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规模猪场弓形虫病的诊治

2019-06-25解明华鲁富有陈俊秀李良松张容萍彭海生

养殖与饲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弓形虫猪群病猪

解明华 鲁富有 陈俊秀 张 潇 李良松 张容萍 彭海生

1.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普洱 665199;2.云南省普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普洱 665100

云南宁洱县某规模养猪场持续多年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低,多种疫病持续多发、混发,使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效果差且经常复发。2016年笔者应邀前往诊断,入场1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解剖,临床初诊为猪弓形虫病。结合猪场多种疫病混合感染情况,为该场制定了防治方案进行治疗,取得初步疗效。但后来业主不再坚持使用治疗方案,猪群反复发病,发病死亡增加。2018年四季度笔者再次应邀入场调查,还是诊断为弓形虫感染。2019年3月,采取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弓形虫病,采取药物治疗和综合预防措施,取得显著疗效。

1 饲养条件调查

1.1 饲养环境调查

该猪场占地约20 000 m2,依缓坡山地而建,坐北朝南,光照充足,排水排污通畅;周围为农民田地,离村寨约800 m,后期有村民到附近新建房屋;猪场距离山下箐沟水道约500 m,在上游箐沟旁自建水井作为猪场水源,二级抽水到猪场后方50 m处大水池中备用,自流供给猪场饮水;水、电、路三通且通过环评。

1.2 动物防疫条件调查

该猪场布局有种猪舍区、产房区、保育区、育肥区、饲料供给区、员工生活区、粪尿处理区;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配备有猪场兽医,有兽医室、药房和疫苗保管冰箱,有饲料供应商、药品供应商和疫苗供应商提供驻场服务和咨询服务;猪场工人为熟练工,有员工洗澡室,有统一工作服、鞋、帽;猪场有员工食堂统一供餐,猪肉品由场内自宰供应;所有门口建有消毒池且正常使用,有专人管理门锁;场内饲养有狗和猫。

1.3 猪舍结构调查

猪舍建筑结构为梁柱空心砖,石棉瓦屋顶,房顶安装有风动换气扇,有专用人行道门窗和猪舍门窗,人工开启和关闭门窗;猪舍环境卫生常年保持比较干净,高压水枪冲洗猪舍,粪尿通过管道进入处理池,无明显粪尿污染环境现象;消毒制度正常执行。种公猪、空怀期母猪、后备种猪、育肥猪实行大圈饲养,母猪受孕后移到限位栏饲养,怀孕母猪产前1周移到产房,产房和保育舍屋顶有天花板,有产床和仔猪保育栏,红外保温灯供暖;实行自由采食和定量饲喂。

1.4 饲料供给调查

场内建有粉料自拌厂,自拌粉料供育肥猪群和种公猪群饲喂,拌料机器旁有原料堆放区和成品饲料堆放区,怀孕母猪、产仔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使用云南某知名品牌全价饲料。

1.5 猪群结构调查

该场饲养史已有9年;饲养父母代种母猪、种公猪,品种有杜洛克、约克、长白,主要产品为LY二元母猪和DLY商品肥猪,猪群常年存栏母猪约250头、种公猪15头、哺乳仔猪约400头、保育仔猪约300头,育肥猪约600头,共存栏猪约1 500余头。

1.6 生产性能调查

该场母猪群每周计划实施配种13头,因复配率高需配种16头,每周计划产仔约10窝;产仔数量多的11头,少的5~6头;21日龄断奶,断奶成活率约80%;断奶后移到保育舍,保育成活率约85%,次品猪较多;育肥初期发病率较高,死淘率约6%。

1.7 免疫病种调查

该场免疫病种有猪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等疫苗,均有疫苗供应商直供。

2 临床症状

主要以10~50 kg的保育猪、中猪发病较多,且以保育舍中初期生长健壮的仔猪多发。常呈急性经过,采食量下降,2~3 d后病猪被毛枯萎逆乱,失去皮油毛亮的光泽,精神沉郁,不好动,离群独居,喜伏卧。鼻盘干燥,体温升高至41℃以上,稽留7~10 d后降至常温,濒死期低于正常体温,病猪扎堆嗜睡。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式呼吸,咳嗽。常打喷嚏,鼻流清涕,感染中后期鼻孔内粘附有分泌物和饲料粉末。眼眶不洁,眼角附有浆液性、脓性或淡红色血样眼屎。粪便秘呈羊粪粒状,外附黏液,有的后期拉稀,少数发生呕吐;尿呈橘黄色或茶褐色;病程长的病猪常呈慢性消耗性症状。多数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后肢麻痹,行走摇晃,或倒地抽搐,嘶叫,呈角弓反张症状。在耳尖、耳廓、耳根、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等处皮肤出现针头大的点状出血或紫红色斑块,耳内不干净,少数病猪耳尖连片干性坏死,耳壳上形成痂皮,呈黑色。保育仔猪腹股沟淋巴结肿胀明显,肉眼可见肿大,呈紫黑色。病程长的病猪严重消瘦,贫血症状明显,眼结膜苍白,实施治疗时注射针眼部血凝不良,流血不止。发病后期因呼吸极度困难和体温急剧下降而衰歇死亡,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或死胎。少数病猪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病猪耐过急性期转为慢性,外观临床病症消失,仅食欲和精神稍差,成为僵猪。病猪容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或链球菌病,关节肿胀,出现跛行。

