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中国女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聘请的是卓别林的摄影师
2019-02-27妙果编辑童姥
文:妙果 编辑:童姥
在电影诞生地巴黎,12月迎来了第十三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本届电影节主题是中国女导演电影。法国著名女导演克莱尔·德尼担任电影节的荣誉主席,她说她跟中国很有缘分,弟媳妇就是中国人。朱茵荣任电影节形象大使。
《电影手册》原主编、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富东(左)和中国女导演宁瀛。
中国是世界上女导演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从第一位华人女导演黄女娣以来,两岸三地,以及海外的故事片华人女导演先后出现了180余位,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如果加上动画片、纪录片、电视剧、网络大电影、网剧等女导演,数量就更庞大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中,这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罕见的。
因此,电影节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好莱坞电影资料馆等机构合作,放映了从1916年至今的15位中国女导演的电影,展现中国女导演的才华。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集中放映中国女导演的电影。非常珍贵的是,放映了世界上第一位华人女导演黄女娣在1916年拍摄的电影《关武帝-东西方交缠时》(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电影资料馆Academy film archive 提供影片),由旅法音乐家陈健古筝伴奏。也放映了中国第一位动画片女导演唐澄的《鹿铃》,和林文肖的《雪孩子》,全面展现了中国女导演的才华风范。
1-女导演峰会合影, 左起:黄式宪,高醇芳,克蕾尔·德尼,宁瀛,富东,周夏,王超,戴玮,路子方,刘嫈
2-法国著名女导演克蕾尔·德尼致辞。
3-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主任克雷斯朵夫·达尔迪欧Christophe Tardieu致辞。
4-世界上第一个女导演爱丽丝·葛伊(Alice Guy)。
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电影文献资料部还提供了法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女导演爱丽丝·葛伊(Alice Guy)在1900年至1907年期间拍摄的5部电影:《耕田》(1900年),《浮士德与梅菲斯特》(1903年),《疯狂的床垫》(1906年),《后娘》(1906年),《小小女英雄》(1907年)。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回顾影展的方式向中国女导演致敬,也是第一次强调中国女导演在中国电影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放映影片外,电影节还与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联合举办了《中国女导演研讨峰会》。演讲嘉宾有法国著名女导演克莱尔·德尼(Claire Denis),著名影评家富东(Michel Frodon),资深中国电影专家、意大利学者路易莎 (Luisa Prudentino),旅法侗族女导演朱小玲,中国著名女导演宁瀛,戴玮,来自香港的纪录片导演、电影史专家魏时煜,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夏。
意大利学者路易莎说她跟中国女性因缘已久。因为她第一篇有关中国电影的文章是在1987年《中外妇女》杂志上发表的。她从中国早期女导演、制片人、电影明星王汉伦说起,阐述分析了张暖忻、黄蜀芹、李少红、徐静蕾等几位有代表性的女导演的作品。
她认为中国女导演的思想跟世界上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思潮有所区别。中国女导演不是机械地分割男性和女性,造成对立面,而是注重男女共同进步,注重家庭问题,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中国女导演不断地在表现人类的进化与命运,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别处。
本次研讨会了提升中国女性电影人在电影领域的影响。随着中国影坛优秀女导演不断涌现,不仅让中国乃至世界的女性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带动女性文化的发展。
出生几个月的李小龙在她的电影中饰演小女婴
伍锦霞 (1914-1970)
1935年,21岁的她在好莱坞日落大道租借片场,以监制身份与导演唐棣忠等人制作第一部含有两卷彩色胶片的粤语有声片《心恨》。影片在香港上映时更名为《铁血芳魂》。
