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2019-02-27麦红飞

医疗装备 2019年13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医疗机构科室

麦红飞

化州市人民医院 (广东茂名 525100)

医疗设备是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工作最基本的要素,影响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整体印象,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设备作为开展医疗工作必备要素的作用,从而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进一步提高周边人群的生活幸福感。

1 医疗设备科的职责

医疗设备科主要负责对医院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的购置管理,日常维修保养管理,大型设备的效益分析,计量医用器具的计量管理,对医疗器械的报损审批等日常事务[1]。

2 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概念模糊、不清晰

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医护人员往往认为医疗机构内部所有的设备都属于医疗设备,如生活设备中的电视机、饮水机等,这是概念模糊、不清晰最常见的表现,给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日常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如果某些生活设备出现了故障,会由于概念的不清晰,造成报障错误,使用部门会抱怨故障处理的时间过长,而实际管辖的部门却未接到任何故障上报的通知。如此,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难免会出现矛盾,阻碍医疗机构的发展。

2.2 职责和分工不明确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职责和分工不明确的情况时有发生,妨碍了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正常进展,不仅影响了使用部门的日常医护工作,而且降低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造成广大就医群众对医疗机构信任的缺失。

2.3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各种高精尖大型医疗设备,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的引进,日常维护和保养显得尤为重要,专业技术人员也就应运而生。但是目前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聚集在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而偏远地区专业技术人员极少,远达不到基本的数量需求,有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有1~2名医疗设备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有的尚未引进,严重制约了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据《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我国总的医疗卫生机构数为95万多家,拥有万元以上设备272万多台,其他技术人员只有17多万名,平均1名其他技术人员需要管理16台万元以上设备。现有医学设备管理及维护人员中绝大多数学历为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仅占10%~30%,且年龄较大,知识面单一[2]。

2.4 医疗设备使用率低

医疗机构往往根据各科室提交的需求数量购置医疗设备,但需求数量与实际使用数量并不匹配,很多医疗设备存在买回来后闲置的问题,更有甚者一直闲置到报废年限。此外,医疗设备在安装完毕后,厂家或其代理商的工程师都会在医疗机构进行相应的培训,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操作较复杂、培训时间不恰当等,导致出现使用人员不懂得如何使用或者不熟悉该台医疗设备相关操作的严重后果,出于安全性考虑,该设备不能得到应用。

3 医疗设备管理的改善措施

3.1 重视理论学习

医疗设备作为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首先应重视理论的学习,了解其概念、具体的包含范围,正确解读国家颁发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8号)等。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可以邀请当地行政机关的专业人员以播放小视频培训讲座或者粘贴宣传画册等形式组织院内中高层干部学习,再由中高层干部组织科内人员学习,特别是科室内的医疗设备管理员。由上而下,全体动员,让每名职工熟悉医疗设备概念,逐渐减少因概念不清晰而找错职能管理部门的情况。

3.2 明确科室分工及各岗位职责

明确的科室分工及合理清晰的岗位设置对于医疗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科室分工和各岗位职责未得到明确,就会出现执行不力、计划滞后等问题。医院可以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让职工学习与明确自身的工作岗位职责内容,使其了解自身工作内容在整个医院工作环节中的位置及作用,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3.3 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第三方医疗设备维修外包公司引进

医疗设备的使用直接影响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重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并采取新的模式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为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1)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技能的提升,不定期送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院外交流,学习不同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经验等,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自身技能,降低医院的维修成本;(2)可以在合同里约定条款,让厂家工程师在保修期内每半年或者每季度来院进行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保证医疗机构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巩固新的专业知识;(3)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如PET-CT、SPECT等高精尖设备,超过保修期或者使用年限已久,可以聘请第三方医疗设备维修外包公司对整机或者重要部件进行维护保养,第三方可以是原厂家,也可以是其他的维修公司。

3.4 重视成本管理

根据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医疗机构要重视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医疗设备未得到有效利用的情况时有发生。(1)实行医疗设备三级管理制度,完善招标流程,落实《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管理制度》,并积极推行和强化财务全成本核算制度,将设备折旧、维修支出等纳入每个科室成本中,实行医疗设备的有偿占有和使用,以提高科室对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的重视,合理配置医疗设备[4];(2)完善医疗设备验收流程,厂家或其代理商的工程师对相关人员进行医疗设备操作方法的培训,相关人员能熟练操作设备后,才可以通过验收。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医疗机构自筹资金和财政扶持资金用到实处,保证医疗设备真正地为患者所用。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医疗机构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