其次,明确分工,让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发言人,并在一定时间后,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如在《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中,我发给每个小组一袋装有红、白颜色的乒乓球,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统计摸出红、白两种球的次数,发完学具,我并不直接让小组开始活动,而是先指导学生确定本次的活动方案,确定每个学生参与的角色(指挥、操作、记录、汇报),然后再进行有序的分工操作。整个活动过程,学生思想压力减轻了,自信心增强了,在融洽、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着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适时引放,疏导“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而教师如何摆正其中关系,做到“收”、“放”自如,其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

“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袖手旁观,适时地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陛、启发性的问题,使得“一石”能激起“千层浪”;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放”主要是指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我们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

4.交流评价,提升“合作”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流于形式的、无效的、热闹型的、瞬间型的小组学习等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要杜绝这些所谓的“小组讨论”,主要靠教师转变观念,学会要让每个学生会讨论、会发现、会倾听、会提问、会思考、会学习。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互动交流合作提升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包装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让小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好语文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创设互动交流情境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