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扎在爱的泥土里

2019-02-25王珍

文化交流 2019年2期
关键词:艺术团音乐课残疾人

王珍

给乌克兰哈尔科夫师范大学学生开设中国合唱讲座并指导他们学习中国音乐。

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开始的时候,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师范大学的学生在奔走相告:那位“中国博士”又来了!

“中国博士”叫曾广海,是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的指导老师。在乌克兰留学攻读博士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无偿为乌克兰本科生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硕士、博士教授中国音乐课。

曾广海用希望和理想为燃料,以音乐为灯芯,燃起了一盏灯,不仅照亮了他自己的人生路,更照亮了那些喜欢音乐却苦于没有机会受教于专业老师的人,还有那些只要有音乐人生就有光明的人。在学有所成、成为业内佼佼者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事业编制,放弃优厚待遇,来到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成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

像一片绿叶,他的根始终深扎在爱的泥土里。

如泉水叮咚流淌于山间曲径,蜿蜒曲折,千回百转;如白云绽放舒展于蓝天上,云卷云舒,不事雕饰;如夕阳落在闲庭花影中,花开花落,随时光淡淡而去。

谁在吹箫击鼓,一声声,诉说着相思离别之情……美轮美奂的钢琴曲《夕阳箫鼓》在他的手指间跳动着,如一幅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而《黄河》,则激越昂扬,波澜壮阔,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气魄,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越来越多的人被琴声吸引,本来只容得下几十个人的教室,渐渐地挤进来近百个人,直到教室被挤满。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学子,无法摆脱美妙的中国音乐的诱惑。一首首中国乐曲,带着东方的神韵和奇丽的意境,具有史诗般的结构和丰富的层次,加上华丽的弹奏技巧,太吸粉了!甚至院长偶尔路过,也被征服——他驻足聆听,泪水盈满了眼眶。

这是来自中国的留学博士生曾广海,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师范大学开设的中国音乐课。

最初,当这位中国博士生向研究生院申请开设中国音乐课的时候,院长很犹豫,因为学院从来没有类似的先例啊。“我保证不耽误自己的学业,只是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授课,而且不收任何報酬,完全是无偿的。”曾广海的真诚、热情和执着打动了院长,院长同意让他试试。这一试,一发而不可收。

获得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证书和导师李明月教授合影留念。

一节课又一节课,听课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在学生一再要求下,课堂直接变成了音乐会会场。被感动了的院长,特批了一间大教室给曾广海上课用。

利用自己在乌克兰读博士的机会开设中国音乐课,向世界介绍中国音乐,曾广海并非心血来潮,他是有备而来的。出国之前,为了保证无障碍交流,他猛学英语。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底子,但为了保证口音纯正,他从音标开始从头学起。为了节约开支,也为了节省时间,他每天清晨四点起床,晚上十二点后才合上课本,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吃饭、走路都在背单词和音乐术语,家里贴满了各种单词纸条,甚至妻子和他说话,他都会假装听不懂,直到妻子改用英语,他才会接茬。半年后,曾广海在他的中国音乐课堂上,讲的已是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

一位南非的女学生,在乌克兰硕士毕业后,原打算去美国读博,但曾广海的中国音乐课让她爱上了中国。她每天抱着汉语教材,开始攻克语言关。像她一样的学生还有不少,他们因为曾广海的课而爱上中国,萌生到中国深造的念头。

2009年,曾广海在山东泰安做音乐老师。有一天他路过泰山脚下的天外村,看到一个广场上,有一群退休老人相聚在一个大亭子里唱歌。

曾广海静静地伫立在一旁听着。曲终人散后,他走上前去对领队说,你们想唱得更好吗?我就是专业的音乐老师。

幸福来得太突然,老年合唱队从此空降了一位专业老师,教他们如何把握音准、节奏,如何正确发声、控制气息,如何清晰地咬字、吐字……

曾广海把一群业余爱好者,打造成一个出色的演唱团体。

两年之后,41岁的曾广海考上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他是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也是唯一一个有两位导师(他同时修作曲、声乐两个专业)的学生。他一边读书,一边在传媒学院的播音专业做外聘教师。出色的学业成绩、优秀的毕业论文,加上丰富的从业经验,都为他留校任教奠定了基础。但与大城市相比,曾广海更喜欢农村、喜欢基层、喜欢草根,他想教那些喜欢音乐却苦于没有机会接近专业老师的人。