3 剖检变化

多次解剖发病猪和病死猪10余头,病变主要见于仔猪。尸体消瘦、脱水、不洁,眼结膜苍白水肿,胸膜炎、腹膜炎症状明显,与胸廓粘连,心包炎明显,心包增厚,胸腔和腹腔内有多量浑浊、淡红色渗出液。肝脏与肠管粘连,覆盖有白色纤维素或胶冻样或淡黄色干酪样物;皮下脂肪和内脏有黄染;淋巴结、肝、肺和心脏等器官肿大,有许多出血点和坏死灶,以腹股沟淋巴结肿胀和出血为典型。血液稀薄呈淡红色;肠道重度充血,肠黏膜上有黄豆大小的坏死灶;肾脏萎缩呈土黄色;脾脏有出血点。部分病猪肘关节肿大,关节腔有干酪样物或淡黄色脓液或清液。年龄大的猪多见慢性病变,可见各脏器水肿,有散在的坏死灶。

4 诊断

4.1 临床初诊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解剖病变等综合分析,初诊为猪弓形虫病。

4.2 鉴别诊断

该场疑似存在有猪圆环病毒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伪狂犬病、黄白痢、猪附红细胞体病等症状。故多年来多位兽医专家到场就诊指导,采取了诸多防治措施,问题均未得到彻底解决,疾病仍然反复发作。笔者认为原发性病因为弓形虫,其他疾病均为感染了弓形虫后在猪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继发的条件致病性疾病。

4.3 实验室诊断

2019年3月,该猪场疫病再次发生。在普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推广研究员彭海生老师带领下,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到场进行疫病调查,现场检查病猪10余头,剖检2头,采取各种检测样品数十份进行实验室检查。

1)显微镜涂片检查。血液涂片镜检:活体采取发病猪耳静脉血液作涂片,自然干燥后甲醇固定,用姬姆萨、瑞氏染色或革兰氏染色镜检,未检出弓形虫,未检出细菌,说明无细菌感染,但发现大量红细胞被附红体感染,感染率95%以上。

2)胸腹腔积液涂片镜检:活体抽取发病猪胸腹腔积液、关节腔积液作涂片,自然干燥后甲醇固定,用姬姆萨、瑞氏染色,油镜检查发现弓形虫确诊(见附后图片)。油镜下可检查到弓形虫的滋养体、包囊2种形态,可见弓形虫的滋养体(又称速殖子)呈弓形、新月形、香蕉形或桔瓣状,一端较尖,另一端钝圆,大小为(4~7)μm×(2~4)μm,胞浆呈浅蓝色,有颗粒,核呈深蓝紫色,偏于钝圆一端。包囊呈卵圆形囊状,卵膜较厚,大小为51 μm×10 μm,囊内含有数目不等的滋养体。

3)血清学ELISA检测:定购上海mlbio酶联生物提供的猪弓形虫试剂盒(ELISA),生产日期2019年3月,失效期2019年9月,对随机采自该猪场不同猪群体的血清20份,在普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作ELISA检测,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该场不同猪群均被感染弓形虫,感染率为65%,其中种公猪、种母猪、保育猪感染率均为60%,育肥猪感染率为80%。

表1 不同猪群样品Elisa检测结果

5 治 疗

5.1 全场猪群混饲投药

全场猪群混饲投药,对本病和其他细菌性感染可起到预防和净化作用。药物选用拜耳公司生产的效果最好,其他厂的合格药品也可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拜耳商品名利好)1 500 g,氨苄西林可溶性粉(拜耳商品名拜力多)1 000 g,饲料1 000 kg,充分混合后饲喂。连用7~10 d为1疗程,停药10 d后再用1个疗程,按疗程长期使用可起到预防和净化作用。

5.2 个体药物注射治疗

对有临床症状的保育仔猪、前期育肥小猪,在混饲给药的基础上,配合实施个体治疗。盐酸吖啶黄注射液,静脉缓慢注射,3 mg/kg,1次/d,或隔日注射1次,连用2次。磺胺6-甲氧嘧啶(SMM),静脉注射,60 mg/kg,用注射用水配制成10%的溶液,1~2次/d,连用3~5 d,效果确切,此药也可肌肉注射。

5.3 治疗效果评价

实施全场猪群混饲投药和个体药物注射治疗方案,疗效显著。猪群体临床发病率明显降低,基本无新增病例;发病猪临床治愈率达90%以上,除危重病例外,极少出现死亡;猪群表现的咳嗽、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明显减少或消失;疑似圆环病毒病的皮肤红点、丘疹明显减少或消失;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的腿部肿胀、跛行症状减少或消失;疑似猪伪狂犬病的神经症状明显减少或消失;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症状明显减少或消失;仔猪保育成活率和健仔率越来越高;猪体外观恢复皮油毛亮,活泼好动。