1936至1941年,伍锦霞在香港为五家公司执导了五部粤语片。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返美,四十年代在美国又拍了四部粤语彩色有声片。伍锦霞十一部长片,除了三部彰显爱国主义,其余大部分聚焦于抱憾而终的爱情。
她1941年摄制于旧金山的《金门女》,讲述一个华人女孩违背父愿,与粤剧名伶相爱,父亲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女孩生下女婴后死去,孩子留给两个男人——她父亲的店员和厨子照看。多年后,在抗战募款义演中,长大成人的女儿终于与疏远多年的外公重归于好。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小女婴的是当时才出生几个月的李小龙。某些场景,比如两个男人一起照顾小婴儿的画面,别有趣味。
从1943年多萝西·阿兹娜(Dorothy Arzner)在好莱坞退休,到1949年埃达·卢皮诺(Ida Lupino)拿起导筒,六年间,伍锦霞是唯一在美国拍摄剧情长片的女导演。她是第一位将导演事业持续多年的女性,也是第一位让“女导演”这一职业在华人社会广为人知的女性。
香港的纪录片导演、电影史专家魏时煜为伍锦霞创作了两部作品《金门银光梦》和《灿若锦霞》,将这位女导演的形象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
聘请卓别林的摄影师掌机第一部电影
黄女娣 (1895 - 1969)
1928年,影坛女明星王汉伦(1903-1978),在上海筹拍一部全属自己的影片,并担任制片人和导演。比伍锦霞首次监制电影早七年。
但在王汉伦拍《女伶复仇记》的三年前,即1925年,名演员谢采贞就在上海自导、自演了影片《孤雏悲声》。
但在国际新闻照片库中有一张日期为1925年11月29日的照片,一名年轻华人女子站在摄影机后取景,旁边是一位年长女性 。照片标题是《做电影监制的华人女孩》,内容如下:“中国广东。以上是杨爱立小姐的照片,她是来自堪萨斯城的美籍华裔,也是首位要在中国拍摄电影的女摄影师。照片中,她正在拍摄广东的街景。和杨小姐在一起的这位女士,是她的姑母多拉·杨,她也出生于美国。”
把时间再往前追溯九年,我们会在1916年5月11日的《奥克兰论坛报》(Oakland Tribune)看到一篇文章,名为《女孩编写的首部中国电影》。文章介绍时年21岁的黄女娣自编、自导、自演剧情长片《关武帝》:
黄女娣 (Marion E.Wong 1895-1969),名至实归,应当无愧于“华人第一位女导演”的称号。黄女娣1895年出生于旧金山,后来全家搬到奥克兰居住,是第三代美籍华人。
当年卓别林拍喜剧片《深夜外出》时,曾以她家开设的咖啡馆为场景,黄女娣便迷上了电影。她高薪聘请卓别林的摄影师,在1916年自导、自编、自演了一部黑白默片《关武帝-中西方交缠时》(The Curse of Quon Gwon: When the Far East Mingles with the West)。
这部影片以旧金山地区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移民美国的华人家庭的悲剧,反映中西文化的不同、华人移民美国后所面对的家庭问题。
黄女娣在20世纪初期的默片时代以一己之力,在家人的财政协助以及人力支持下,在好莱坞以外独立成立华人电影制作公司,制作了一部全部由华人担任角色的电影 ,演员基本是黄女娣的家人。
2006年黄女娣的嫂子、影片主演Violet Wong的后人在地下室发现了残存的电影胶卷,约35分钟播放长度,这部早期黑白默片才重见天日,引起重视。著名美籍华裔纪录片导演曾奕田(Arthur Dong)在《好莱坞的华人》(Hollywood Chinese)中特别提到了这部影片。
(以上两名女导演介绍整理自魏时煜发言)
电影节期间,在巴黎金碧辉煌的十三区区政府举行了颁奖典礼庆祝晚会。晚会选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拥有许多著名文化企业、组织,和最大的亚裔群体。巴黎市十三区区长顾梅,电影节主席高醇芳,著名中国导演宁瀛,著名青年演员杜天皓等出席了晚会。
1-巴黎市十三区区长顾梅先生在颁奖晚会上致开场辞。
2-93岁高龄的黄宗英女士荣获终生成就奖。
3-朱小玲获电影节特别奖
4-电影节闭幕式上,放映了滕俊杰导演的最新3D京剧艺术片《曹操与杨修》,电影记录下了中国京剧大师尚长荣和言兴朋等优秀京剧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这让电影节主席高醇芳非常感慨,因为她大姐高醇英、姐夫王庚尧都是中国第一代芭蕾舞、中国民族古典舞大师,但是他们主演的《天鹅湖》《鱼美人》等精彩剧目,都没有任何影像记录,非常可惜。
5-宁瀛荣获导演成就奖。她导演的 “北京三部曲”——《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曾在法国院线公映,深受法国观众喜爱。著名导演菲利普·穆伊尔为她颁奖。
第十三届巴黎中国电影节获奖名单
终身成就奖:
黄宗英
导演成就奖:
宁瀛
导演成就奖:
王超
最佳女演员:
朱茵
最佳青年男演员奖:
杜天皓
最佳导演奖:
戴玮
最佳影片奖:
《请你记住我》 彭小莲导演
最佳戏曲艺术片奖:
3D 京剧艺术片《曹操与杨修》 滕俊杰导演
最佳纪录片奖:
《金门银光梦》 魏时煜导演
电影节特别奖:
朱小玲
最佳青年导演奖:
寇淼
最佳男演员奖:
乔新峰
最佳儿童演员奖:
杜俊豪
最佳历史纪录片导演奖:
