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西医角度论述辛辣与痔疮发病的关系

2019-02-25陈凯迪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辣椒素痔疮辣椒

陈凯迪,严 建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肛肠科,湖南 长沙 410000)

常言道“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痔疮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患病人群广泛,其典型症状有出血、疼痛、脱出等,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中医和西医基于其不同理论基础对痔疮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阐述,多项研究表明辛辣之品往往成为痔疮的重要诱因之一。本研究从“辛辣”一词的解释与演变渊源,中医对辛辣与痔疮发病关系的认识,西医对于辣椒素与痔疮作用机制的解释等方面,阐述中西医在不同立场上对辛辣之品与痔疮发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1 “辛辣”一词的解释与演变渊源

“辛辣”是一个汉语词汇,“辛”与“辣”同义,都是对味道的描述[1]。意思是尖锐而强烈,辛辣之品代表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等。另外,还可以表示“劳苦、艰辛”“痛苦、悲伤”“酸痛”“语言犀利刺激”等。

“辣”与“辛”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替换的过程,在上古时期主要用“辛”代表“像姜、蒜等的刺激性味道”,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南方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开始出现“辣”,并与“辛”产生竞争,至宋元时期,“辣”在口语中的表达占优势地位,明代“辣”最终完成对“辛”的替换,目前“辛”主要保留在一些书面用语或者以构词语素的形式出现在复合词中,而“辣”在口语表达中占主导地位。另外,语言的发展由语言系统内部因素决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辛”被赋予了许多含义,如:表示天干、姓氏、刺激性味道、痛苦等,多种含义的存在会使语言表达出现混乱,解决此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被其他词语替代,如“辣”逐渐代替“辛”成为口语表达中的常用词;二是变成复合词,如“辛辣”在书面表达中的频繁使用,“香辣”等复合新词的出现[2]。

2 从中医角度阐释“辛辣”与痔疮的关系

2.1 “辛”为五味之一

“辛”是中医“四气五味学说”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之一[3],指药物或食物的一种真实滋味。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序云:“其寒热温凉四气者生乎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者成乎地……是以一物之内,气味皆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矣。”认为“四气”“五味”是药物药性的重要表现。《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故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2.2 “辛辣之品”的代表—辣椒

辛辣之品的代表为辣椒,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曾有人用“无辣不欢”来形容辣椒在饮食中的重要地位。辣椒在中药中是利用其药理偏性治疗疾病的药物,其性辛热,《群方谱》谓之“味甚辣”,具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之功,可治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疥癣[4]。姚可成《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诸毒。”《百草镜》:“洗冻瘃,浴冷疥,泻大肠经寒澼。”《药性考》:“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食物宜忌》:“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脚气。”《药检》:“能祛风行血,散寒解郁,导滞,止澼泻,擦癣。”《医宗汇编》记载用辣茄(辣椒)一个,为丸,清晨热豆腐皮裹,吞下,用于治疗痢积水泻。《纲目拾遗》记载剥辣茄皮,贴于受损皮肤,治疗冻瘃。但是,常言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正如《药性考》所说“多食眩旋,动火故也。久食发痔,令人齿痛咽肿”。

2.3 “辛辣”诱发痔疮的病因病机

过食辛辣之品,横伤脾胃,脾胃运化不及,湿从内生,黏着难解,影响人体内气机及津液的运行,往往导致气滞津停,郁而化热,若此时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酒食,内湿外湿“双面夹击”,内伤外感“多方包围”,湿热蕴结体内,久久不去。又因湿性趋下,常常凝结肛门,邪气交织,不通则痛,红肿难消,邪无出路,火热之邪又易耗血动血,逼迫血脉,离经之血速生,溢于脉外或郁于脉内,形成湿热瘀三者互结的焦灼之势[5,6]。正如《丹溪心法》所说:“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醉饱交接,多欲自戕,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者。”《东垣十书》有言:“善为病者,皆是湿热风燥四气所伤,而热为最多也。”故治疗痔疮常常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祛湿为要。但值得注意的是辛辣之品不是诱发痔疮的唯一因素,《素问·评热病论》有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久病、劳累使得脏腑虚弱,脾不统血,固摄不全,血溢脉外;房事过度、月经不调、妇人妊娠、便秘、情志因素、遗传因素等都可成为痔疮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故在处方用药之时,应弄清发病原因,辨明虚实寒热,方可对证下药。