2014年,当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听到曾广海愿意去就职时,高兴得把面试地点直接改为上海,直接给他下了聘书。

在横店,曾广海的专业素养,尤其是他对学生的爱,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好评。有一个叫葛子辰的小朋友专程找上门去求助或者说是求救。

8岁的葛子辰因患脑中风,左手左脚基本失去了知觉,语言功能也近乎丧失,得病前在学的钢琴也不能继续了。这个小小的男孩,头上是触目的手术刀痕。当医生建议音乐疗法时,没有一个声乐老师肯收他。

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曾突发脑溢血导致右半身瘫痪,但她用歌声治愈自己又重返舞台的故事给了曾广海信心和勇气。

曾广海蹲下身子,拉过孩子手,问:“喜欢小船吗?会唱歌的小船,会飞翔的小船,就像小鸟一样快乐的小船……”曾广海说得很慢很轻,却一字一句很清晰。孩子的脸渐渐转向他,但没有抬眼。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曾广海动情地唱起了《小白船》。歌声轻盈柔和如天使的翅膀,缓缓地扇动了小子辰的眼帘,如星星之火重新点燃起小子辰对音乐的热情。小子辰看着“会唱歌的老师”,仿佛看到有一只小白船驶向天穹。从此,仿佛有一只会唱歌的小白船在这对特殊的师生间航行着。

辅导省残疾人艺术团声乐演员。

从教学说话开始,曾广海耐心地教子辰念儿歌,一字一句,一遍又一遍。和正常孩子不同,子辰今天学会的,明天又会清空,只有从头再来。一点一滴虽然特别缓慢,但每天在进步。一般小孩两天就能学会的一首歌,子辰要花三个月才能完整地唱下来。

一对耳机,师生一人一个听音乐;一架钢琴上,大手握着小手……半年后小子辰会笑会说话了;一年之后,葛子辰的语言功能恢复了,可以和健全的孩子们一起上学了,歌也越唱越好,声乐考试居然过了七级。

一个家庭又有了新的希望,一个人的命运出现了新的转机。不可思议的音乐治愈力,让医生都不敢相信。但传奇就明明白白地写在小子辰的脸上,也像神话般被人们传颂着。

声乐的神奇功效,歌唱对于特殊人群的重要性,让曾广海与生俱来的爱心不断蔓延。2018年2月底,曾广海做出了一个令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当他知道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很需要专业声乐指导老师时,毅然放弃了事业编制,在一片惋惜声中,他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特教工作中。

在老家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后,实在难以理解儿子作出的这个选择:一家人省吃俭用培养了你,一个村子就出了你这一个博士生,你自己为考学也是千辛万苦的呀……但曾广海坚持特教的心没有改变。

曾广海悉心为残疾人进行声乐培训和艺术指导,并很走心地与他们交朋友。在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里都可以读到曾广海用心、用情写下的残疾人艺术团团员的故事。类似小子辰那样以音樂激发生命活力的奇迹,一直在发生……

和乌克兰孩子在一起。

曾广海无怨无悔,唯有感恩。他坦陈:“浙江是个有爱之地。为了让残疾人艺术团得到更专业的指导,艺术团领导设法引进人才,尽可能提供好的条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省残疾人特殊艺术中心主任陈小琼主持成立了残疾人艺术学习理论研究课题组,让我担任课题组长,准备有计划地进行全省残疾人艺术学习调研,并把课题汇报给中残联,使课题成为中残联的子课题;为了让我继续完成在乌克兰的学业,特艺中心专门调整了我的工作安排……事实上,在特艺事业中,这里的许多老师都在付出、奉献。这些为发展特殊艺术教育倾注全力的人和事,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不然我怎么可能被引进,又怎么可能与他们善道同行?”

45岁的曾广海,他攻读博士,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资质,更是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所以,即使是短期出国读博士课程,他也不忘来一场“国际特教”;并且想方设法抽出时间寻找各种机会,去乌克兰的残疾人学校和残疾机构参观、考察,他想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获得更多的借鉴。

他所做的这些,和名利无关,只是简简单单的绿叶对根的情意。

猜你喜欢

艺术团音乐课残疾人
“金钟之星”艺术团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
中国音协金钟之星艺术团慰问演出走进十八洞
大学生朗诵表演艺术团组织建设和管理研究
我骄傲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心连心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