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之干”的背后
2019-02-26
两年前,2017年3月27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正式退出贫困县,成为全国首批、河南省第一个实现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过上好日子,是世世代代兰考人的期待。从焦裕禄的至死不忘兰考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再到兰考县委县政府的郑重承诺,兰考走在了全国扶贫攻坚的前列,成为全国第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而这背后,便是那初心不变、始终不渝的坚守和努力。
半个多世纪前,初到兰考大地的焦裕禄,评价困难历史时期的兰考人民说,“兰考的贫下中农是革命的,他们有改变家乡面貌,由穷变富的强烈要求,就像在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干柴一样,只要崩出一个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初焦裕禄给兰考所定下的注脚,如今成了现实。从风沙、盐碱、内涝三害肆虐,到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压头,再到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兰考东坝头乡张庄村,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张庄村外,遗存最后一片沙丘。沙丘上方,刺槐蓊郁,焦裕禄石像,站在林中,“目光深邃”。生前的他猜想不到,这个他殷殷牵挂的村庄,不仅成功战胜了风沙,也完成了脱贫摘帽。
张庄是兰考的缩影,闫春光是张庄的缩影。曾经他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如今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初心小而化之,是和《春光曲》等龄的闫春光,像歌曲里所描写的那样“在冬天的山巅露出春的生机”,是张庄村达到脱贫摘帽的条件,是兰考县委县政府和全体人民兑现的承诺。
扶贫攻坚重中之重
2014年3月,同样是阳光明媚,春风荡漾,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是在那时,兰考县委县政府向总书记做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郑重承诺。
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兰考要实现强县和富民统一,要在发展路径选择和发展成果共享上有全面把握,既善于集中资源办大事、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又注重激励城乡居民创业增收和勤劳致富、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在那之后,便有了知名的“兰考之问”。当年5月8日,河南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任县委书记王新军发出了被很多人压在心里的“兰考之问”:为什么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了经济仍比较落后,10万人没脱贫?
兰考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联系点,总书记对兰考的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求,兰考不仅要当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示范点,还要当好全省县域改革发展的先行试验示范点。从那以后,兰考县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谋划,把扶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强力推进。
初心,大而化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精准扶贫攻坚战在全国广大贫困地区全面打响,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全国又有1000多万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兰考之问”要靠“兰考之干”来回答
“等靠要”实现不了真脱贫,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兰考之问”要靠“兰考之干”来回答。
奠定了价值基础,干部扶贫就有了动力,但“扶贫”只是“脱贫”的外在动力,谁也叫不醒装睡的人,只有唤醒贫困群众的“志”,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才能有效、才能牢固、才能可持续。兰考脱贫也曾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2015年,兰考县给每个贫困村10万元到户增收资金,帮助农户发展脱贫项目。在惠安街道乔庄村,驻村干部代焱在走访中发现,35户贫困户中,有5户没有把钱用来发展产业,贫困户的解释五花八门,要么是“吃了”,要么是“卖了”,要么是“丢了”。
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最根本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为了转变“等靠要”的思想,代焱想出了循环使用扶贫资金的办法,使用一个周期后,要收回,给其他贫困户使用,这就给贫困户带来了压力。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贫困户怕用了资金还不上,不敢用了。代焱又给想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申请了保险政策。这样一来,激励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脱贫,还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兰考形成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组合政策措施。
激发内生动力需要找准“药捻子”,用好外在推动力。2016年2月,兰考县开展“春风行动”,发动全社会力量帮助贫困群众,推出“五不五有”政策,所有贫困户不能住危房,要有大门和围墙;不能没门窗,要有玻璃和纱窗;不能没家具,要有床柜和桌椅;不能没家电,要有有线电视和电扇;家里不能脏乱差,屋里屋外环境要有大改变。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让7000多贫困户,从“五不”变成了“五有”,吹醒了贫困户的精神和志气,为激发内生动力打好了基础。
唤起了热情,还要把热情转化为干劲。50多年前,焦裕禄曾经在兰考树立起“四面红旗”,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成为兰考干部群众心中的旗帜。四个村子里,在脱贫攻坚战中,只有赵垛楼还没脱贫,特别是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10户,在“泥潭”中待惯了,对出不出去无所谓。“破罐子破摔,可真不中!”乡里的干部着急,村支书更着急,与大家几经头脑风暴,想出了“夜间会”的法子,每周固定一个晚上,大家聚在一起,说说都干了啥,进行干劲评比,前三名有奖,让贫困户比学赶超。
社会扶贫的探索
赵垛楼首创的“夜间会”推广到了兰考的全部贫困村。兰考的干部们总结,“夜间会”的方式不仅让贫困户赛成绩、有荣誉,红红脸、找差距,还让干部们掌握每个贫困户的动态,与贫困户经常聚在一起,既增进感情,也便于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兰考给出的答案是社会扶贫,解决“你送的不一定是我要的”等帮扶不对称问题,探索出以爱心公益超市为平台,以“巧媳妇”工程、人居环境扶贫、助学扶贫为支撑的“1+3”社会扶贫模式。
走进谷营镇的爱心美德公益超市,货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与一般超市不同的是,这里的货物不是“明碼标价”,而是“明码标分”,贫困户依靠劳动在“巧媳妇”工程、人居环境保持、助学扶贫中,通过劳动、资助、奖励等积攒积分券,到店兑换日常所需。兰考已经在16个乡镇街道设立了31家爱心美德公益超市,截至2018年6月底,共发放爱心卡和爱心券16万张,2285户贫困群众兑换物品。
负责兰考社会扶贫的兰考县统战部长刘广亮说,这切实转变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改变生活的积极性,实现了“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升精神”的目的。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脱贫攻坚带来的兰考群众的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是干部群众精气神的全面一新,是“县级领导领着干,基层干部抢着干,贫困群众跟着干”的“兰考之干”带来的兰考脱贫内生动力的根本转变,这更为兰考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