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潭发展生态养猪的实践与体会

2019-02-26吴买生

猪业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湘潭市养猪粪污

吴买生

(湘潭市农业委员会,湖南 湘潭 411104)

发展生态养猪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牧业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成为未来农牧业发展方向。湘潭市总人口300万,辖 5 个县市区,面积 501 500 hm2。湘潭是全国著名的生猪养殖大市和生猪外调大市,多项经济技术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生猪生产水平高,单位面积养殖密度大。2017年全市出栏生猪560万头,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出栏达2.8头,年产生粪尿污水近1 000万吨。生猪养殖作为湘潭农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因种植业化肥的大量施用,人为造成养殖业与种植业相互脱节,给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湘潭市针对养殖环保问题,着力推进生态养猪,并做了一些积极的创新探索和应用实践,实现了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养猪的正确理解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社会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生态养猪是今后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目前,养猪业正在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集约化养殖的规模经济转型迈进,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分散养殖与规模养殖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并存,引导从业者转变传统养猪理念,发展生态养猪正当其时。生态养猪不仅包括推广单项生态养殖技术(如发酵床养猪),解决一企一场一户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是要用宏观的整体的系统的方法来解决某一区域(一市一县或一乡一村)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养猪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实际工作中要把发展养猪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思考和谋划,既要保证猪的健康生长、养猪增产增收,又要不污染周边环境、生态宜居优美,更要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做到“保供给、保品质、保效益、保安全、保生态”。同时,养猪业产生的粪污不同于工业“三废”,利用得好是资源,处理得不好是污染。因此,生态养猪要全面考虑动物生产、植物利用和微生物酵解之间的平衡,养殖、种植、微生物三个技术环节联动配合,利用微生物技术对养殖废弃物进行生物处理,将有机固、液肥通过农作物及林果花卉进行有效利用,才能实现大农业良性循环,达到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促生态的目的。

2 生态养猪的历史机遇

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40年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在大幅提升。人们不愿生活在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的环境中。猪肉是人们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占肉类消费的70%左右,在保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养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计民生。目前畜牧业面临着规模化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大、种养脱节、资源化利用水平低、生态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给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将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结合、变废为宝、消除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顺应历史潮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为未来农牧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养猪业的发展现状、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美好企盼,就是养猪行业实现转型升级、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大好历史机遇。

3 生态养猪的主要措施

3.1 通过规划管理规范行业行为

科学规划,规范监督,是实现生态养猪的首要措施。一是优化全市养殖区域布局。2015年,湘潭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湘潭市畜牧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科学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要求做到不能养的地方全部退出,可养的地方按种养平衡原则适度发展。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区域的畜牧业发展重点和发展数量。二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区域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3个病死畜禽收贮转运中心和多个病死畜禽收集暂存点,实现了全市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能有效解决病死动物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加强生态养殖监督管理。为提升规范化生态化管理水平,建立了“5+2”生态养殖常态化监管机制,印发了“湘潭市畜禽生态养殖技术规范指引、湘潭市畜禽养殖防疫条件规范指引、湘潭市畜禽养殖选址规范指引、湘潭市畜禽养殖质量安全规范指引、湘潭市畜禽养殖场所安全生产规范指引”五个指引,并张贴到养殖场户。同时要求乡镇防疫站与每个养殖户签订“湘潭市畜禽养殖场(户、小区)绿色生态安全生产承诺书”,要求县、乡(镇)、村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按照“湘潭市畜禽养殖场(户、小区)巡查记录表”内容,开展常态化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制度上规范养殖行为,提升养殖场户生态养殖意识。

3.2 通过引导退养修复生态环境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计划》、湖南省湘江流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湖南省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河长制、湖长制”的相关要求,重点强化“一江一库两水”(即湘江、水府庙水库和涓水、涟水)等水域周边环境的养殖污染治理。至2015年底,湘江干流沿岸1 000 m范围湘潭流域共退出年出栏5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477户,退养面积 140 300 m2;2017 年,全市禁养区内退出畜禽养殖场137家,退养栏舍面积103 200 m2,其中水府庙库区沿岸 500 m退出规模养猪场 81 户,面积 68 100 m2。2018年,市级出台《湘潭市涟水河沿岸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退养390户,退养栏舍面积93 000 m2。通过退养,全市河湖周边生态环境和河湖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3.3  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

湘潭县、湘乡市、雨湖区均为生猪调出奖励大县,韶山市因养猪数量较多,省里多次调剂安排其生猪外调大县奖励资金。多年来,各地将生猪外调大县奖励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配套建设干粪棚、沼气池、沉淀池等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净道、污道。如湘潭县从2014年起将全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的80%专项用于粪污治理。4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5 000多万元对近200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进行提质改造,改造后的猪场基本实现了粪污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2017年,湘乡市和湘潭县又先后成功申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分别获得 3 650万元和 6 000万元的项目资金。2018年,省财政提前预拨雨湖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资金200万元。目前,整县推进项目进展顺利。根据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测算,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已达85%以上,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已达70%以上,项目实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图1 沙子岭猪生态养殖基地

图2 规模养猪粪污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基地

3.4  通过生态模式推广提升生态化水平

按照“因地制宜、种养循环、多措并举、注重效果”的原则,重点推广了五种生态环保养猪技术模式。

一是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湘潭市从2008年开始推广这项技术,通过消化创新,集成了一套具有湘潭特色的规范化发酵床生态养猪综合技术,制定发布了湖南省地方标准《发酵床养猪技术操作规程》。该技术以伟鸿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发酵床猪场为代表,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运作,统一建设标准化生物发酵床猪舍。采用该技术模式,能实现粪尿污水和臭气零排放,具有环保、健康、安全、节水等特点,能解决农村适度规模养殖污染问题。

