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不下怨恨就是 自虐

2019-02-25境雨

做人与处世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陶木筏官司

境雨

今天,突然收到好友小陶发来的微信,她语调激动地说,官司打贏了!然后还把判决书发了过来,语气里一阵轻松。我替她高兴之余,又为这个官司的原告她的亲弟弟而感到一阵悲哀。原来和睦的姐弟,如今竟然对簿公堂。

我记得小陶的弟弟是个充满灵气的男孩。可是,他太贪玩,再加上他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情,他没少挨打。长大后,他对父母非常怨恨,说他们耽误了他一辈子,他永远忘不了一次次被揍的情景,觉得内心满是创伤。20年过去了,他生活的主旋律还是怨恨,原本聪明伶俐的他终究一事无成。他的性格越来越暴戾,经常与父母吵架,有时还动手。后来,从与父母对抗演变升级成与同事、邻居、路人无法和平共处,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当他把父亲气得咽下最后一口气后,又为了争遗产,打了姐姐,还恶人先告状,把姐姐告上法庭。结果是,他败诉了,因为没有一个人为他作证。

他难道真要做一个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吗?父母打他,有不对的地方,可是他用近20年的时间去仇恨亲人,这等于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他过于放大所谓的恨,在这种怨恨的阴影里面无法走出来,最终被折磨得失去理智,不仅毁了他的一生,也伤害了周围的人。

回想从前,从地上爬着成长起来的我们,哪个没有因为淘气被父母揍过?如果说这些是恨,倒不如说是那个时代的烙印。有时候,恨的情绪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这只是你的思想走了极端。我们实际害怕的,不是恨本身,是我们对于生命的无法到达的理解与感悟,是心理上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恨与怨只是在一个人心理的主观意识,是一个人人为给他内心下的定义。你认为它存在时,它就会出现,你不屑于它的淫威时,它会突然消失。把它降服,我们就成长了;被它控制,我们就迷失了。

有一种鱼,叫仙胎鱼,身体透明,在水中游动异常灵敏,非常难捕到。而了解它习性的渔夫,捕捉仙胎鱼的方法很简单有效,只要两个人各划一只木筏,在河中央拉开一定的距离,再用一根粗麻绳贴着水面系在两只木筏中间。然后,两人同时缓缓向岸的方向划去。在岸上等着的渔夫一见木筏快靠岸了,便纷纷拿起渔网,到岸边就能轻易地捞起大量的仙胎鱼。原来,这种鱼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们非常害怕阴影,当它们看到由贴在水面上的绳产生的影子,就会拼命地向前逃,最后被赶进了渔民设下的陷阱中。水中一根绳子的阴影,竟把仙胎鱼赶进了死胡同。人生又何尝不是呢?一抹小小的阴影,也会堵死人生的出路。

鲁迅小说里的祥林嫂,两度失去男人,孩子又被狼吃了,还被他人所鄙视,遭遇非常可怜。她本想顽强活下来,可是她永远走不出苦难的阴影,她总是一遍遍地扒开心中的伤口给别人看,每展示一次都要遭受一遍当时的苦。最后,她终于在无比的悲伤与怨恨中死去。当人无法从原有的苦难中走出来时,就是无意识地沉浸在过去最痛苦的情境中,一遍遍重复着过去的烦恼,陷入内心自设的陷阱中无法自拔。

他们对自己带来二次伤害而不自知,而这次的伤害可能比第一次还要大。他们没有倒在过去的苦难里,反而倒在了苦难后自己设定的阴影里。过分纠结于由苦难而带来的恨,就是为了以前的事情而放弃以后,为了失望的事情而放弃希望。用一辈子的伤心去反复重温那个最让自己不开心的一刻,把自己的心永远锁在自己建的囚笼里。

可是,这种心态对自己又有什么益处呢?多年后,当有一天,发觉这个伤痕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时,我们已经为之付出了太多。真正的勇气不仅是面对曾经的怨恨,而是设法从怨恨的直播现场中走出来。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小陶木筏官司
爱抢答的小陶
顺流而下的木筏为啥比流水快
小木筏挑战太平洋(下)
小木筏挑战太平洋(上)
标点官司
爱情不只是蕃茄炒蛋
见义勇为踹伤他人引发的官司
高速护栏引发离奇官司
断手重接
关于《收租院》“官司”的不同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