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德胜蛇药治疗黄蜂蛰伤的疗效观察
2019-02-27张秋梅
张秋梅
(江汉大学 校医院,湖北 武汉 430056)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改变,特别是校园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黄蜂蛰伤的病例有所增加。黄蜂蜇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者局部浅表皮肤炎症如红肿、丘疹、疼痛、瘀点,数小时或数天后自动缓解;重症局部皮肤可见红肿、瘀点、瘀斑、水疱及坏死,并出现全身免疫反应和严重中毒症状如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1]等,部分特异体质者可表现为全身急性荨麻疹和过敏性休克[2]。若救治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对蜂蛰伤患者开展救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群蜂蜇伤,毒性大,病情发展迅速,危害更严重[3],在校园内引起更大恐慌。江汉大学校医院采用季德胜蛇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黄蜂蛰伤,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3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救治的黄蜂蜇伤患者68例,2013级学生2例,2014级学生8例,2015级学生16例,2016级学生14例,2017级学生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黄蜂蛰伤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①明确黄蜂蛰伤病史,患处皮肤可见针尖样伤痕,患者所描述的蜂种具备黄蜂的特征或蜂体经医务人员鉴定为黄蜂。②患处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灼痛、皮温升高,全身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昏迷、休克等;排除标准:①蜈蚣等其他毒虫咬伤引起的中毒反应;②对所使用的药物不能耐受或过敏者。
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女生14例,男生20例,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41±1.23)岁,平均就诊时间(0.53±0.27)h;对照组女生13例,男生21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01±1.45)岁,平均就诊时间(0.67±0.23)h。黄蜂蜇伤部位有头部、面部、颈部、上肢、下肢及背部,蜇伤在1~3处者最多,占61.76%(42/68),蜇伤部位在3~5处的患者次之,占32.36%(22/68),蜇伤部位在5处以上的患者最少,占5.88%(4/68)。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蜇伤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 充分暴露患处,观察有无毒刺,如有则用镊子小心拔出毒刺,食醋加生理盐水稀释后冲洗伤口,用络合碘消毒患处等;患处肿胀明显者,立即给予局部冷敷,蛰伤在3~5处口服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拜耳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RXF1017、15RXF1012、15RXF1004、SHOO160、JS03432、JS03580、H10970410,每盒一板,规格6 片/板 × 1板,每天1次,每次10 mg,口服),蜇伤部位在5处以上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肌注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41021259、1409061、1406261、1508011、1604012、1705181、1705161,每盒10 mg/支 × 10支,成人,肌内注射,一次5~20 mg)和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等。疗程1~6 d。
1.2.2 治疗组治疗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季德胜蛇药片(江苏省精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32020048、21160524、21160711、21170502、21170514,每盒15片/板 × 4/板。口服,第一次20片,以后每隔6 h服10片;危急重症者剂量增加10~20片,适当缩短服药间隔时间;外用,被黄蜂毒虫咬伤后以本药和水调匀),将药片碾成粉末用适量0.9%生理盐水,均匀涂于患处,每天1次,同时口服季德胜蛇药片,首次服用20片,每隔6 h/次,每次10片,病情重者适当加量。疗程1~6 d。
1.2.3 心理疏导治疗 患者被蜂蜇伤后局部肿胀灼痛,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消极情绪。医护人员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蜂蜇伤的相关知识,以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经耐心沟通交流后,所有患者均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2.4 实验室检查 患者就诊时和治愈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必要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两组患者处理后全身症状、局部的红肿疼痛及全血细胞计数中白细胞(WBC)变化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疗效判断标准,痊愈:全身症状完全消失,局部的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显效: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明显缓解,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有效:全身症状减轻,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好转;无效:全身和局部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局部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实验室指标 患者于就诊时和痊愈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必要时检查心电图,比较患者就诊时和痊愈后全血细胞计数中白细胞(WBC)的变化。
1.3.3 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疗程1~6 d)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全身不良反应和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异常及外敷部位皮肤红肿、水泡及破溃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及Excel 2013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两个配对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上述治疗4~48 h后,局部红肿、疼痛、麻痒和全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6 d后基本痊愈,未发生一例脏器衰竭和死亡病例。季德胜蛇药联合常规西药的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无效分别为93.10%、67.65%、8.82%,对照组总有效率、痊愈、无效分别为72.41%、32.35%、2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n(%)