二是“猪-沼-菜(果、苗木)”种养循环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养猪场的粪尿污水进入厌氧发酵装置,沼气发电用于猪场饲料加工或生产生活;沼渣沼液运至菜(果、苗木)等种植基地施肥。该技术模式的典型代表为湘潭顺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银田猪场,与湖南永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宏发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及三华村苗木基地合作,形成了 “猪-沼-菜(果、苗木)”生态种养循环模式。

三是“节水养猪+沼气工程+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模式。该模式的技术特点是养殖环节采用节水技术减少粪尿污水排放总量,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保育舍保温和食堂用气,沼液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湖南新五丰湘乡分公司猪场年出栏生猪3万头以上,采用“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暗沟排污”工艺,每栋猪舍都装上水表,制定限量用水指标,减量后的污水再经过“厌氧发酵-曝气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四是“猪-肥-沼-种”综合种养循环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猪场将收集到的干粪和沼渣运至堆肥车间,经生物堆肥处理后制成有机肥;污水进入沼气池发酵,沼液进入沉淀池,经五级沉淀后用于花卉苗木湘莲等施肥及水产养殖。典型代表为湖南科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猪场,该场常年存栏母猪1 300头,配套有种植和水产养殖面积超过73.3 hm2,猪场建有堆肥车间、沼气工程、沉淀池等。科星模式是一种投资少、效益稳定、值得大力推广的好模式。

五是中小散养生态循环模式。对新建的中小规模猪场,指导其在适养区选址规划,要求生产区、生活区、污水处理区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推行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对已建成的中小规模养猪场推广“三改二分离再利用”技术,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沟排污,实施固液分离、雨污分离,粪便无害化处理后再利用。对有项目支持的中小养猪户,采用“猪+四池二分离一封闭+种植”模式,推广 “四池(有干粪池、沼气池、沉淀池、化尸池)、两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一封闭(排污管道封闭)” 模式;要求养殖户建设沼气池10~30 m3,多级沉淀池 40 ~ 48 m3,干粪池 10 ~ 20 m3,化尸池10~15 m3,采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生产工艺,粪水经厌氧发酵处理后用于稻田蔬菜施肥。

4 生态养猪的体会与思考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猪肉消费量还会增长,依靠进口是解决不了中国人民的吃肉问题的,非洲猪瘟防控的实践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保持猪肉供需平衡和基本自给是一项长期的政策,保供给和保生态同样重要。因此,生猪产业必须按照绿色生态发展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践证明:生态养猪,宏观上要按照法律法规、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系统考虑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生产上要求猪场选址科学、布局合理、工艺流程先进、选用优良猪种、采用高效环保饲料、实施科学管理、妥善处理粪尿污水,才能实现养猪业高产、高效、优质、环保。

4.1 生态理念很重要

发展养猪,必须生态环保。首先要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搞好顶层设计,把系统全面地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首要位置,重点推广生态养猪技术和种养循环模式。特别是新建猪场的选址应处于适养区范围、不得在水源保护地和人口密集区,且交通防疫条件要好。二是要把减排放在优先位置,搞好源头控制。采用低蛋白低磷低矿物质饲料配方、替抗产品、微生态制剂等新技术,减少粪尿污水特别是氮磷、重金属、抗生素、臭气的排放量,为末端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留出空间。三是要把粪污资源化肥料化利用作为主要技术推广模式。重点推广粪便还田、粪水肥料化利用等种养结合模式,推广粪污沼气利用、粪便基质化利用等清洁利用模式。

4.2 环保宣传很重要

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宣传“发展养猪,环保先行”、“因地制宜、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等生态养殖原则,让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特别养殖场户的共识,形成人人关心养猪、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环保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及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十条”、“土十条”等法律法规,提高养殖从业者的环保法规意识;要按照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等文件和项目实施要求,推进生态养殖进程。

4.3 技术创新很重要

生态养猪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推进湘潭生猪养殖绿色发展。养殖环节要研究推广新型高效环保饲料,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减少氮磷及臭气的排放;养殖末端要推广先进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多次考察洽谈、签订合作协议,湘潭市拟引进“中合生态湘潭智慧循环农业产业园”项目,要加快项目落地。中合项目将采用全自动化高床喂养、底层秸秆粪尿吸纳和微生物空气健康质量维护、固液排放物微生物转换成高效有机固态和液态肥料、猪舍废气和肥料厂尾气收集及其生物净化、园区生活废水高效净化等现代高新技术,能有效处理猪场“三废”,实现猪场粪便、污水、臭气零排放,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认为养猪就会产生污染的传统观念。同时,中合项目采用生态安全饲料生产技术,利用微生物与植物活性物质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同时,能实现抗生素、激素、有害添加剂无检出,提升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3 湘潭市构树基地

4.4 财政投入是保证

养猪是基础产业、民生产业、稳社会的产业。养殖业风险很大,特别是病毒变异快、疫情风险大,加上市场行情的波动,养猪赚钱不容易,多数是今年赚了钱,明年不一定有钱赚,甚至亏本。在这种情况下,要养殖场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态环保是不现实的,特别是中小散养户。因此,各级财政要站在政治的高度、促进农民增收的高度、保证市场猪肉供应维持社会稳定的高度,增加对养殖环保的投入,以“以奖代投”的方式支持养殖场完善环保设施、推广生态养猪技术;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科技攻关、探索粪污资源化饲料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新途径,为养猪业的绿色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湘潭市养猪粪污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湘潭市:感悟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十载余晖洒史海——记湘潭市雨湖区中共党史联络组组长 宋定一
本期小剧场基地 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果沙新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