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历史和文艺作品 中的鲁肃

2019-02-27刘咏涛龙静

文史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鲁肃孙权周瑜

刘咏涛?龙静

一、历史上的鲁肃

1.东吴最早的战略家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

此处,裴松之引《吴书》注曰:“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三国志·鲁肃传》)

可见,青年时期的鲁肃是一个游侠,为人慷慨、豪侠仗义。[1]

鲁肃还和诸葛亮有英雄所见略同的地方。“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周瑜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才宜佐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孙权问计于鲁肃,于是有历史上所谓的‘鲁肃密议”[2]。鲁肃首先提出了三分天下而治的理论:“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鲁肃传》)这就是可以与诸葛亮“隆中对”相媲美的“榻上策”。

由此可见,鲁肃是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的。鲁肃提出“榻上策”的时间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早了整整7年!

2.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

鲁肃是主张孙刘联合共抗曹操的最早倡导者,也是在决定孙权联刘抗曹大计上仅次于周瑜的关键人物。刘表刚死,他就向孙权说到:“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三国志·鲁肃传》)

可见鲁肃平时善于观察了解天下大势,分析主要权势人物,且能抓住要害,指出他们与己方的关联。鲁肃不仅说说,还自告奋勇,出使刘表,结识刘备。果然,他交好刘备、诸葛亮,取得他们的信任,开启了孙刘合作的大幕。

后来,在张昭等江东诸人力劝孙权降曹的严峻形势下,他又力排众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

长史张昭等曰:“……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鲁肃不与张昭等人針锋相对,而是选择缓和的方式向孙权陈情,尽述降曹的利害关系,并以“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的话设身处地替孙权考虑,坚定其抗曹的立场与决心。可见,鲁肃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讲究方式方法的战略家。晚唐诗人孙元晏《赤壁》诗曰:“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是诗将赤壁之战时的鲁肃与周瑜相提并论,对鲁肃的主张抗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很有见地的。

3.吴国后期的战略稳定家

赤壁之战后,为了联刘抗曹,鲁肃曾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做基业。《三国志·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曰:“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从曹操的反映就可以看出鲁肃这一战略的前瞻性和正确性。“曹操是深知这一着棋的厉害的”[3]。其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大局观是周瑜、吕蒙所不及的。

孙权在刘备既定益州之后向关羽索要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被拒。鲁肃邀关羽相见,席上,鲁肃据理力争:“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三国志·鲁肃传》)整个会谈中鲁肃都理直气壮,有礼有节,据理力争。其实,关羽也并非《三国演义》和元杂剧等作品中的那么有能力。据裴松之所引《吴书》,在鲁肃一番伶牙俐齿的话语之后,关羽竟“无以答”。再从事件的结果来看,分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孙权,南郡、宁陵、武陵以西属刘备。鲁肃“要”回了好大一部分的荆州。

二、文艺作品中的鲁肃形象扭曲及归正

至少从元代起,鲁肃常常出现在文艺作品里,而且往往被矮化。这里主要从关汉卿的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罗贯中《三国演义》、京剧《单刀赴会》和现代影视剧对鲁肃形象的塑造及其转变做比较论述。

1.《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懦弱胆小的鲁肃

《单刀会》通过关羽和鲁肃斗智斗勇来拔高关羽的形象,突出其忠义英勇、智勇双全。前两折都是通过鲁肃向乔国老和司马徽询问讨荆州的意见,从侧面烘托关羽高大形象,同时贬低矮化鲁肃,尽力将其描绘成懦弱胆小的鼠辈,尤其以鲁肃与他们二人的对话最为明显:“(乔国老云)大夫,你知博望烧屯那一事么?(鲁云)小官不知,老相公试说者。(末唱)赤紧的将夏侯惇先困了。(云)这隔江斗智你知么?(鲁云)隔江斗智,小官知便知道,不得详细,老相公试说者。”“(乔国老云)大夫,你这三条计,比当日曹公在灞陵桥上三条计如何?到了出不的关云长之手。(鲁云)小官不知。老相公试说一遍,我听者。”关汉卿用一连串的“小官不知”来贬低鲁肃,尽显其愚笨无知。

与司马徽的对话也能看出鲁肃是一个无勇无谋还有些自大的愚者。“(鲁云)我观诸葛亮也小可。除他一人,也再无用武之人。”这里鲁肃连五虎上将分别是哪几个都不知,凸显出他的愚笨与孤陋寡闻。关汉卿通过前三折的烘托,将关羽的形象提高到无法超越的地位。第四折写两人正面冲突,鲁肃引经据典道出荆州之事,关羽的话一出,慌得鲁肃连说:“没、没、没,我则这般道:孙、刘结亲,以为唇齿,两国正好和谐。”三个“没”字将鲁肃的胆小、懦弱展露无遗。本来,掉书袋的鲁肃滔滔不绝,而在与关羽交锋时却犯了口吃。当关羽说:“我这剑界,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鲁肃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鲁云:“没、没,我则这般道来。”张口结舌,再次强化鲁肃的胆小、怯懦。

