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鹅口疮病的防治

2019-02-27吴昌宏

养殖与饲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鹅群念珠菌孢子

吴昌宏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安徽六安 237000

鹅口疮病是由念珠菌感染鹅的消化道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长期流行于养鹅业集中的地区,在裕安区皖西白鹅养殖场(户)中有零星发生,由于目前抗真菌药耐药性较强,对病原的抑杀较差,导致鹅场一旦发生本病,造成的损失很大[1]。

1 病原简介

鹅口疮病原为白色念珠菌,属于类酵母菌的一种,归属于真菌类。白色念珠菌一旦感染,在局部组织可产生假菌丝和新生孢子,假菌丝不断蔓延,使感染病灶扩大,而新生孢子会成为新的生命体而加重感染。本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镜下观察如酵母细胞状,卵圆形,兼性厌氧,沙堡弱氏培养基上培养24~48 h后肉眼可见乳脂状半球形菌落,略带酒味,表层多为出芽孢子,培养基深层则为植入的假菌丝。在玉米琼脂培养基中,26℃培养3 d,可产生分枝的菌丝体、厚膜孢子及芽生孢子。白色念珠菌对乳糖、菊糖无分解作用,对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半乳糖等碳水化合物可发酵。

2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呈地方流行,除了鹅之外,鸡、鸽子、火鸡、野鸡、鹌鹑等家禽也能感染,实验室对家兔和小鼠进行人工感染也能成功。家禽日龄越小,感染率和发病率越高,病死率也会相应增加。消化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鹅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如果污染饮水、饲料,则会发生群体性传播。南方发病率明显高于北方,除了南方鹅养殖较为集中的原因外,水体资源丰富,病原菌经水体接触传播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3 发病机理

感染后的白色念珠菌主要集中在鹅的上消化道部位,尤其是口腔、食管、嗉囊、肌胃和腺胃部分布较为集中[2]。感染菌会附着在黏膜表面,利用表面的营养自我繁殖,同时生长蔓延出大量的菌丝,菌丝可深入到黏膜下层,一方面增强附着力,防止因消化道蠕动而脱落,另一方面可同时吸收组织中的营养加快出芽分裂。菌体的不断繁殖可造成黏膜组织的坏死和脱落,同时,其分泌的产物也会导致上皮细胞功能减退,组织出现变性,黏膜分泌功能变差,粘液和酶含量下降,对饲料的消化能力降低。黏膜损伤后,饲料还会对暴露在黏膜下的组织造成物理性刺激,引发局部疼痛,进一步导致鹅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也会相应降低。

4 临床表现

感染鹅精神不振,两翅下垂,两眼昏闭,生长发育受阻,羽毛松乱,无光泽,采食量受影响,活泼度明显下降,驱赶时挣扎[3]。嗉囊手摸松软,剖检后可见内壁表面有一层白膜,口腔黏膜起初为乳白色和黄色斑点,后来病灶逐渐融合变成白膜,如干酪样,俗称口疮,用镊子剥离后暴露出红色的溃疡出血面。同样的病变也可见于食管壁、肌胃和腺胃的表面,有些严重的鹅黏膜还分布有豆粒大小的结节和溃疡灶。

5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特征可对本病进行初诊,但为了避免造成误诊,有条件的鹅场还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病原的分离培养和PCR法。采集病鹅的口腔疮面或嗉囊内壁,在沙堡弱氏培养基上抹片,于29℃条件下培养48 h,将培养的菌落革兰氏染色观察,如果能看到明显的菌丝,周围还分布着数量不等的孢子,且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则基本能够确诊。将培养的病原菌或病料提取核酸后用白色念珠菌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如果结果为阳性则表明为本菌感染。

6 防治

消化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扩散途径,疫区鹅场必须把好“病从口入”关。饮水在疫病流行期间要每天消毒,最好有专用的水线,消毒液可选择既廉价又有效的0.1%高锰酸钾溶液,雏鹅前期可饮用高温煮过的凉开水,防止饮水污染。饲料选择正规厂家的全价饲料,每次囤料不宜过多,不要受厂家促销活动影响,防止库存时间过长而霉变。饲养员每天观察鹅群,发现可疑病鹅第一时间隔离,同时进行实验室诊断,如果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必须及时控制,避免疫病扩散。加强饲养员、技术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强化疫病传播意识,同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将本病的发病机率降至最低。

应激对本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很多鹅场虽有本病存在,但鹅群未受应激刺激,白色念珠菌不会大面积泛滥。鹅场管理人员务必注重应激的预防,不暴力驱赶鹅群,免疫时动作要轻柔,天气突变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禁止胡乱用药,特别是含有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或其他违禁成分的兽用制品。有条件的鹅场可在背风向阳处设立沙浴池,有利于保持鹅体表卫生,杜绝疾病传播。

大群治疗本病可以在饲料中拌入100 mg/kg制霉菌素,连用15~30 d,也可饮用0.5%硫酸铜溶液,连用3~5 d进行治疗。个别发病严重的鹅可用碘伏溶液局部消毒后用镊子将口疮人工剥离,操作过程注意消毒,防止人员感染,同时,剥离的疮组织和其他废弃物要焚烧处理,避免感染其它健康鹅。

猜你喜欢

鹅群念珠菌孢子
被鹅追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放鹅娃
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结果分析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3例临床分析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
开封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种类及基因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