卡里姆Karim Houfaid
最佳默片音乐奖:
杜飞 Clémence Douville ,陈健
中国电影研究奖:
魏时煜 黄式宪 周夏
中国电影推广奖:
刘嫈
巴黎中国电影节峰会纪念奖:
路子方
6-魏时煜导演的作品《金门银光梦》获得最佳纪录片奖,这部纪录片通过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镜头,聚焦好莱坞传奇华裔女导演伍锦霞传奇的一生。
7-巴黎中国电影节主席高醇芳致开幕词。
8-最佳青年男演员得主杜天皓与最佳导演奖得主戴玮。
9-朱茵荣任电影节形象大使,并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10-法国观众熟悉的导演王超,也荣获导演成就奖。 他的《江城夏日》曾荣获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大奖,并在法国院线公映。他执导的中法合拍片《寻找罗麦》在今年的巴黎中国电影节上举行了欧洲首映。
11-电影研究奖得主从左至右:潘时煜,高醇芳,黄式宪,周夏
宁瀛分享她参与拍摄《末代皇帝》的经历《天使爱美丽》的导演分享创作
法国剧作家协会SACD 主任帕斯卡尔·罗盖尔(Pascal Rogard)致辞
在电影节期间,还与法国剧作家协会SACD联合举办了《中法电影剧本研讨峰会》。
法国剧作家协会是由著名剧作家博马舍在1777年创建的。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著作权管理组织,已经有二百四十多年历史。20年以前,又建立了剧作家之家,设有影厅、工作室、咖啡厅等为剧作家服务。
峰会就电影改编与原创剧本两个方面展开,也提及作者版权方面的困惑。法国剧作家协会主任帕斯卡尔·罗盖尔(Pascal Rogard )在致辞中介绍了在法国各个领域中如何确保剧作家著作权,在作者版权保护方面的历史发展与现况。
荣获奥斯卡原创剧本提名奖的《天使爱美丽》(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的著名编剧纪尧姆·洛朗,分享了他的创作经验。他认为一部电影的主题是否具有国际性是不确定的。《天使爱美丽》在寻找资金的过程中,曾被三个制片人拒绝,因为他们认为太巴黎味了,不具有国际性。剧本重要的是各民族讲故事的方式,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讲故事的方式,这可能就是文化差异的魅力。他很希望能与中国导演合作,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所交流和创作。
中国观众和电影人很熟悉的导演菲利普·穆伊尔 Philippe Muyl很风趣地说,他跟中国的结缘是从他的影片《蝴蝶》被中国盗版发行光盘和网络播放开始的。这部片子在中国很火,但他颗粒无收。后来有人提议改编成中国版,就成了《夜莺》。他谈到去陌生的中国导演中法合拍片《夜莺》的经历和体会(经历和体会能展开吗),比较了中法摄制团队的相似与相异性,赞扬中国团队的敬业精神。
[ 左上 ] 著名法国籍编剧、导演拉杜·米哈伊列亚努讲述了剧本创作的重要性,以及怎么保护电影创作的知识产权、影片艺术主导权问题。
[ 右] 荣获奥斯卡原创剧本提名奖的《天使爱美丽》( Le Fabuleux destind'Amélie Poulain)的著名编剧纪尧姆·洛朗,分享他的创作经验。
宁瀛导演发言前,全场为她的老师贝托鲁奇大师默哀1分钟。她讲述了在《末代皇帝》的写作过程中,她与老师在中国、意大利间多次往返,做了大量的收集采访工作,给影片的编剧们提供了关键的史料信息。这些合作经验为她后来的影片拍摄打下了重要基础。她认为剧本的重要,是把影片的灵魂勾了出来,一部影片的主题、人物、重要的细节,全部体现在剧本里。她拍了11部故事片,1部纪录片,有3部故事片在法国院线公映,纪录片在法国电视台播出。王超导演分享说,最重要的是保持来源于生活的敏感性与同情心,这才是剧本创作源源不竭的动力。他写了6部小说,其中4本在法国出版,基本上都是为了拍电影而写的。王超导演至今拍摄八部艺术电影,其中六部与法国影视界合作。他的中法合拍片《寻找罗麦》这次在电影节上举行了法国首映,影片根据他的小说《去了西藏》改编。原著中的两个主人翁都是中国人,因为是中法合拍片,一名中国人改成了法国人,人的情感是没有国界的,而由此引发的中西文化宗教间的交融也成为影片的主题之一。
戴玮导演也分享了她导演的第一部西藏题材音乐电影《冈拉梅朵》的创作感受。她和西藏著名作家扎西达娃一起原创了这个故事,还推出了同名主题歌,至今在西藏广为传唱。这部经历了三年拍摄的电影在2008年戛纳电影节上得到法国选片人的喜爱,不仅出售了法国版权,还在法航上长期放映。
2014年至2016年间戴玮邀请了法国著名编剧奥利维·罗莱尔Olivier LORELLE(作品有《光荣岁月》等)一起创作她的西藏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古格王朝》。这是一部中法合拍片, 期待这部历史题材的大制作可以早日进行拍摄。
最后,中法双方嘉宾就剧本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在法律以及操作层面进行交流分享,并且就影视行业在网络平台影响力迅速增强的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交换看法。
《纳什维尔》Nashville
《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