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迹少年,御爱飞翔

2019-02-26丁春燕

上海故事 2019年2期
关键词:特奥会特奥教练

丁春燕

“你努力挑战自己,你不向命运低头。汗水与艰辛的背后,不止有掌声和鲜花,更闪耀着自立自强的美德与荣光。”这段话,是在“新时代、好少年” 2016—2017年度上海市十佳美德少年颁奖典礼上,主办方给自立自强奖的获得者、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八(一)班的李想同学的颁奖词。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李想一直带着有些腼腆的微笑。发言时,他的话不多,声音也不大,甚至有个别字也不是那么清晰,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他说:“在师长的带领下,我将传承特奥精神,让世界了解我们。”

是的,李想是个特殊的孩子,代表了一个特殊的人群。在浦东辅读学校,像他这样智力有障碍的孩子目前有500名。他是一名“唐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唐氏综合征患者,他的智商只有44,只相当于幼儿园中班孩子的智力水平。但同时,他又是一名世界特奥冠军,他用努力与汗水、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将一份本该黯淡的人生磨砺出金子般的光芒。

“唐宝”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和耐力先天就差一些,比不过其他智力有障碍的患者,这在体育竞技中是很吃亏的。探寻李想的冠军之路,几乎每一步都是挑战,每一步,也都蕴含着爱的力量。

在李想小时候,妈妈杨建英就对他说:“聪明和漂亮都是天生的,虽然我们不聪明、不漂亮,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做一个有礼貌、乐观向上、让人喜欢的好孩子。”李想一直牢牢记着妈妈的话,心中一直有个简单却执着的信念:“要努力,我能行。”

2014年年初,年仅十岁的李想开始接触特奥体操项目。他的良好表现让人惊喜,也让最初奔着只是强身健体目标的父母对他有了更多的期待。对李想而言,最初新鲜和好奇过去后,是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的训练。累吗?当然累,苦吗?李想点点头,再摇摇头,他没有太多花哨的心思,却知道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克服困难努力拼搏,才能成功。

李想很想成功。训练场上,他嚴格按照教练的要求,努力将每个动作做到位,不偷懒、不敷衍;回到家中,他也毫不松懈——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倒立、一字马、八字马、下腰、燕子平衡式、一字平衡式……这些曾经陌生的字眼,都成了他每天要做的练习。这种练习,对他来说,已经成了习惯,每天雷打不动。一开始,是爸爸妈妈陪着他,鼓励他,现在,5岁的弟弟在崇拜这个冠军哥哥的同时,也会大声喊着为他加油:“哥哥,再坚持一个,再来一个!”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终于灌溉出了绚烂的花朵。2015年,李想入选国家特奥会代表团,成为团里年龄最小的选手,出征美国洛杉矶夏季特奥会。初战告捷,他获得了一金两银两铜的好成绩。五块光闪闪的奖牌挂在脖子上,李想笑得两眼弯弯,胜利的喜悦和自豪在那一刻深深铭刻进他的心里,正如特奥会的理念:勇敢尝试,争取胜利。李想,他做到了!

载誉归来的少年依然质朴单纯,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他更自信、更开朗,也更懂得了拼搏的意义。他开始向新的目标——冬季特奥会的速度滑雪项目进军。

其实在2013年年底,李想就接触过速滑了。但那时,他并不是个合格的学员,不能专心练习,还会在场地上乱跑,曾经被教练退回来过。为了激发他对速滑的兴趣,大家想了许多办法。教练们耐心温暖的鼓励,父母专门带他去看国际速滑比赛,爷爷每次都陪他去训练场,而中国首位冬奥运冠军大杨扬对他的关注与鼓励,更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从此,李想慢慢发现了速滑的乐趣,由衷爱上了冰上运动,训练变得专心而刻苦。

冰上运动对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要求很高,健康人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对李想这样身体条件先天不足的“唐宝”来说,艰苦是毋庸置疑的。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李想付出的,不止是汗水,还有鲜血。

最初练习时的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来就不用提了。因为皮肤比较敏感,冰鞋的鞋帮又比较高,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李想的脚踝被擦破流血,直至化脓。妈妈心疼地直掉泪,可他却安慰妈妈说,没事的,我能坚持,袜筒再高一点就行了,再不行就穿两双袜子。

袜子磨破了不知多少双,腿上、胳膊上的摔伤已经结成疤痕,李想,终于如同一只矫健的雏鹰,可以在冰场上展翅翱翔了!2017年2月份,他和同校的三个小伙伴一起,前往成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特奥速滑国家队集训,这是上海代表队第一次有机会参与冬季特奥会速度滑冰项目的角逐。训练强度大、难度大,时间安排紧密,可孩子们都没有叫苦叫累。

就是在这次集训中,李想不慎摔倒,下巴磕在冰上,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鲜血直流。可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跟教练说不要告诉妈妈,怕她担心。当妈妈从小伙伴口中得知这件事时,李想还是那句话,没事的,不疼。那一刻,妈妈心疼又欣慰,她觉得儿子真的长大了。

