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米品种70 年
2019-02-25李全衡
李全衡,张 平,陈 洁,胡 欣,郑 智
(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云南 昆明650031)
云南省是低纬度高原山区省份,属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都比较丰富,海拔较高,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深刻影响着种植业的生产条件和自然资源,使种植业的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品种资源丰富多彩,具有“立体气候”、“立体农业”的特点。玉米是云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省各县(市、区)由海拔几百米的江边河谷到3 100 m [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县)尼西乡]的高山均有种植,自2000 年以来已成为云南省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全省玉米种植面积70%以上分布在各地的中、高海拔山区和半山区,土壤条件差、耕作层浅、有机质和速效氮、磷含量低。选育和推广良种是农业生产上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推广良种对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1 1950-1978 年的“四自一辅”时期,搜集、鉴定、评选和利用地方良种,引进国内外玉米种质,开始研究玉米杂交优势利用
20 世纪50 年代,云南省与全国一样,主要执行良种普及计划,在全省进行了地方良种的搜集、鉴定、评选和利用,评选出一批高产、质优、适应性较广的地方良种。1974 年在全省又进行了1 次较大规模的玉米资源补充收集,同时进行利用研究。先后评选出武定“普照玉米”、元江“都督玉米”、罗茨“大白马牙”、施甸“李山头白马牙”、陆良“白团棵”、禄劝“二季早”、华坪“大白马牙”、漾濞“雪山早”、宣威“二白子”等,是20 世纪70 年代前云南各玉米主产区的主栽品种,也是70 年代云南玉米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的主要亲本。20 世纪50-60 年代就开始引进国内外温带玉米种质,如金皇后、门福5 号、W591、W153、HD311 等[2~3]。金皇后不论作为玉米品种直接用于生产,还是作为品杂种亲本或顶交种亲本生产上都起了很大作用。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开始利用玉米杂交优势,全省组配出一批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的品种间杂交种,当时大面积推广的有东杂1 号、云杂3 号、陆杂1 号、嵩杂1 号、会杂1 号、宣杂1 号等。60 年代在推广品种间杂交种的同时,引进省外或国外的双交种,由于这批双交种不抗大斑病,很快被其它良种取代。从1963 年起用优良地方品种分离自交系,但由于所用地方品种连续自交后生活力急剧下降、自身产量低、且配合力不高、株型差,因此很少在生产上应用。70 年代有选择地用地方品种相互杂交、或适当加入省外材料组成基础材料,再分离自交系。改革开放以来,从省外、国外引进大量的温带、亚热带、热带自交系、杂交种和轮回改良群体,在分离自交系过程中,有选择地用这些材料组成基础材料,再分离自交系,如云147、素4111、素湾1611。70 年代后引入了大量的国内外温带玉米自交系,如C103、MO17、自330、丹340、黄早四、许052、掖107、8112、5003、E28 等,还有一些热带种质如SSE-232、SC122 等[2,4]。
2 1978-1995 年的“四化一供”时期,坚持育、繁、推一条龙做法,育成新品种及时抓紧组织种子的生产繁殖和示范样板的推广
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以单交种为主,把引进和本省选育单交种或顶交种结合起来,“六五”期间组织了“云南省玉米育种协助攻关”,组织全省新选杂交组合和自交系在云南省南、中、北部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多点试验评价适应性和综合性状,这个多点试验延续到“八五”结束。20 世纪80 年代大面积推广了73 单交、中单2 号、丹玉6 号、京杂6 号、莫A 等单交种[2~4]。1978 年引进73 单交(77×330),1983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1981-2000 年累计种植面积48.62 万hm2,1983 年种植面积4.12 万hm2,为“六五”期间唯一的种植面积超3.33 万hm2的玉米品种。1980 年引进京杂6 号,1985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1988 年全省种植面积7.67万hm2、成为云南省首个年种植面积超6.67 万hm2的玉米品种,1983-2000 年累计种植面积61.13 万hm2。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单交种莫A 于1985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1981-1995 年累计种植面积13.29 万hm2。在推广杂交种的同时,还引进、示范了一批玉米群体改良品种,如墨白1 号、墨白94、引群80、素湾1号等。墨白1 号1983-2018 年累计种植面积143.2 万hm2、1996 年 种 植 面 积 最 多 达7.20 万hm2、2018 年0.86 万hm2,墨白94 号1986-2015 年累计种植面积38.05 万hm2,素湾1 号1988-2015 年累计种植面积32.54 万hm2[2]。1981-1985 年累计种植杂交玉米70.75万hm2、年种植面积上0.67 万hm2的玉米品种有13个共计33.47 万hm2。
“七五”期间,“玉米高产抗病优质杂交种、群改种选育及其种子生产技术研究”,实施种子“四化一供”、建立专业种子生产基地,改县县制种为基地制种、改分散制种为集中连片制种、改旱地制种为水田制种,开展专业生产,提高制种产量和保证种子质量。共育成的品种有靖单8 号、鲁三2 号、楚单五号、会单2号、会单4 号、通单201、白单交、鲁单1 号、三A 等[1~2]。“七五”期间全省累计种植杂交玉米129.83 万hm2,群改种35.92 万hm2。年种植面积上0.67 万hm2的玉米品种有15 个共计118.31 万hm2。1990 年全省98.99万hm2玉米平均单产2 835 kg/hm2,比1985 年提高133.5 kg/hm2。
