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监护仪的应用问题及护理对策

2019-02-27李淑芳

医疗装备 2019年13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仪器医护人员

李淑芳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甘竹镇卫生院 (江西抚州 344900)

心电监护仪是目前临床用于患者监测的主要医疗设备,且其应用范围广。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使用心电监护仪对其呼吸、脉搏、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监测,对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极其重要[1]。心电监护仪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但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现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以保证其监测结果,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与依据。

1 心电监护仪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电监护仪是一种根据患者生理参数进行测量、控制,并将数据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若超出设定值则会发生警报的一种装置。与监护诊断仪器的区别在于:第一,心电监护仪可以24 h对患者的生理参数进行连续监护,从而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第二,心电监护仪可以监视患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状况,便于及时对异常指标做出警报[2]。应用心电监护仪的价值在于:第一,可以自动存储患者的动态变化数据,减少了医师的工作量;第二,实现了人体运动状态下的心电信号监测,可以通过远程数据中心分析系统、医学专家团队、客户端软件等对指标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三,操作简单,且屏幕多为触摸屏,可以直接通过屏幕进行相关操作,简便、快捷;第四,能有效屏蔽电磁信号的干扰,心电数据测定精准,可以有效监测患者心脏异常指标[3]。

2 心电监护仪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2.1 心电监护仪医护人员对仪器依赖性过高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水平的提升,心电监护仪的精准性越来越高,医护人员对其依赖性也在不断增高,对其显示的数据过度信任,一旦仪器出现错误,而医护人员过度依赖将会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通常将心电监护仪作为辅助工具,在对患者评估中还应关注其自身反应,以保证诊断的有效性。

2.2 心电监护仪自身故障导致监测结果异常

心电监护仪在监测过程中,因仪器自身故障会导致监测结果异常,从而影响对患者的正确诊断,例如,在心率监测中,心电监测仪出现有心电波波形无心率故障,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为血氧探头损坏,而不能有效连接导致;在血氧饱和度监测中出现数据不显示、报警异常等问题,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与活动躁动强烈,探头未有效固定,监测探头选择不合理,或其他设备对心电监护仪造成影响等因素有关。此外,缺乏定期、有效的维护也会影响心电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3 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身心造成的危害

心电监护仪在应用过程中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具体如下[4]。(1)皮肤过敏:心电监护仪应用过程中需要粘贴电极,部分患者出现过敏症状,轻度过敏患者表现为皮肤瘙痒、发红等;重度过敏患者会出现小水疱,危害其身体健康。(2)睡眠障碍:因病房环境、心电监护仪噪声等影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致使其出现头痛、精神状态差等症状。(3)躯体移动障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涉及多种导管、联线缠绕,且病房内仪器较多,空间活动范围小,严重限制了患者的躯体伸展,影响其舒适度,迫使其出现捆绑感,部分患者出现烦躁、恐惧、不安等负面心理,加重了其心理压力。

3 心电监护仪应用常见问题的护理对策

3.1 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减少对仪器的依赖性

医护人员应正确看待心电监护仪的作用,需要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不可过度依赖心电监护仪。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通过定期开展讲座、邀请专家入院讲解及定期外出学习等,提高其综合能力,掌握心电监护仪的正确应用方法,对于突发问题能及时进行处理;其次,患者在应用心电监护仪进行观察期间,医护人员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表现,在心电监护仪显示数据正确的情况下,还需要保证患者无异常反应发生,防止因医护人员的疏忽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最后,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综合性考评,包括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保证医护人员所有考核均合格后,才可进行操作[5]。

3.2 做好心电监护仪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对心电监护仪进行维护、保养,可以减轻对仪器的损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例如,对于心率监测故障,需要检查患者的电极片是否完好无损,检查线路连接,并根据心率来源,调节心率报警界限,保证其正常应用;对于血氧饱和度监测故障,需要安抚患者的情绪,让其处于情绪稳定、安静状态下进行监测,同时应检查探头是否被有效固定,选择合适的探头,在监测过程中,要求患者保持情绪稳定,若显示传感器脱落,则需要判断其脱落位置,保证各装置有效连接,防止液体深入探头,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排查可能影响心电监护仪的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撤离或者用其他设备替代。在心电监护仪的保存、维护、保养等方面,需要减少该仪器的震动,防止阳光直射,在连续应用中,不可覆盖他物,防止散热不良而影响仪器正常工作;在对仪器进行擦拭的过程中,可应用海绵,防止液体进入仪器内,预防擦拭物对仪器表面造成划伤[6]。3.3 加强对患者身心的保护干预

为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提出以下护理对策[7]。(1)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定期更换电极贴,更换时,可以先用温、湿无菌纱布将粘贴部分皮肤擦干净,再稍稍移动,轻微改变位置,从而减轻对皮肤造成的不适。(2)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调整病房的温度、光线等,更换颜色稍暗的窗帘,减少外界对患者感觉器官的刺激,在夜间护理时,动作应轻柔,以减小对患者的干扰。(3)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空间,将病房内不必要的设备暂时移走,调整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音,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空间环境,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及时停止监护,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可以对其及其家属进行简单的宣教指导及积极的沟通,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保持舒适性。

综上所述,心电监护仪作为重要的监测仪器,掌握其操作方法,知晓其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提高仪器监测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仪器医护人员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液体敷料对心电监护患者皮肤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