3月中旬,李想和伙伴们踏上了奥地利冬季特奥会的赛场。可这次冬季特奥会之行,对李想来说,并不算太顺利。在110米比赛中,转弯时因为对手的失误,李想摔了出去,撞翻了护栏,冰刀卡到了背上。正当救护人员要冲过去时,李想却站了起来,他没有一秒钟的犹豫,就奋力向终点冲去!虽然他这个项目只拿到第四名,却获得最热烈的掌声。

从赛道上下来,组委会的工作人员都关切地跑来看他,妈妈也着急检查他的伤势,发现他的后背被冰刀卡了一道又红又深的印子。幸亏衣服是防割伤材质的,他练过体操,身体柔韧度好,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面对大家的担心,他却说:“我没事,我还能继续比赛。”过后,有人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真的不疼吗?他说:“疼是疼的,但我是中国的孩子,代表中国形象。”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下去,但我们都知道,他的意思是,他要为祖国的荣耀而战。

第二天,在222米项目中,李想拿到了铜牌。对于这个成绩,他自己是不太满意的,他知道自己能做得更好。回国后在机场看到来接机的爸爸,他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拿到金牌。”爸爸说:“在我的心目中,你就是最棒的冠军。”

可李想却始终耿耿于怀。终于,在同年10月份的韩国国际特奥速度滑冰邀请赛上,他弥补了这个缺憾,500米项目铜牌、333米项目金牌被他收入囊中,他成了真正的冰上王者。

2018年10月,李想和他的同学们跟三个融合小伙伴一起,组建了我国首支旱地冰球融合队,出征韩国,参加了特奥旱地冰球赛。和以前的单打独斗不一样,旱地冰球是团体项目,既要和队员相互配合,更要领会教练的战略意图,这对李想和他的同学们是一项新挑战。经过激烈的分组赛,李想所在的队分到了最强的一组,也遭遇了本次大赛最强的一支队伍,面对强手,队员们毫不畏惧,拼抢、防守、断球、射门,毫不含糊,李想本人更是没有休息一分钟,以超强的体能和毅力打完整场比赛,拿到了一枚含金量很高的银牌。

目前,李想正在备战2019年阿布扎比夏季特奥会的体操项目。2018年9月中旬,他又一次在训练中受伤,手掌上三块皮被硬生生剪掉。现在,受伤的地方依然能看出来,却已经结了厚厚的茧。这双布满老茧的手,和这位阳光少年的明亮笑容那么不搭,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老茧代表的努力与拼搏,他的笑容才会这么阳光,他才能創造出这么多奇迹。

李想的自立自强并不只体现在赛场上,更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家里,他是家务小能手,整理房间、择菜、洗碗,四菜一汤不在话下,包馄饨也有模有样;至于日常帮爸爸按摩,给妈妈挑礼物,更树立起一个体贴有爱的好儿子形象;虽然和弟弟相差将近十岁,可哥俩却其乐融融。李想认字多,会给弟弟读故事书,弟弟逻辑思维能力强,就教他数学方面的知识。弟弟对自己的冠军哥哥满眼崇拜,却也慢慢了解到哥哥和自己、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正是这份了解,在他小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爱的种子,让他开始关注那群和哥哥相同的人。

在学校,李想也是个小暖男。他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只要看到谁有困难,他就会默默提供帮助。每次出国比赛,他都会给同学带小礼物,他积极参加各种融合活动,希望有更多人认识、理解他们这个特殊群体。2018年3月21日,世界唐氏综合征日这天,浦东辅读学校举行了“为爱而生,让李想领路”的主题活动。上海师范大学师生们拍摄的微电影《让李想领路》举行了首映式,李想和家人分享了他的成长故事,这激励了许多智力有障碍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让他们意识到,这样的孩子,也可以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2018年9月22日,李想代表中国前往阿塞拜疆参加国际特奥青少年领袖峰会,这个奇迹少年,以自己的无畏和勇敢,收获着更多的掌声与喝彩。

对于李想今天的成就,妈妈杨建英说的最多的是感谢,感谢辅读学校的老师、无私奉献的教练,感谢社会各界的爱与融合。她自己,也因为李想,加入到了无偿为智力障碍人群服务的行列,成为浦东智协的会长,为更多像李想这样的人提供帮助。

李想就如同一颗小小的太阳,他以一颗最质朴的心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又把这些爱和希望传递出去。他简单纯粹,每个人却都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那是很多时候被我们这些聪明人遗忘的本真。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只是他们和我们有点不一样,就像李想爱唱的那首歌,他们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现在,那双隐形的翅膀已经羽翼丰满,一端托着爱,一端托着这奇迹少年的努力与拼搏,让他在万里晴空,展翅翱翔。

我们,唯有以最真挚的心和热烈的掌声,为他,为他们,真诚祝福,并请悉心呵护。

猜你喜欢

特奥会特奥教练
近十年我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研究进展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为梦想拼搏,为宁夏争光 第八届特奥会宁夏代表团获金牌第一
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榆林羊绒”成为正装类独家供应商
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
多措并举促进学校“特奥”工作稳步开展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特奥会奖励机制的探究
贪玩教练
加油
社区特奥运动发展现状与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