“八五”期间,杂交玉米以高产、抗病、优质为目标,重点选用适宜南部地区和半山区、山区的组合,育成并通过审定的有楚单5 号、札单201、临改白、会单2 号、会单4 号、掖单13 号、晴三、鲁三2 号、靖单9号、8053、群单1 号、掖单51 等。1989 年2 月9 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迅速建立全省的良种基地。省负责‘两杂’骨干亲本的提纯和生产,以及州、市间调剂的杂交种、常规原种的生产;州、市负责亲本繁殖和所属县之间调剂的杂交种、常规原种的生产;县负责常规良种及部分杂交种的生产;国营农场、劳改农场有条件的也应建立种子基地,为本系统和当地农村繁育良种。大理、曲靖、楚雄、丽江、红河、昭通、昆明、保山等州(市)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要在优选组合,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上下工夫,搞好地区间种子调剂工作[3~4]。1994 年11 月24 日云南省农业厅在通海召开的全省种子工作会议。提出七条发展“两杂”制种的政策:“八五”重点抓好昭通、鲁甸、镇雄、曲靖、会泽、陆良、宣威、禄劝、姚安、弥勒、丘北、弥渡、永胜、昌宁、临沧、永德、墨江17 个交玉米制种基地。1995 年全省杂交玉米制种面积0.55 万hm2,生产种子1 574.69 万kg,种子自给率75%。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县制种面积0.32 万hm2,生产种子970.16 万kg。全省各级国有种子(站)在主要粮油作物种子经营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两杂”种子已经实现由县级以上国有种子(站)统一供种。杂交玉米推广重点放在山区和南部地区,加强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提高种子自给率,主要在南部红河、文山、思茅和临沧4 州(市)实施“三五”项目,即“用五年时间将上述4 州(市)33.33 万hm2玉米平均单产提高50 kg/667m2以上”。“滇南民族贫困山区191万亩玉米单产增产100 千克”项目获1996 年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991-1995 年全省累计种植杂交玉米238.69 万hm2、群改种73.29 万hm2;年种植上0.67 万hm2的玉米品种共33 个,合计240.92万hm2。扎单201 于1991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1991-2005 年累计种植面积44.44 万hm2,最高年份1998 年种植面积5.12 万hm2。会单4 号1992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1991-2018 年累计种植面积283.99 万hm2,1995年4.33 万hm2、1997 年10.54 万hm2、1999 年13.44 万hm2,1999-2009 年年种植面积在13.33 万hm2以上、最高年份2006 年种植面积18.58 万hm2、2018 年全省还种植2.53 万hm2。“鲁三2 号”1994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1991-2010 年累计种植面积27.05 万hm2,最高年份1997 年种植面积3.36 万hm2。8053 于1995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1994-2005 年累计种植面积14.25 万hm2,最高年份1997 年种植面积2.4 万hm2。
3 实施“种子工程”,加快玉米新品种选育应用
从1995 年起,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每年在全省实施十二项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种子部门参与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协作攻关,玉米方面,云南省农科院和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共同主持杂交玉米高产优质多抗新组合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育成保玉7 号、通单2 号、鲁单1 号、兴黄单892、楚白单4 号、通单202、云单1 号、罗单5 号、掖单3638、中单9409、云优167、楚单7 号等[2]。2000 年全省杂交玉米制种面积0.66 万hm2,生产种子1 938.54 万kg,面积上133.33 hm2的制种县13 个。精选玉米种子3 374 万kg、占82%,标牌销售玉米种子1 400 万kg、占34%。云南省农业厅在实施“三五”项目的基础上,在南部4 州(市)继续实施“玉米杂交化工程”,即“以推广玉米杂交种为中心,配套规格化种植,增施肥料、配方施用,种植绿肥,推广种子包衣技术等”,2000 年4 州(市)种植杂交玉米18.06 万hm2,平均单产4 942.5 kg/hm2,比当地种增产1 758 kg/hm2。农作物种子包衣技术应用快速发展。具有防治苗期病虫鼠、促进幼苗生长、促进农作物增产,还有利于种子市场管理。1989 年3 月从北京农业大学引进“13-1”、“混合剂”、“生长激素”3 种玉米种衣剂采取人工包衣玉米种子12 kg 在曲靖炎方试种,1990 年全省安排11 个点试种,从1995 年起连续多年列为省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1998 年全省101 个县(市、区) 种植玉米包衣种子30.07 万hm2,1999 年获云南省十二项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二等奖。2000 年玉米良种种植面积79.79 万hm2,其中杂交玉米种植面积68.02 万hm2,比1995 年扩大15.77 万hm2;杂交覆盖率65.6%,比1995 年提高12.61 个百分点。年种植面积上0.67 万hm2的玉米品种22 个53.16 万hm2。“九五”期间全省累计种植杂交玉米338.4 万hm2、群改种62.26 万hm2,年种植上0.67 万hm2的玉米品种47 个共323.41 万hm2。保玉7号1997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1996-2018 年累计种植面积50.76 万hm2,2005 年4.24 万hm2、最高年份2006年种植面积4.31 万hm2、2018 年0.79 万hm2。兴黄单892 于1998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1996-2017 年累计种植 面 积81.16 万hm2,1998 年4.05 万hm2、2000 年6.66 万hm2、最高年份2003 年种植面积7.15 万hm2、2017 年1.7 万hm2。通单2 号1997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1991-2004 年累计种植面积22.37 万hm2,最高年份1995 年种植面积3.09 万hm2。