6 讨 论

6.1 猪弓形虫病应当引起养殖场和兽医的高度重视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猪场弓形虫感染阳性率达到90%以上,猪群平均阳性率20%~60%以上,说明感染严重。多年来猪场过多关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控,普遍忽略了弓形虫对猪的危害。2006年以来我国流行的所谓“猪无名高热病”不排除是急性猪弓形虫感染后的继发病。当前许多中小规模养殖场的业主,对弓形虫病的危害大多没有引起重视。

6.2 弓形虫感染造成规模猪场反复发病

规模猪场一旦感染弓形虫,各猪结构群体和各生产阶段的猪都易被感染,通过母猪造成先天性弓形虫感染和反复感染发病。只要有弓形虫反复感染,猪场首先表现为保育成绩差和繁殖障碍,反之只要保育成绩差和返情率高,就应该考虑弓形虫感染,从种猪群开始把预防先天性弓形虫列为重要控制目标。

6.3 弓形虫感染造成多种继发和并发疾病

弓形虫感染后,能造成免疫抑制,机体抵抗力降低,极容易继发和并发多种病毒性、细菌性、血液原虫性疾病,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三痢、流产等。造成兽医临床就诊时见到多种疾病或混合感染都是正确的表象;造成猪场受各种致病微生物污染如此严重,百病丛生,以至于怀疑兽医水平,怀疑各种国内外疫苗和兽药质量假象。究其根本病原是弓形虫引起的,所以如果猪场控制不好弓形虫,就会成为猪场的“百病之源”。

6.4 弓形虫是人兽共患病

猪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人和多种温血脊椎动物共患的一种人兽共患原虫病,属球虫纲真球虫目艾美耳亚目弓形虫科弓形虫属弓形虫种,只有1个种,1个血清型,3个不同虫株,是形体最小、结构简单的一类原虫寄生虫,呈全球性分布,宿主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约有200余种哺乳动物,70种鸟类对弓形虫均具有易感性。据国外报道,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25%~50%。

弓形虫发育分为5种类型,即滋养体(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需要2个宿主,人、猪等哺乳动物和鸟类是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有滋养体和包囊两型。滋养体主要寄生在急性病例的腹水和有核细胞的胞浆里,包囊常发现在慢性病例的脑、肌肉、心、肺、肝、肾等实质细胞内,囊内含有数目不等的滋养体。猫属动物是终末宿主也是中间宿主,在终末宿主体内有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虫体寄生在宿主的多种有核细胞中,对不同宿主造成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危害,可引起感染动物的急性发病甚至死亡,或导致流产、弱胎、死胎等繁殖障碍,或成为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不仅能引起人的生殖障碍,还可引起脑炎和眼炎。弓形体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猪以隐性感染为主。水平传播以消化道感染为主,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也可感染,可引起猪暴发性流行并造成大量死亡。母猪妊娠期感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仔猪在哺乳期和保育期大量仔猪死亡。

6.5 禁止养猫,常年灭鼠

终末宿主猫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产卵囊的动物,猫体内的包囊型虫体可存活数年,是弓形虫的主要传染源。从该猪场情况看,猪场饲料槽内和饲料供给区鼠害严重,为防鼠害长期饲养多只猫用于防鼠,猫粪便中排出的卵囊污染外界环境,卵囊在外界环境中的生活力很强,孢子化卵囊的抵抗力很强,-5℃下可存活120 d,-20℃下可存活60 d,-80℃下可存活20 d,一般消毒药对卵囊无杀灭作用,因此造成猪场内有鼠就有猫,有猫必有弓形虫的循环感染。猪场预防猪弓形虫,必须禁止养猫,必须常年灭鼠。有效方法是选用电子驱鼠器,在猪场周围、猪舍内、饲料仓库等鼠害严重区域安装电子驱鼠器,通过电子驱鼠器发出22~47 kHz的超声波达到驱鼠目的,安全、高效、便捷,驱鼠效果显著,对人宠无害。

7 结 论

笔者调查认为,该猪场弓形虫感染严重,病料涂片镜检发现弓形虫和ELISA检测得以确诊,以复发性和保育仔猪先天性弓形虫病为特征,造成免疫抑制和抵抗力降低,继发感染病毒性和细菌性多种疾病;猪场鼠害严重,饲养大量猫是该场弓形虫的病源;在持续实施全场猪群混饲投药和个体注射治疗的同时,全面禁止养猫,常年使用电子驱鼠器驱鼠,做好猪场内无鼠无猫监测,方能达到净化弓形虫的目的。附:弓形虫图片8张(图1~图8)。

图1 弓形虫感染引起皮肤坏死

图2 弓形虫感染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胀

图3 弓形虫感染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胀、出血

图4 弓形虫感染引起胸膜炎、腹膜炎

图5 血液涂片可见附红体感染和弓形虫包囊

图6 弓形虫滋养体

图7 弓形虫包囊

图8 弓形虫个体和包囊

猜你喜欢

弓形虫猪群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疫及防治
GABARAPL2 在IFN-γ诱导的HeLa 细胞抑制弓形虫生长中发挥重要功能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