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功能重建仪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9-02-27马美妍

医疗装备 2019年2期
关键词:肢体神经功能脑梗死

马美妍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天津 300192)

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的同时,国内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且该病病死率较高[1]。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且患者病情缓解后复发率也较高。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尤其是可缓解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且患者的自理能力、生命质量均能得到提高[2]。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功能重建仪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医院接诊的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8~77岁,平均(53.35±3.76)岁;病程1~10年,平均(5.69±3.02)年。试验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37~76岁,平均(53.55±3.67)岁;病程1~10年,平均(5.45±3.3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3],排除其他精神障碍、意识障碍、心肺严重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并展开早期康复治疗。指导患者在各方面生命指标稳定后,对肢体进行被动运动,进行弯曲,伸展等。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功能重建仪(型号:N300)治疗。患者入院2 d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进行治疗。取平卧位或坐位,上肢自然放松于桌面上,屈膝暴露下肢后,擦干净皮肤,将电极放置在肢体上,选择测试模式,期间需要根据患者肌肉情况进行自动测试、手动测试或无阈值测试等,显示器的肌电信号能够直接显示,治疗时间一般为30 min,1次/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以Lovertt分级法[4]对患者肌力展开评估。显效,分级至少提升2级;有效,分级提升1级;无效,分级未出现变化。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选择Fugl-Meyer[5]评测法进行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能力评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显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12,P<0.05)。

2.2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

试验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得分分别为(45.98±8.01)分、(28.82±5.41)分;对照组分别为(28.09±7.11)分、(19.23±5.71)分;试验组上肢运动功能得分和下肢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45、7.3012,P<0.05)。

3 讨论

脑梗死在国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且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生存下来的患者亦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运动能力、生命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加之患者出院后需要受到照顾,家庭和社会负担也会随之增加。因此,选择一种治疗手段辅助脑梗死患者非常重要。

选择神经功能重建仪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原因如下: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功能和结构均具备较好的重新组合能力,神经功能重建仪对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神经肌肉在接触患者的瘫痪肢体时,神经细胞对神经突起有刺激作用,使得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能够重新被搭建起来,人脑可塑性得到较好地增加,神经网络因此得到重新构建的可能。此外,该仪器还能以人机互动的模式,对外来神经信号与肌肉电信号进行结合,使得脑梗死患者的肌肉受到电刺激,能够增强肌肉运动能力,也能够使患者对神经意识信号更加敏感,逐渐选择意识来控制出现瘫痪的肢体展开合适的运动,恢复运动功能[6]。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常规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很好的过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择神经功能重建仪对肌肉进行刺激,且对意识要求也有很好的帮助,能够使患者的运功功能信号得到很好的强化[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上肢运动功能得分和下肢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功功能。

猜你喜欢

肢体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