“十五”期间云南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和玉溪市种子公司(站)共同承担云南省重点项目“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采用异地异季选择、梯度驯化等技术及种质导入轮回选择技术,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抗病性强、耐瘠性好、持绿期长等优点与温带玉米种质的感光性弱、丰产性强等优异性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适宜于滇南、滇西南种植的强优势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青食玉米杂交种、广适性优质普通玉米等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十五”期间,育成并审定42 个玉米品种,其中优质蛋白玉米品种3 个、优质鲜食玉米品种7 个、高油玉米品种1 个[2~4]。2005 年全省推广玉米良种90.24万hm2,上0.67 万hm2的20 个组合55.3 万hm2,其中省内11 个共37.54 万hm2、群改种7.98 万hm2。全省种植优质专用玉米50 万hm2。“十五”期间全省累计种植杂交玉米285 万hm2,群改种37.02 万hm2、年种植面积上0.67 万hm2的玉米品种37 个309.07 万hm2。2005 年全省玉米平均单产3 799.5 kg/hm2。宣黄单2 号2001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1997-2017 年36.54 万hm2、2005 年种植面积最大4.98 万hm2、2017 年1.01 万hm2;曲辰三号2004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01-2017 年21.36 万hm2、2017年0.67 万hm2;海禾2 号2004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06-2017 年17.34 万hm2;路单8 号2005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06-2018 年60.52 万hm2,2009 年3.76 万hm2、2010 年6.77 万hm2、2013年8.68 万hm2、2018 年3.54 万hm2;宣 黄 单4 号2005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06-2018 年32.43 万hm2、2018 年1.36 万hm2。
4 改革种子管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筛选玉米新品种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文件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06〕174 号)种子生产经营机构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剥离工作要在2007 年6月底以前完成。一要机构分开,二要人员分开,三要资产分开。2011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是确保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现代种业有利于发挥云南资源优势,满足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用种需求;有利于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政府主导、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坚持扶优扶强、坚持对外开放等基本原则。2011 年开始实施编码试验、育种单位不承担区域试验、滚动试验等,做到公正、公开、科学、效率,2011-2015 云南省审定101 个、其中省内企业55 个、省外企业33 个,2011-2015 年玉米良种671.85 万hm2,其中杂交玉米632.15 万hm2、群改种21.36 万hm2,上0.67 万hm2的玉米品种65 个390.24 万hm2。
“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种植杂交玉米469.97 万hm2,群改种32.42 万hm2、年种植面积上0.67 万hm2的玉米品种43 个340.41 万hm2。长城799 于2008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06-2017 年27.1 万hm2,2009 年3.55 万hm2、2010 年 最 大4.42 万hm2、2017 年1.27 万hm2;雅玉889 于2008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11-2018 年13.55 万hm2、2013 年最大2.69 万hm2、2018 年1.23 万hm2;云瑞88 于2009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2011-2017 年种植面积8.58 万hm2,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种植杂交玉米632.15 万hm2,群改种21.36 万hm2、年种植面积上0.67 万hm2的玉米品种65 个390.24 万hm2。西抗18 于2011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14-2018 年14.06 万hm2、2018 年6.75 万hm2;五谷1790 于2012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13-2018 年22.13 万hm2、2018年4.43 万hm2;胜玉6 号2012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 面 积2011-2018 年4.05 万hm2、2018 年1.19 万hm2;云瑞999 于2012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2017 年种植面积0.73 万hm2;京滇8 号2013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15-2018 年5.26 万hm2、2018 年1.30万hm2;“纪元8 号”2014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13-2018 年4.86 万hm2、2018 年1.12 万hm2;康农2 号2015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17 年0.99 万hm2、2018 年2.59 万hm2;罗单566 于2015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17 年1.51 万hm2、2018年1.90 万hm2;秋硕玉6 号2015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17 年0.95 万hm2、2018 年1.41 万hm2;华兴单88 于2015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17年0.67 万hm2、2018 年0.91 万hm2;罗单299 于2015年通过云南省审定,种植面积2017 年0.95 万hm2、2018 年1.84 万hm2;云瑞505 于2014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2015 年在会泽县者海镇石河村百亩核心高产示范区平均单产16 981.05 kg/hm2,创全国海拔2 000 m以上玉米种植区高产纪录[5~7]。
