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

2019-02-25顾笑颜

湖南教育·C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织布机独立思考特征

顾笑颜

当前,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回味过于热闹、过于花哨的小学数学课堂,却总让人觉得缺少余味。究竟缺少什么呢?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后思,思得更加深刻;思而后学,学得更有成效。缺少思考的课堂显得肤浅,缺少思维火花的碰撞,没有深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一、交流前,要有思考的时间

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后,学生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展开合作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学生没有经过思考,交流时容易造成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冷场,学生由于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讨论时无话可说;二是从众,人云亦云;三是空谈,东拉西扯不着边际,致使课堂交流形同虚设。因此,教师在学生交流前,要给足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待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再开展合作交流,这样才能使交流深入,才会有灵感的源泉涌动、创造的火花迸发。

二、提问后,要留思考的时间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一种常用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师提问之后,要让学生静静地思考。提问之后马上叫学生回答,而且回答得十分流畅的课堂,多半是虚假的,要么问题太过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将答案熟记于心;要么让优生的思路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考,用虚假的热闹掩盖了多数学生缺乏思考的实质。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按几个优生的步伐来推进课堂教学,必将导致大部分学生“疲于奔命”。因此,教师提问后,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让他们静静地想一想。

例如,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当学生列举了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马上有几个学生举手,教师没有立即喊学生回答,而是引导学生:“我们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又会怎样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验证,发现个位上是0、3、6、9的数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教师继续引导:“看来,对于能被3整除的数,我们不能再像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那样只考虑数的个位数字了。对于研究数的特征,除了研究个位数字这种方法,别的数位是否也可以研究呢?”一段时间后,学生开始举手,表示自己发现了规律……对于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的难点在于怎么想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这一点。教师正是通过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抓住所学知识的本质,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纠错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于错误,许多教师通常看到的是其消极的一面,因而千方百计避免学生出错。其实,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正是学生真实思维的暴露。学生许多错误解法的背后,往往孕育着可喜的创新因素。教师应该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认识错误,逐步走向正确。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时,教师出示题目:一种织布机5台4小时共织布320米,某车间有15台织布机,8小时一共织布多少米?大多数学生列式为320÷5÷4×15×8=1920(米)。有一位学生却列出了这样的算式:320÷5×8×(15÷5)=1536(米),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算式中又明显含有合理的成分,于是,教师请他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这个车间织布机的台数是原有台数的(15÷5)倍,前两步表示5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的米数。”说到这里,他迟疑了一会:“老师,我知道哪儿错了,这里不是320÷5,而应该是320÷4,所以算式为320÷4×8×(15÷5),结果也是1920米。”“对了!”其他学生欢呼起来。在他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进行了思考,得出了320÷5×15×(8÷4)、320×(15÷5)×(8÷4)等解法。

学习最本质的目标是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应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多花些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會得到百倍的补偿”,如此高的回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

猜你喜欢

织布机独立思考特征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又闻机杼声
抓特征解方程组
谈独立思考
太行山里的机杼
一题多解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