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朗读自卑心理的克服
2019-02-25谢爱琴
谢爱琴
[摘 要] 新课程标准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要求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不能停留在课程讲授上,要把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重视朗读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方法锻炼学生朗读能力。良好的朗读心理能够为学生朗读质量的提高以及朗读技巧的掌握创造条件,但是目前很多高中生存在着朗读自卑心理,制约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朗读;自卑心理;克服
新课程改革后,朗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备受重视的一项内容,教师开始关注学生朗读知识的指导以及朗读技巧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中生的朗读技能。但是由于个别教师采取的朗读教学和引导方法不恰当,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征,导致学生朗读质量下降,甚至使很多学生出现了朗读自卑心理。只有克服了朗读自卑心理,才能让学生在语文朗读方面更上一层楼。下面将着重就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朗读自卑心理的克服方法进行探讨。
一、组织多元朗读活动,调动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充分将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给予学生克服朗读自卑心理的勇气,突破学生在语文朗读中的障碍。过去的朗读往往显得过于机械性,只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准文章字词,并通过朗读掌握文章的大致含义。这样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丧失朗读兴趣,影响学生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发展,甚至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出现朗读自卑心理。为了改进教学现状,教师要注意在引导学生朗读文章时设置多元化的趣味朗读活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为学生朗读自卑心理的克服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朗读竞赛,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商讨朗读策略以及朗讀技巧,然后选出代表进行有感情朗读,由其他同学以及教师负责对他们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并评选出最佳朗读者。这样的朗读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克服自卑。
二、加强朗读技巧指导,树立朗读自信
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深化对文章整体的感知与理解,提高和培养语感,并在朗读中熏陶与升华情感。朗读实际上是将无声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的方法,也是进行情感抒发的方式,要想保证朗读质量,掌握丰富多样的朗读技巧是关键。但目前高中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方面不够扎实,同时缺少丰富的朗读技巧,从而降低了学生的朗读质量,也影响了学生朗读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形成了朗读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最为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多元化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包括停顿、语调、速度等。在指导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文章,对学生进行示范指导。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基调技巧时,要求学生在朗读《相信未来》时满怀激情,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充分地表达出来,读出自信和气势。在朗读《致橡树》时要注意语调平缓悠长,之后逐渐变得坚定与高昂,而在收尾阶段要沉稳,注意感情回收。当学生掌握了大量朗读技巧后,在朗读中就会满怀信心,自然可以克服自卑。
三、改进朗读教学评价,引导克服自卑
教学评价在课程教学中有诊断、指导、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高中生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学评价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其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朗读情况,了解自己选取的朗读指导方法是否恰当且给学生提供帮助,假如朗读教学没有获得理想效果,则立即剖析原因,调整指导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评价调整自身的朗读状态,发现自己不足和长处,从而扬长避短。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自卑心理,教师要注意将激励性评价作为主旋律,肯定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的进步,委婉指出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克服自卑的动力。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彼此交流,让学生在互相评价和自我点评的过程中,学会借鉴和吸纳他人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今后的朗读中。
朗读教学是高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克服语文学习难题,提高阅读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朗读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也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基于此,教师除了把朗读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之外,还要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改进朗读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朗读自卑心理,改善学生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郭建峰.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27):40.
[2]周梦涵.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J].课外语文,2018(09):107.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