2.《三国演义》中愚笨无能迂腐宽仁的长者

相对于《单刀会》,《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更像是一位老实厚道、迂腐无能的宽仁长者。

刘表新亡,鲁肃到荆州打探消息,却什么也没问出来。当他邀请诸葛亮过江东商议联合抗曹之计时,再三向对方说不可在孙权面前言曹操兵多将广。诸葛亮佯装听从,却在见孙权时大言曹操人马众多,对其使激将法。木讷的鲁肃坐在一旁极为难堪,不停地给亮使眼色,神态举止令人发笑。(《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当荆州之争产生时,鲁肃便成了周瑜与诸葛亮之间跑腿的信使以及刘备、诸葛亮高谈阔论的见证者与倾听者。鲁肃曾三次过江讨要荆州而不得,皆被诸葛亮的巧言善辩弄得缄口无言,只能一再退让妥协,而对于刘备、诸葛亮写的所谓“还地文书”还坚信不疑。(第五十六回)

曹操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周瑜欲思向刘备、诸葛亮报仇,于是上书吴侯让鲁肃去讨还荆州。鲁肃却说:“文书上明白写着,得了西川便还。”(第五十六回)这透出鲁肃的迂腐愚笨。周瑜在此之前也无奈感叹:“子敬乃诚实人也。”

鲁肃被刘备的哭诉和刘备与诸葛亮演的双簧戏搞得不知所措,再次无功而返。《三国演义》在此直言:“鲁肃是个宽仁长者。”(第五十六回)周瑜欲用假途灭虢之计时,鲁肃却真以为周瑜要以西川换荆州,周瑜又笑他曰:“子敬真长者也。”(第五十六回)这些都在塑造鲁肃老实厚道的形象,也使得演义版鲁肃形象深入人心。

而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则把鲁肃的懦弱无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当鲁肃见关羽只带数人便来赴会,不觉“惊疑,接入庭内。叙礼毕,入席饮酒,举杯相劝,不敢仰视。”关羽佯装醉酒,一手提刀,一手挽住鲁肃手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肃一时魂不附体,如痴似呆。”(第六十六回)“魂不附体,如痴似呆”这两个短语将鲁肃的胆小懦弱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和历史上的鲁肃产生了极大反差。罗(贯中)版鲁肃比起关(汉卿)版鲁肃,其愚钝又更进一步了。

3.京剧川剧中胆小无能的形象

京剧、川剧等传统戏曲中的鲁肃形象也沿袭了罗贯中《三国演义》与元杂剧中愚笨平庸、宽仁迂拙、胆小怕事的性格。不同的是:京剧、川剧的表达方式使矛盾冲突不是特别尖锐,显得委婉平和一些,但在对鲁肃胆小这一形象的刻画上的力度却超过了前两者。如京剧、川剧都有的传统剧目《单刀会》,当鲁肃听知关羽的刀发出啸叫之声时,问道:“但不知刀啸主何吉凶?”关羽很轻蔑地答道:“也不过是杀人而已。”几句话下来,关羽又吓唬鲁肃:“今日刀啸,只恐怕要应在大夫的身上。”听了这话,鲁肃竟被吓倒在地。[4]堂堂东吴大都督,其胆识与地位呈现出极大反差。戏曲为了突出关羽的高大英勇,无底线地贬低了鲁肃的形象。

4.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鲁肃形象的沿袭

1994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首次被搬上电视(后简称“旧版剧”)。旧版剧的人物塑造基本遵照罗贯中《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罗版鲁肃形象在当代影视剧中的沿袭。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脸谱化,如诸葛亮神机妙算、镇定自若、鞠躬尽瘁,而鲁肃则是老好人、宽仁长者,愚钝平庸。鲁肃在整部剧中都以配角形象出现,忠厚有余,才智不足,夹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来回跑腿撮合,竭力维持着脆弱的孙刘联盟,最后却落得个吃力不討好的下场。

5.10版《三国》电视剧鲁肃形象的归正

鲁子敬力排众议(选自清光绪印本《绣像三国演义》)

2010年版《三国》电视剧(后简称“新版剧”)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比较成功,有许多突破。

和旧版剧等传统文艺作品相比较,新版剧鲁肃形象的塑造有了很大的转变,可以说是一种归正,更趋近于历史上的真实的鲁肃:胆识过人,腹有机谋。该剧有关鲁肃的主要情节内容如下:

刘表新亡,鲁肃过江吊丧之时,直言借吊丧之名打探曹军虚实,同时探查刘备军队力量。在诸葛亮称赞他了不起,一开口便是大实话时,鲁肃更谦称自己嘴拙,说自己在孔明面前只能句句实话。这样的鲁肃胸怀坦荡,既有胆识,又有谋略。

为了维护孙刘联盟,鲁肃曾三次过江讨还荆州,周旋于周瑜、诸葛亮之间,虽然没能讨回荆州,但其原因并不是因为鲁肃为人忠厚老实,而是基于一个战略家政治家的智慧和远见——只有孙刘联合方可共存。刘备诸葛亮唱戏,鲁肃主动充当看戏人,不是他真糊涂,而同样是为维护联合刘备以保江东的战略。

