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监测及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的研究进展
2019-02-27李慧卉
李慧卉
天津市泰达医院内分泌科 (天津 300457)
血糖水平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关键,动态血糖监测为新型血糖监测方法,能够对血糖情况进行持续监测[1]。临床实践发现,血糖水平良好控制能够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改善预后[2]。为此,越来越多患者选择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即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联合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双C疗法”。基于此,现对动态血糖监测与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动态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近年逐渐在临床被广泛运用,为患者血糖监测提供了有效信息,但因其在临床推广时间较短,且大样本研究数据尚缺乏,导致动态血糖检测系统改善血糖控制方面效果仍存在争议[3]。周玉兰等[4]通过对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动态血糖监测,同时予以饮食干预,结果发现,实施动态血糖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进行饮食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戴萍等[5]将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注射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结果显示,与指尖血糖仪配合胰岛素注射治疗相比,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疗效更加显著,且并发症更少。
2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
大量研究证实,采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可恢复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有效缓解病情[6]。王彦君等[7]对90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展开研究,观察组患者采取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促进预后改善。王倩等[8]选取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行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结果显示,两组血糖控制水平接近,但观察组使用胰岛素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证实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可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3 “双C疗法”应用于不同类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3.1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2型糖尿病的形成与环境、遗传因素相关,高血糖为该病的主要特征,患者通常有多饮、多食、多尿与消瘦等症状。糖尿病对机体多系统造成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且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退,诱发水电解质及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综合征。因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容易产生糖毒性及脂毒性,造成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极易引发心肌梗死。此外,糖尿病患者红细胞与血小板聚集性上升,增加血液黏稠度,血流速度降低,在灌注不足及缺氧情况下容易促成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双C疗法”能够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反映患者各时间点血糖真实情况,实时记录血糖水平,依据血糖监测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使用量,并制定具体化且特殊化的胰岛素使用方案。宁改君等[9]将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方案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持续进行10~14 d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结果显示采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有助于稳定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解除胰岛素抵抗。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证实,采用强化治疗手段对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肯定,而严格管理血糖水平可降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故“双C疗法”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控制存在重要作用。
3.2 糖尿病围手术期
相关数据显示,20%的糖尿病患者将面临各类手术,且糖尿病患者手术病死率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高出1.5~2.0倍[10]。手术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加上受疼痛及手术创伤等因素影响,会增加机体内肾上腺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皮质激素分泌,对胰岛素分泌产生抑制作用,同时炎性因子容易造成胰岛素抵抗,产生血糖波动,而围手术期禁食等操作易造成脂肪、蛋白质分解,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风险升高。此外,麻醉等操作会影响低血糖反应性,容易引起低血糖,加上糖尿病患者免疫力降低,术后感染风险较高。为此,保持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对手术顺利实施与创口愈合具有重要作用。沈艳军等[11]将实时胰岛素泵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结果表明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实施胰岛素泵系统具有快速、安全及有效控制血糖的独特优势。
3.3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发生及孕期首次出现的糖耐量异常情况。有关数据显示,其发生率在孕妇中占1%~5%,若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则易发生严重的母婴并发症[12]。王蕾等[13]将住院控制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指尖血糖组与动态血糖组,通过追踪研究24 h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显示,24 h动态血糖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血糖率及转重症监护病房率均低于指尖血糖组,证实连续动态血糖监测作为血糖监测的理想手段,可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双C疗法”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对远期预后是否有影响,目前临床尚缺乏有力证据,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3.4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且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积极控制血糖波动,调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存在重要意义。毛睿睿等[14]观察动态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血糖波动的效果,结果显示,运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平稳快速降低血糖水平,可有效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大量研究证实,糖尿病肾病非临床期使用口服降糖药或“双C疗法”均可有效控糖,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双C疗法”的效果目前存在的争议仍较大,仍需不断研究[15]。
4 小结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为血糖监测领域的重要突破之一,能够反映各个时间段患者血糖水平,并依据血糖监测情况泵注胰岛素,提升血糖控制效率。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结合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的“双C疗法”可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血糖波动情况。但由于动态血糖监测所需成本较高,且部分患者对其重要性与意义缺乏认识,故需为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及指导,使患者充分了解动态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易使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更广泛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