2.2 两组痊愈时间、红肿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WBC恢复正常时间
季德胜蛇药联合常规西药的治疗组痊愈时间、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WBC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recovery time of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d
2.3 两种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发应,治疗组季德胜蛇药外敷患处皮肤均无红肿、瘙痒、水疱等局部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黄蜂,又称为胡蜂或马蜂,其毒液为碱性。蜂毒液的成分相当复杂,主要是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组成,如酶类(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2、胆碱酯酶等)、多肽类(抗原-5蛋白、蜂毒溶血肽、蜂毒明肽、黄蜂激肽)和多种生物碱(组胺、儿茶酚胺、5-羟基色胺)等组成[5]。
黄蜂蜇伤主要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及蜂毒液的毒性作用,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为胡蜂抗原-5(Ag5)、磷脂酶A2、胆碱酯酶和透明质酸酶等,大部分为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6],特异性抗体诱导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活化且释放炎性介质,引起细胞组织损伤,临床表现红斑、红肿、丘疹、疼痛、呼吸道痉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等过敏反应甚至全身性反应。其次IgG介导Ⅲ型过敏反应,蜂毒液抗原和特异性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从而释放有害的酶类和各种炎症介质[7],表现为皮疹、淋巴结肿大、急性肾衰竭等。蜂毒液中有一种抗原-5蛋白(Ag5),能迅速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8]。全身性过敏反应常发生在蜂蛰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在救治黄蜂蜇伤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形态,及时发现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状况。本研究中出现2例过敏性休克,及时进行有效救治,已经痊愈。蜂毒液的直接毒性作用常与过敏反应同时存在,相互影响,蜂毒液中明肽、组胺、透明质酸酶都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通过阻滞中枢性烟碱型胆碱受体和抑制周围神经冲动传导等作用,导致脑组织及脊髓的组织损伤[9],出现头晕、头痛、烦躁、抽搐、脑水肿等,蜂毒液溶血肽、磷脂酶A2是溶血毒素,具有较强的细胞溶解作用,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机体出现溶血、凝血障碍、横纹肌溶解、肝、肾功能损害等多个重要器官损伤[10]。继发炎症反应是随着各种酶类及体内炎性介质的释放,在黏附分子介导下激活补体与激肽系统,机体发生瀑布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1]。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毒、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对重症蜂蛰伤者越早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越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变态反应和蜂毒液毒害作用[12]。本研究中未发生一例器官系统衰竭和死亡病例,可能是在校大学生就诊及时,年纪较轻的缘故。
中医学认为,蜂蛰伤属蜂毒所致,蜂毒属风火毒邪,证候为火热炽盛,轻则患处红肿、灼痛、麻痒,重则浮肿、发热、抽搐,严重者则毒邪攻心致死亡。季德胜蛇药主要由七叶一枝花、重楼、蟾蜍皮、蜈蚣、地锦草等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方中药片,组方中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现代药理学显示具有调节免疫、抗炎、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13];组方中重楼消痈散肿化瘀止血,尚有抗菌、抗炎、镇痛和镇静等功效;蟾蜍皮解毒止痛利水消肿,有明显镇痛、拮抗水肿、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与释放作用[14];蜈蚣攻毒散结通经逐邪,其与蟾蜍皮联合具有以毒攻毒而消痈散肿的作用;地锦草利湿退黄活血散瘀,对多种致病性球菌及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15]。诸药合用,内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活血、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季德胜蛇药局部外敷可使药物直接渗透到皮肤里,具有收敛创面、干燥、抗感染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16];俞琦等[17]研究季德胜蛇药外敷对诺维本致静脉炎有显著的抗炎、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渗出、拮抗周围水肿的作用。叶雷等[18]研究季德胜蛇药治疗外周炎症可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炎症恢复,减轻痛觉过敏的作用。毒蜂蜇伤后损伤程度与毒蜂蜇伤针数、就诊时间、年龄等有关,还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本院接诊患者均为在校大学生,就诊比较及时,患者蜇伤<10处、全身反应较少,并且致蜇伤的胡蜂数量及种类较少,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知识宣教,所有蜂蜇伤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一例器官系统损害和死亡病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季德胜蛇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高于对照组,且痊愈时间、红肿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WBC恢复正常时间等方面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不适反应及全身不良反应,治疗组季德胜蛇药外敷患处未发生皮肤红肿、水疱及破溃等不良反应。季德胜蛇药口服同时局部外敷患处,药物能快速通过皮肤直达患处,发挥多靶点效应,不仅有效控制患者红肿、疼痛、麻痒等症状,具有抗炎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显著减轻患处水肿和炎症指标水平,局部外敷季德胜蛇药安全性好,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