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019-02-26徐敏霞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亲情课文情感

徐敏霞

所谓“亲情作文”,是指生动再现亲人之间美好真情的一类作文。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但在审视学生的亲情作文《我的生日》时,笔者发现这些学生的作文存在两个问题:只有详细的场面描写,却没有情感的真实流露;只有情感的体验,却不善于真切地表达。因此,作文内容干瘪,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情感苍白,虚情矫情,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不少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包括生日这一天对父母的所作所为甚感理所当然,对父母所做的一切更是熟视无睹,自然就不会去感悟体验生日中这些事情的动人之美,更不会去发掘生日这件事情的情趣和意义。

一、以文章为载体,感悟“亲情”

1.以课文为主阵地,关注表达角度,触摸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有着丰富的人文情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门设置了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写的一组课文,即《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文章,用不同的事情、以不同的角度诠释“父母亲情”的伟大与感人。

学生在接触课文时往往从认知入手,借助文中的形象引发情感,在情感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发思维,从中感受、理解、体会、感悟亲情,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学生在初读时,教师应该先创设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课文情感。这种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是与感知内容同步的,是如水在口,冷暖自知,朴实而又必不可少的。接着,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刻画亲情的。最后,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来感悟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2.链接课外美文,关注表达形式,丰厚情感

此时,我不失时机地选择了有关“父母亲情”的课外美文,特别要求学生关注爱的表达形式,陪着学生一起赏读,以厚实学生的情感。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母亲坐在中间屋里,看见我,眼泪便滚了下来。我那时方寸已乱!……我叫了一声“妈妈”,挨坐了下去。我们冰凉颤动的手,紧紧地互握着臂腕,呜咽不成声!——半年来的自欺自慰,相欺相慰,无数的忍泪吞声,都积攒了下来,有今日恣情的一恸!

——冰心《往事》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一碗馄饨》

鉴于课文所选的文章以及名家美文所描述事件的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甚远,为了让学生明白“爱”不一定在轰轰烈烈中演绎,其实,亲情往往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却常常忽略了它。对此,我引导学生赏读《童声作文·学本》五段中级第8组中由学生原创的《母亲综合征》一文:

母亲综合征

胡 图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写“父母之爱”。爸爸早出晚归,有时连人影都见不着,不好写;可与妈妈总谈不到一块,动辄还闹得“鸡飞狗跳”。况且,眼前的妈妈一身是“病”,不信?待我细细道来。

唠叨成瘾

早晨,闹钟声刚响,妈妈就准时开始唠叨起来:“起床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

我刚从床上爬起来,妈妈又在唠叨:“快去洗脸,别忘记刷牙。”

还没等我从洗手间走出来,妈妈的唠叨声就又钻进了耳朵:“快吃早饭。”

下午放学,刚回到家,妈妈的唠叨再次响起:“快写作业,不写完作业就别想玩。”

终于写完作业,刚打开电视准备看会儿动画片,妈妈又唠叨上了:“看电视坐远点,少吃零食……”

唠叨简直成了她的爱好。以前,我还表示抗议,家里充满了火药味。现在,都懒得和她吵了。她一唠叨,我就“屏蔽”。

你看,就在我苦思冥想地在脑海中搜寻素材的时候,妈妈的声音又从门缝里飘了进来:“怎么还没写完呢,磨磨蹭蹭的,都快8点了。”

哎,是不是每一个爱唠叨的妈妈,都有一颗放不下孩子的心?

严以律人

偶有一次考到好成绩,不免得意地扬着试卷在妈妈面前炫耀。妈妈两眼放光,接过试卷,小心翼翼地捏住,一点一点地抹平,像是见着奇珍异宝似的。

但随即,妈妈的眼角露出不屑的神色来:“这有什么可骄傲的,连标点都没掌握,这一分不该丢。”

“你这么有能耐,为什么不去读清华北大呢?”

刚刚还理直气壮地数落着我的妈妈,听到这话却像一个饱满的气球被针戳了一下,“哧”的一声泄了气,轻手软脚地走到客厅,独自坐在沙發上生闷气。

小题大做

窗外,风一阵雨一阵,树叶“唰啦唰啦”地飘落。餐桌上,热气腾腾。

早餐一如既往地丰盛,我却毫无胃口,似有什么东西梗在喉咙口。

“再吃一点吧。”妈妈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我蹙着眉头,又嘬了一小口牛奶,胃一阵难受,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搅了一下。“噗”的一声,就把刚才吃的全部吐了出来。

妈妈的脸“唰”地白了,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一会儿揉揉我的背:“难受吗?去医院看看?”

“不难受,只是有点恶心。快送我去学校,要迟到了。”我推开妈妈的手。

教室里,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讲课,我也埋头记着笔记。可突然有一阵骚动,我抬起头,瞥见妈妈正在窗外向我招手。可能是赶得急,妈妈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那一缕缕被雨水打湿的发丝凌乱地搭在额头上,完全没有了以往优雅的气度。最让人尴尬的是,妈妈口中一声连一声地喊着:“宝宝,宝宝,快来吃点药。”

结果,同学们以后在课间不管有事没事,总一边向我招手,一边夸张地喊着:“宝宝,宝宝,快来吃点药。”

这便是我的妈妈,让人哭笑不得。细细一回忆,除了上述病症外,妈妈还有“前后矛盾”“冷酷无情”“标准不一”“妄想症”“偷偷摸摸”等毛病……可谓是诸“病”缠身,“症状”表现相当复杂,不知还有没有救?

