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9-02-27肖饶军
肖饶军
江西省萍乡市湘雅萍矿合作医院 (江西萍乡 337000)
急危重症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诊类型。该类患者在入院时通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与低氧血症,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实施辅助呼吸以促使患者呼吸复苏,对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1]。但传统的呼吸道管理在对肥胖、合并恶性肿瘤或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难度较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而呼吸机阶段性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抢救方法,伴随着近年来呼吸支持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78例,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并满足急危重症的诊断标准。入院后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17~78岁,平均(54.21±5.17)岁;创伤患者17例,非创伤22例。试验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19~76岁,平均(52.30±5.21)岁;创伤患者18例,非创伤21例。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支持治疗,即结合患者病情与其他综合情况,选择适当的呼吸机支持治疗。
试验组则采用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第一阶段:协助患者取复苏体位,进行徒手呼吸支持法心肺复苏。在患者入院后,协助其仰卧于抢救床上,并使其头部与躯干保持在同一平面,双臂则自然放置于两侧,对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则取其半卧位;而后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异物及呕吐物等,对于佩戴假牙患者,则需将其假牙取出,避免脱落造成气道阻塞;针对无颈椎损伤患者,可适当将其下颚抬高,避免患者呼吸道梗阻、舌后坠等情况;颈椎创伤患者,则采用咽喉导管,对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进行清除;最后,对患者胸背进行适当按压,以促进气体的交换。(2)第二阶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给氧治疗。针对在第一阶段治疗后未出现心跳,或是出现呼吸骤停的患者,给予面罩吸氧或鼻导管给氧治疗。注意在面罩吸氧时,保证面罩能够与患者面部紧贴,避免氧气的流失,确保给氧充分。针对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则给予经口气管插管给氧;而对于存在呼吸道损伤的患者,则考虑对患者实施有创通气治疗,避免气管插管加重患者呼吸道损伤。(3)第三阶段:给予患者有创呼吸治疗。对于存在急性喉阻塞、声门区阻塞患者,首先进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穿刺治疗,而后再给予患者气管切开,建立气道,以保持呼吸道畅通。(4)第四阶段:在成功建立气道后,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其呼吸机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成功复苏情况、从抢救至呼吸恢复稳定时间,同时详细记录两组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成功复苏标准:12次/min≤患者呼吸频率≤25次/min,血氧饱和度>90%[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试验组成功复苏34例,成功复苏率为87.18%;对照组成功复苏26例,成功复苏率为66.67%;试验组成功复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3)。试验组呼吸恢复稳定时间为(43.25±4.31)min,对照组为(56.85±4.46)min;试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P<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1例误吸,并发症发生率为2.56%;试验组未出现误吸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P=0.31)。
3 讨论
鉴于急危重症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因此在早期抢救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呼吸支持,对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4]。而在进行早期抢救时,针对非创伤性患者,医师需要结合患者原发疾病,给予患者恰当呼吸支持治疗;对于创伤性患者,则需要结合其创伤部位、病情程度等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法。
在常规呼吸支持治疗中,大部分医护人员通常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并结合自身经验选择呼吸治疗方法,技术相对笼统,并不能很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呼吸管理,故而临床疗效有待提升[5]。而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由徒手到器械的治疗方案,能够满足病情由缓到急、由轻到重的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要求。
将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早期抢救中,能够根据患者每个阶段病情的变化实施下一阶段的呼吸支持治疗。一方面能够缩短患者早期抢救时间;另一方面,还能掌握患者更多的情况,从而根据患者情况作出最佳的处理。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成功复苏率高于对照组,而呼吸恢复稳定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对于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早期抢救复苏率、促进患者呼吸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呼吸机的治疗安全性是临床关注的焦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呼吸机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容易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因此,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尤为重要。但在本研究中,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这主要与该治疗模式有效降低了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性有关。
综上所述,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成功复苏率,促进患者呼吸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