3 从西医角度阐释“辛辣”与痔疮的关系

3.1 辣椒中辣椒素及其受体(TRPV1)

西方医学对“辛辣”的理解往往以辣椒为代表,辣椒属于茄科植物,明朝时引进我国,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云南、陕西、河南等地。辣椒素(8-甲基-N-香草基-6-壬烯)是辣椒的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种芳香草酰胺类生物碱,其对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有刺激性并可在口腔中产生灼烧感,产生所谓辣味,辣椒素主要存在于辣椒的胎座组织和辣椒籽中。目前,学术界对辣椒素及其通道受体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辣椒素受体通道(TRPV1)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又称香草酸Ⅰ型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可允许钙离子、镁离子和钠离子等的内流[7]。主要分布于伤害性神经元(如背跟神经元),用于感受伤害刺激(如外伤、伤害性热刺激、炎症性刺激及化学物质刺激等)并引起痛觉。目前,针对阻断TRPV1通道蛋白的研究已成为镇痛药的开发靶点之一,药物化学工作者先后合成的小分子TRPV1拮抗剂对治疗慢性炎症性疼痛和偏头痛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8-10]。

3.2 辣椒素及其受体与痔疮的关系

痔疮组织内含有疼痛受体—辣椒素通道受体(TRPV1),DI等[11]经病理组织切片研究发现,痔疮患者组织中TRPV1高表达,可能介导痔疮的发生发展。CHUNG等[12]发现痔标本经微观检查可见许多血管扩张结构,推测痔的重要病理变化有新生血管的过度增生,痔标本中可见静脉曲张和动静脉交通支的产生。石玉迎等[13]用免疫组化法发现痔血管组织中TRPV1呈高表达,推测TRPV1通道的开放造成了痔疮组织的血管扩张与增生,从而加重了痔疮的症状。TRPV1通道是辣椒素的受体,进食辣椒后,辣椒素与TRPV1结合,属于化学物质的刺激引起化学门控通道的开放,导致背根神经节中的钙离子的内流,在神经中传导诱导痛感和疼痛样行为[14-16]。此外,其他证据表明,缺乏TRPV1受体的小鼠表现出减少的热毒性反应和辣椒素诱导的舔爪效应,运用膜钳片技术可验证在缺乏TRPV1受体的小鼠背根神经元中钙离子内流减少[17],这些研究可证实辣椒素和TRPV1在痔疮痛感的产生及疾病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3.3 辣椒素对神经纤维具有双重作用

研究表明辣椒素对神经纤维具有双重作用——致敏和脱敏。这两种效应的产生与辣椒素的剂量、摄入浓度有关,并产生极其复杂的药理作用。初次摄入辣椒素,作用部位会出现烧灼样的刺激感和伤害性热和化学品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局部形成一个敏感的疼痛刺激区域,同时引发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18]。辣椒素对伤害感受的影响不仅限于其产生疼痛的能力。事实上,高剂量或重复剂量的辣椒素会引起最初的疼痛感,然后是镇痛[19]。这种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的丧失不仅响应于热刺激,而且还响应于机械和化学有害刺激[20]。故我们可以思考,辣椒的摄入量是否与痔疮的严重程度相关,这方面的定性与定量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4 结语

总之,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辛辣可助涨火热邪毒,使湿热瘀互结于肛门,筋肉横解,诱发痔疮,故临床上多嘱患者清淡饮食。从西医角度来看,辛辣之品的代表辣椒中含有辣椒素,辣椒素及其受体通道(TRPV1)在诱导痔疮的疼痛和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当然,辛辣不是导致痔疮的唯一因素,故在临床诊治时应多方面结合,辨证论治。

猜你喜欢

辣椒素痔疮辣椒
辣椒也疯狂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辣椒之争
拣辣椒
改善痔疮五药膳
跟踪导练(3)
辣椒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TRPV1通路相关性研究
辣椒素预防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藏医学对痔疮的认识及其问卷调查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