2015 年11 月4 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15 年11 月6 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完善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通知》(农办种〔2015〕41号),2016 年农业部修改并发布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云南省紧密联系实际,及时制定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规章制度,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6 年制定了《云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确定了特殊用途品种类型,现阶段特殊用途玉米品种类型范围有7 类:鲜食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和笋玉米)、青贮饲料玉米、爆裂玉米、高淀粉玉米[粗淀粉(干基)含量≥75.0%]、高油玉米[粗脂肪(干基)含量≥7.5%]、高赖氨酸玉米[赖氨酸(干基)含量≥0.4%]、高维A 玉米(维生素A 含量≥15 μg/g)。云南省种子管理站2016 年底开始受理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体试验申请,2017 年3 月《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规范启动云南省同一生态区引种备案工作。2018 年4 月《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关于印发云南省稻、玉米、小麦和大豆品种试验管理办法的通知》,2017-2018 年启动联合体试验70 组、参试品种676个,批准特殊类型玉米品种自主试验15 组、参试品种31 个。2018-2019 年批准引种备案品种350 个,2016-2018 云南省审定98 个、其中省内企业60 个、省外企业23 个,2019 年审定联合体试验品种226 个、自主试验3 个、省区试28 个。2017 年种植484 个杂交玉米品种145.65 万hm2、面积上0.67 万hm2的玉米品种45 个69.47 万hm2。云南林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路单3 号2017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2017 年种植面积2.06万hm2。
1978 年以来,最高年推广面积过3.33 万hm2的玉米品种有73 单交、京杂6 号、墨白1 号、会单4 号、扎单201、麒引单1 号、中单2 号、鲁三2 号、兴黄单892、宣黄单2 号、海禾1 号、扎单202、路单8 号、宣黄单4 号、长城799、正大615、五谷1790 和红单6 号;最高年推广面积超过6.67 万hm2的玉米品种有京杂6 号、墨白1 号、会单4 号、兴黄单892、路单8 号和西抗18;最高年推广面积超过13.33 万hm2的玉米品种仅有会单4 号。
5 未来云南玉米种业的重点为围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种子是农作物的起点,种业是农业的基石,要牢记习总书记“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时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市场需求已经从保证数量向质量优先转变,农作物的产量不再是评价品种的唯一指标。对农民而言,品质和产量2 个因素将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大力开展新品种观摩推介活动,加快实现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
5.1 继续搞好品种试验
坚持以省种子管理站组织试验为主,以试验能力为基础拓展试验渠道,加强田间考察工作,协助管理好国家级稻品种试验云南试验点工作。多渠道、多层次筛选稻新品种。
5.2 强化新品种展示、示范
多年实践证明,坚持试验示范审定推广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效能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修订的《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实施以来,合法进入市场的玉米品种数量大大增加,仅2018 年至今的合法云南省玉米新品种就有725 个,大大增加了用种者的选择难度。新品种展示、示范,是试验过程的延伸以及与推广过程的有效衔接,既是对区域试验结果的进一步验证,也起到对区域试验结果的补充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发现问题、探索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总结、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品种展示、示范是品种宣传推广的有效手段,对企业和百姓及时了解品种有好处。要把新品种展示和示范作为种子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成为向社会推荐主导品种的重要依据,县级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开展审定的品种展示、示范工作,要积极编制辖区内品种布局区划,开展品种展示与安全测试,建立品种展示与安全测试基地,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有选择、有计划地进行品种展示、示范,筛选出最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5.3 加快品种撤消审定
及时淘汰无利用价值和有严重种性缺陷的品种。可以有效地避免农民选择品种的盲目性,增加针对性,有利于广大农民选择优良品种,可以保证用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