借助范文,学生慢慢感受到,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小事,在小作者近似抱怨的吐槽中,其实,都蕴藏着浓浓的爱。他们也明白了,尽管爱是抽象的、无形的,却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呈现,如“一个背影”“一次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这些都能寄托一种感情。这一步,便是“唤醒”。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慢慢地发现文中的一些典型的语言信息,如对话、动作、神态等细节语言,在赏读、品析、发现的过程中含英咀华,语言就能得以积淀和生长。发现典型的言语形式,关注并深入,领略表达之奥妙,进而使语言得以滋养和生长。这一步,便是“擦亮”。“唤醒”和“擦亮”正是童声作文的教学宗旨。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生日”和“父母之爱”关联起来,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家是爱的熔炉,《我的生日》中父母爱的角度和方式可以是不一样的,但他们对子女的爱是一样的。

二、以调查活动为驱动,拨动学生“情弦”

学生为什么会对生日如此期盼?是因为生日这一天非同寻常,父母会为自己准备意想不到的礼物,还会为自己买蛋糕、搞生日聚会等。但是笔者想,在正式作文前,无论如何要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火花”,让这一“火花”照亮他们所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使其各显各的思想,各就各的位置,各闪各的光彩,从而唤起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以至文思泉涌,落笔成章。

于是,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开展了问卷调查,让学生以举手的方式回答教师的提问。我精心设计调查的内容,试图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课堂上,我笑容可掬地问道:“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吗?”“知道。”64个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并且叽叽喳喳地诉说着生日那天的情形。看着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我收敛住了笑容,问道:“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顿时,课堂安静了下来,只有5个学生举着手。

在两个问题的调查中,通过“64”和“5”这两个数据的强烈反差对比,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爸爸妈妈总是全身心地关心着我们,而我们从未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开展了家庭调查活动,设计如下表格。

在这样真切实在的调查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催化”,内心世界也得以丰富。真实饱满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亲情作文的源泉,更是学生表达和抒发情感的动力。

三、以其他活动为补充,积淀真实情感

生日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只充满酸甜苦辣的五味瓶,需要学生慢慢欣赏,细细品味,静静聆听,用全部真情去体味人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触发自己的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真切的感受。

但是我想,作文教学的重要使命是让学生的心灵直接面对生活世界,在“司空见惯”和“熟视无睹”中产生新的情感体验。

1.观看录像

因为“生日”的本义是出生的那一日,那么“过生日”其实是对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一天的一种纪念和庆祝。于是,笔者让学生观看妈妈生育和養育孩子的相关图片资料,以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经历。

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同学们在快乐地享受生日的同时,可能没有想到妈妈生育和养育的

艰辛。

生1:孩子的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

生2: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生3: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茁壮成长,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

2.交流积累

笔者还搜集了一些关于“生日”的俗语、诗句:“生命不仅仅是属于个人的,同样,生日,也不仅仅是属于你一个人的!”“生命是一张网,生日只是一个点。”“父母总惦记着子女的生日,而子女总忆不起父母的生日。”……通过诵读积累,学生对生日有了更深刻的感触。

生1:生日是一颗爱心!

生2:生日其实就像树上那一圈圈的年轮,串起一个个人的生命,而生命却又是如此的短暂,我们要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生3:爱犹如空气萦绕在我们周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3.畅谈生日

生日,这是两个多么熟悉、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儿,在每一个生日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笔者在声情并茂的讲述中,牵着学生的心,感受生命的不易和幸福,为学生正式动笔写作文《我的生日》充分唱好前奏。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生日将迈着轻盈的脚步,向着我们缓缓走来,我们欣喜,我们快乐,我们感动,我们期待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畅谈难忘的生日。

生1: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记错了我的生日,事后仍祝我“生日快乐”,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爱!

生2:生日会上,我本以为爸爸工作太忙无法参加,而他却兴致勃勃地赶来了。这真是令我难忘的一次生日啊!

生3:记得一次生日,我没有得到鲜花、吃到蛋糕,却品尝到妈妈亲自煮的长寿面!

师:看来每个同学的记忆深处都有一个难忘的生日。如果我们仅仅描写宴会、切蛋糕、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文章即使很通顺,也比较难写出新意。所以,大家选材要独辟蹊径。

四、妙笔生花,记录真实情感

学生的情感总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在上述一系列的活动中触及了学生情感中最柔弱的地方,他们此时就会怀揣感恩之心,再提起笔来写作文《我的生日》自然是瓜熟蒂落了,避免了作文“无病呻吟”,以及“假、大、空”的弊端。

片段1:妈妈去办事了,整个房间空荡荡的,只能听到挂钟“滴答滴答”走过的声音。我迷迷糊糊地睡去,被“吱——”的推门声惊醒,看见妈妈捧着一束我最爱的桅子花,后面跟着爸爸、妹妹……一个蛋糕被送进来,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听到的是大家温馨而又动人的生日歌。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

片段2:只见爸妈拎着一个硕大的蛋糕,一个雕刻着许多小鸟的闹钟——那可能是给我的礼物了。我委屈地说:“我以为你们不会来了呢。”妈妈说:“怎么会呢,就是再忙,也不能不为我的宝贝儿子过生日呀!”我感激地看了看爸爸妈妈,眼睛湿润了。闹钟上的小鸟,也正看着蛋糕,似乎在笑,也似乎在为我祝福。

从上面的两则作文片段不难看出,学生已经走进了“生日”,选择他们身上的一次难忘的生日,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父母的关爱,过生日不再是简单的吃吃蛋糕、许许心愿了,也不再是简单的接受礼物和祝福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的亲情作文,需要自己身体的在场和心灵的体验,需要亲情的浓度和思想的提升,也需要在与家人的互动中不断地构建家庭生活的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亲情课文情感
亲情的滋味
情感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