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生态养殖的利与弊
2019-02-26冯韶华张正敏安亚辉周一彤施文影芦春莲曹洪战
石 岗,李 尚,冯韶华,刘 刁,张正敏,安亚辉,周一彤,施文影,芦春莲,曹洪战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猪只年出栏量,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当前,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目前我国时常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吃上“安全肉”、“绿色肉”、“放心肉”是消费者对养猪业提出的新要求。“绿色食品”的包装标识已经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而且传统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凸显的问题逐渐增加,比如环境的污染,猪肉中抗生素、疫苗等物质的残留。因此,生态养猪、生态养殖等字眼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1 生态养殖的概念
生态养殖是指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下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1]。
生态养猪又称“自然养猪法”或“发酵床养猪技术”,指依靠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实行农牧结合,建设投入低、产出高、污染少的良性循环生态养猪体系。现代化生态养殖场环境控制良好,各项管理措施稍倾向于动物福利,最大限度提供适合动物生长的环境,因此猪只抗应激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都有增强。
2 猪生态养殖的优势
猪生态养殖有自身的优势,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2.1 提升猪肉品质
在传统的生猪养殖中,为了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加快猪只的生长速度和抗病力等,往往会在饲料内添加含有重金属元素的药物和抗生素,甚至某些无良商家会添加“瘦肉精”等,无疑会给猪肉品质造成严重危害,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威胁,更不利于我国生猪的出口贸易发展。而采用生态养殖模式的猪,主要饲喂青草、玉米、谷物等天然食物,水也是无污染的,饲料中几乎不添加抗生素,因此能够保障猪肉的天然属性和安全,有助于提高猪肉品质,使得猪肉肉质鲜美香嫩、肥而不腻。猪肉品质的提高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不同生态养殖模式也有益于猪肉品牌的建立。
2.2 降低环境污染
养殖业正面临环保的压力,农村的污染80%都来源于畜禽养殖排放,而生态环保的养殖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在传统生猪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动物粪便等大量垃圾,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的话,会严重污染到当地环境,也会引起附近村民的不满。而生态养殖会采取更加环保的方式,降低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比如采取农牧结合的模式,直接把猪进行放养,这样猪粪便就会直接作为土壤和田地的天然的有机肥料,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也能打造“农牧良性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还有一种模式是建立沼气池,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把沼气通向附近村庄。生态养殖不仅可以解决粪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够提高猪肉品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和对食品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生态养殖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另外生态养殖有助于解决猪场粪污等难题,从而探索出一条绿色农业、环保农业的道路。
2.3 降低饲料成本
目前,我国养殖业竞争激烈,饲养水平和管理水平都落后于发达养猪国家,并且生猪养殖成本高,猪肉价格低,导致产业亏损严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饲料成本在我国养猪中成本中的比重达到了63%,如此高的饲料成本是养猪企业亏损严重的主要原因。采用生态养殖,可以利用动物粪便及生活有机垃圾饲养高蛋白的蚯蚓和蝇蛆,蚯蚓和蝇蛆可以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代替鱼骨粉,降低饲料成本。采用生态养殖,也可以利用青绿饲料,其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还能够轻易获取。
2.4 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当前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猪生态养殖能够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生态养殖的猪肉质好,市场价格高,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与企业的合作,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部分生态养殖模式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还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养殖采用的青饲料和不含有重金属和添加剂的饲料,绿色健康的猪肉是现在市场最好的需求,打造绿色健康品牌的猪肉,也能带动与之有关的副业发展,这既符合政府提出精准扶贫的政策,也可以带动一方农民致富。因此,生态养猪给不少农户和散养户带来了商机。
2.5 吸引新一代年轻人从事养殖业
当前,从事养殖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骨干们面临退休。新一代年轻人不愿从事养殖业,拒绝脏、累、苦,只有实行新的养殖模式,依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模式,吸引新一代年轻人从事养殖业,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
3 猪生态养殖的劣势
猪生态养殖存在自身的弊端,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专业技术要求高
生态养殖技术比较复杂,涉及到多种专业和技术,如果缺乏一定的技术,那么很难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除了具备专业的饲养技术外,还需要具备发酵床技术、粪便处理技术或果树种植技术等。虽然一些大规模的养殖场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但生态养殖所需的不同专业之间的配合度与协调度不够,很难做好真正的生态养殖。很多农村的散养户或小规模猪场更是缺乏专业技术的支持,给农村生态养殖之路的顺利发展造成了阻碍。
3.2 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支持
我国生态养殖的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基础研究严重滞后。同时生态养殖需要技术支持,我国在生态养殖模式和生态养殖技术上还比较薄弱,广大养殖户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试图利用多年的经验混养,但养殖的密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生态养殖的良性运转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的支持,比如确定合理的饲养密度、发酵床垫料的选择、猪舍的通风排气处理等。
3.3 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高
生态养殖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在此前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水污染、土地污染、药物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生态养殖的发展。生态养猪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也比较大,如果缺乏专门的环保设备处理动物产生的废水、废料等,那么生态养殖也难以为继[3]。
3.4 发酵床养殖垫料成本高
发酵床养殖的最大问题是垫料成本问题,发酵床需要大量的垫料。而目前,我国的垫料价格不断上涨、可替代锯末的垫料还未研发出来和高额的运输费用等造成垫料的成本很高,发酵床垫料的清理也需要不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这使得很多猪场,尤其是小型猪场和农户都承担不起这一开支。一旦出现不能及时补充垫料的问题,那么发酵床的粪便无法得到分解、散热,反而产生污染。甚至还会出现发酵床霉变等问题,诱发猪只生病。
4 生态养殖的模式
目前生态养殖模式有猪—沼气—菜或鱼的模式,还有放牧的方式:将猪放归自然,既可以减少饲料成本,还能有助于清除害虫和杂草,即我们说的自然养猪法,还有利用发酵床养猪,把猪养在含有微生物的垫料上,这样利用微生物的分解粪便,以减少环境的污染。
5 小结
猪的生态养殖是一个新的命题,也给养猪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问题。猪生态养殖有高于传统养殖的优势,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如何发挥其优势,去除其弊端,关乎着中国生态养殖业的发展。另外,猪生态养殖也不能一刀切,各地应该根据当地情况探索出适应本地条件的养殖模式。猪场和养殖户也应该量力而行,切勿盲目跟风。相信在政府、科研人员和猪场的协调配合下,会形成一条集猪场建设、饲料来源、防疫保健、肉品加工和销售等于一体的猪生态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