刘备既得益州,鲁肃再次索要荆州无果,关羽单刀赴会。在这场杀机四伏的“鸿门宴”上,吕蒙等手下将领背着鲁肃在帐后安排了刀斧手。病重的鲁肃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果断借敬酒之机低声警告关羽:“将军们背着我设伏,你可以以我为质,挟我而走。”然后他以自己“作掩护”让关羽顺利离开。“挟持”着鲁肃的关羽低声问鲁肃为何救自己。鲁肃说:“我不是在救你,我是在救孙刘联盟啊!”关羽说:“真乃义士也,关某敬佩。”大受感动的关羽,理解了鲁肃的难处,理解了维系双方关系大局的重要性,因此归还了“借去”的长沙三郡。

这样的情节设置更能突出鲁肃的大局观。新版剧里的鲁肃,才是真实的鲁肃,一个最早为孙权谋划三分天下的战略家,一个为了维持孙刘联盟而鞠躬尽瘁的政治家,一个让孙权在短时间内面貌焕然一新的伟大智者和人生导师。质言之,新版剧的鲁肃基本已回归到历史上的鲁肃、真实的鲁肃的轨道上来,其形象塑造无疑是正确的、服人的、经得起推敲的。

三、文艺作品中的鲁肃形象转变的原因

1.通过贬低鲁肃来衬托关羽的忠勇

元杂剧、近代京剧、川剧等作品中鲁肃形象的转变主要是为了突出关羽的忠义英勇形象。以《单刀会》为例,各个传统戏曲剧种都有这一剧目,尽管具体情节不同,但都是在突出关羽忠义英勇的高大形象。至于关剧《单刀会》,从历史背景来看,元代文人地位低下,蒙古统治者实行严厉的民族歧视压迫政策,广大汉族和南方各族被划为下等人,深受压迫之苦。这些都激起了广大文人的不满和反抗。这些不满、反抗往往会曲折地表现在其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中,《单刀会》就是例子。剧中大量出现的“汉”这个字眼,其深刻寓意不难理解。如关羽唱的〔沉醉东风〕,几乎句句都有“汉”“刘”字。其次,各个时代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忠君诚信的代表,也尊其为武神。元朝对武力武功极为推崇,对关羽的崇拜尊奉盛行。元泰定帝时期,关羽就被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所以,拔高关羽既是作者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又是迎合社会及普通群众崇拜心理的需要。[5]

2.罗贯中尊刘反曹的思想影响

罗版鲁肃形象的扭曲,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受宋元时期拥刘反曹思想的影响。他通过拔高关羽等刘蜀人物形象,达到尊刘的目的,故而对刘备一方人物极度推崇,对曹魏一方贬低丑化。鲁肃虽非曹魏集团的人,值不得“反”,但他毕竟也不是刘备的人,也值不得“拥”——在这种情况下,将其矮化也是正常的。再者,魯肃是赤壁之战期间孙刘之间联系最紧密的人,因此,也就是最有可能被矮化的人。

第二,从东吴政局层面来说,罗贯中设定鲁肃的形象,是为了调和东吴内部的矛盾。鲁肃不断调和以张昭为首的文官与以周瑜为首的武将之间的矛盾,目的是使孙权在张昭等极力主张降曹的情况下能坚定抗曹的决心,又在武将极力主张攻打刘备讨回荆州时能维持孙刘联盟不破。

3.当代审美观、价值观的变化影响影视剧的创作

在当下这个信息膨胀,快节奏的时代,旧版剧这种需要慢慢品的作品已经吸引不了大多数受众。再从另一方面讲,新剧无论如何也不能抄袭照搬旧剧,必须通过创新来适应求新、求异的时代,进而符合当今大部分人的审美标准,如注重人性的探索,努力做到真实,突出人物智慧等。为此,就必须将斗智斗勇的双方都塑造成旗鼓相当的角色。这样才能迎合当下的审美追求,争取更多受众,包括江南地区的受众。在当代仓廩实、衣食足前提下,人们十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要求每个人能得到尊重与表现,也希望通过电视剧找到共鸣。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对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重塑便是题中之义了;而鲁肃作为对孙刘联盟有重大作用的人物,对其形象进行重新审视,还原历史,还原真实,自是水到渠成之事。

注释:

[1]参见方诗铭:《论三国人物》,北京出版社2015年版,第233、234页。

[2][3]李殿元、李绍先:《三国演义悬案解读》,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9页,200页。

[4]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京剧丛刊》第16集,新文艺出版社(上海)1954年版,第85页。

[5]李玲珑:《元代关羽崇拜与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作者   刘咏涛:成都大学文新学院副教授

龙 静:成都戴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员工

猜你喜欢

鲁肃孙权周瑜
Fraud detection on payment transaction networks via graph 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①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孙权:“包邮”好有说服力
三国军师争锋之鲁肃:三国最被低估的富二代
PHOTO FINISH
任用拆台的人
鲁肃机智调解
周瑜『折节容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