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河州儿科超声检查的现状与质量控制
2019-02-26李兴龙
李兴龙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云南 蒙自 661199)
超声技术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因其临床优势得以在诊断疾病、术中麻醉定位、引导、重症监护、急救等领域推广应用,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反馈。由于小儿患者机体特异性,临床检查可采用高频率探头,可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于小儿诊治中得以推广[2]。诊断的准确率是基于超声医师丰富经验、熟练的操作手法以及对儿科疾病的充分认识。随着超声检查疾病范围的不断扩大,于儿科疾病诊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功效,本研究针对红河州儿科超声发展现状作为阐述基准,致力于超声质量控制管理的前提,不断促进临床儿科超声检查质量。
1 现状
1.1 儿童人口、超声医师及设备情况
(1)红河州为多民族聚居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2018年全州常住人口为47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74%,出生率13.95%、死亡率7.02%、自然增长率6.93%。全州2016年—2018年共出生171667人,其中城市45526人,占26.5%,农村126141人,占73.5%;7岁以下儿童1167587人,其中城市278961人,占23.9%,农村888626人,占76.1%;(2)全州公立县级以上医院37所,卫生院118所,共有超声医师354人,专业进修(半年)儿科超声2人;有儿科超声诊断学、中国儿科超声检查指南的6家单位;有超声314台,其中高端54台,中端98台,低端162台。(3)儿科疾病主要与生长发育类型相关,在儿科超声诊断中先天性发育不全占有主要比重,如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泌尿系统畸形;性早熟有所增加,同时可进行小儿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加之小儿科疾病介入超声技术的完善,可辅助超声技术完成小儿穿刺、引流、介入治疗等[3]。
1.2 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新生儿出生人数增加,7岁以下儿童比重相对增加;农村新生儿比重为75%,基于红河州超声医师高素质人才的缺失,临床儿科医疗表现为日益增长的诊治需求及绝对不足的儿科超声医师的缺失失衡的状态,专业儿科超声医师占0.56%。无儿科检查参考书单位占96.13%,低端设备占51.59%;也基于经济发展的限制,全州儿科超声检查尚无明确的规范化管理,公认操作标准化、诊断报告指南的缺失,导致临床儿科超声检查质量的参差不齐。加强对儿科超声检查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主要包括人才的培养;加强规范化培训;严守超声质量标准、操作规范、规章制度;购进高端超声设备;绩效分配等方面。
2 质量控制
2.1 超声人才的培养:各院校加大对超声专业的录取及培养,医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引进有资质的人才;也可鼓励其他临床专业转超声专业,壮大儿科超声医师队伍。
2.2 超声医师需经过专科的培训方可上岗,需经过专业的、规范化的岗前考核,在满足上岗指标后方可进行超声检查操作;特别需加强超声设备运用的原理,保障超声仪器处于正常最佳工作状态;据检查部位进行相关参数设置及调节,提高检查的精准性,掌握各种操作指南,标准图像的操作、测量的规范、正常值的参考、诊断分析要点、图像的采集、报告评估等相关内容进行规范化培训管理,
不断提高专业性[4]。
2.3 规章制度的完善:超声检查临床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医院、科室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临床操作人员需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解,确保超声检查的安全性为前提。
2.4 强化专业设置:推荐采用高端超声检查仪器,为了确保图像成像质量,建议采用面阵、宽带及单晶体探头。
3 讨论
3.1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临床应用,针对超声检查管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加强相关质量控制,为符合高速发展的超声技术需求,明确目前红河州儿科超声发展现状问题,加强高素质超声医师培养,严格执行各规范、指南、制度,落实儿科超声医师的绩效考核机制,体现按劳分配的同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优化有效的医疗资源,不断提升儿科超声服务质量,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5]。
3.2 主要制度:质量控制制度、感染管理制度、设备保养制度、图像质量评价制度、报告单书写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重点病例随访讨论制度、危急值制度、不良事件制度、与临床沟通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
3.3 设备的调节:包括探头频率和深度、聚焦点、灰阶、分辨率预设、谐波、等。检查部位器官的横切面图、纵切面、冠状切面、阳性征像及典型图像、阴性图像、标识体位并存于PACS系统。
3.4 超声描述:应全面系统、科学、客观真实、简练、规范、突出临床专业性的同时兼顾文句的可读性。包括脏器组织结构大小、形态、厚度、管径及层次,病变解剖定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及结构、后方回声、移动度、质地、与周围器官组织的毗邻关系、血流分布、血流速度参数、重要的阴性所见也应描述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