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江州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2019-02-25范正宽阿普前胡新才波碧芳李诚忠余学花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叶怒江州叶枯病

范正宽,阿普前,胡新才,波碧芳,李诚忠,余学花

(怒江州植保植检站,云南 泸水673100)

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已成为怒江州水稻的重要病害。2000 年以来该病在该州表现出发病率高、发病面积大的特点。在防治措施上笔者采取以预防为主,通过水稻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结合化学防治,从而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程度和危害。

1 发病原因

1.1 发生的地理与气候特点

水稻是怒江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 666.67 hm2左右。怒江州地处低热、高温多雨地区,土壤肥沃,海拔落差大,年平均气温16.8~20.1℃,年平均降雨量1 787 mm,1 年1 熟制,全州杂交水稻占水稻种植的60%。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

1.2 品种因素

由于本地长期种植汕优、Ⅱ优系列等老品种,造成作物的抗病性降低,有利于水稻白叶枯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突发和连片发生,易造成该病的流行危害。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公、私经营,使种子生产和经销形成多样化,有的品种还没进行试验、示范,销售部门就大力推广新品种的种植,存在未审先推的状况;其次是种植农户购种多渠道,许多农户从周边市(县)随意购种子到本地种植,致使品种繁多,也为病害的传入埋下了隐患。

1.3 栽培管理因素

一是田间栽培肥水管理不到位,农户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发展种植的较少,长期形成只重视种植不重视管理的生产模式;二是由于发生地农户习惯偏施氮肥,施用氮肥过多、过迟、过于集中,特别是穗肥施用不当,使植株疯长,株行间密蔽,通风透光不良,叶片浓绿柔嫩,植株的抗病力就会减弱;三是农户多采用大田串灌、漫灌,直接促使病害传播,而稻株长期浸泡在深水中,对发病影响更大,这主要是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侵染,深灌还能增加土壤有毒物质的积累,促使稻株抗病力下降,拔节后深灌发病更严重。

2 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症状

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蘖期受害最重,各个器官均可染病,叶片最易染病。其症状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种抗病性、环境条件有较大差异,常见的有3 种类型[1~2]。

2.1 叶枯型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变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则波纹状。感病品种上病叶灰绿色,失水快,内卷呈青枯状,多表现在叶片上部。

2.2 急性凋萎型

苗期至分蘖期病菌从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维管束时易发病。主茎或2 个以上分蘖同时发病,心叶失水青枯,凋萎死亡,其余叶片也先后青枯卷曲,然后全株枯死,也有仅心叶枯死。病株茎内腔有大量菌脓,有的叶鞘基部发病呈黄褐或褐色,折断用手挤压溢出大量黄色菌脓。有的水稻自分蘖至孕穗阶段,剑叶或其下1~3 叶中脉淡黄色,病斑沿中脉上下延伸,上可达叶尖、下达叶鞘,有时叶片折叠,病株未抽穗而死。褐斑或褐变型抗病品种上较多见,病菌通过剪叶或伤口侵入,在气温低或不利发病条件,病斑外围出现褐色坏死反应带,病情扩展停滞。

水稻白叶枯病造成的枯心苗在分蘖期开始出现,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 层叶出现失水、卷筒、青枯等症状,最后死亡。白叶枯病形成枯心苗后,其他叶片也逐渐青枯卷缩,最后全株枯死,剥开新青卷的心叶或折断的茎部或切断病叶,用力挤压,可见有黄白色菌脓溢出,即病原菌菌脓,区别于大螟、二化螟及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2.3 黄化型

黄化型症状不多见,早期心叶不枯死,上有不规则褪绿斑,后发展为枯黄斑,病叶基部偶有水浸状断续小条斑。天气潮湿或晨露未干时上述各类病叶上均可见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很易脱落。

3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概况

根据不同水稻品种和稻田发生水稻白叶枯病海拔的高低,以及水稻从孕穗期到齐穗期等不同生育期均有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时进行田间调查,掌握田间发生动态、发生程度、发生面积,分析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农用物资等技物配套情况。

3.1 发病区域的品种调查和抗性分析

怒江州发生水稻白叶枯病的主要水稻品种有汕优63、Ⅱ优725、Ⅱ优162,少量发生的水稻品种有岗优22、岗优157、岗优883 等,这些品种由于长期种植均为感病品种,抗病能力弱,抵抗力差,只要温湿度适宜就会发生、流行。

3.2 发生危害特点

3.2.1 扩展蔓延速度快

2015 年6 月20 日在怒江州泸水县上江镇发现有白叶枯病发生,当天发病中心仅2 m2,1 d 后扩展到13 m2,10 d 后扩展到享有同一水源的5 000 m2稻田,同时向相邻地块扩展蔓延,30 d 后在最初发病地块下游近36 hm2稻田全都发病,只是发生程度不同。病害在田块间扩散蔓延主要是水流,借着水流极大增加了传播速度。

3.2.2 随着后期生育期的变化,白叶枯病的发生也呈扩大和危害加重的趋势

白叶枯病发病生育期从全州多年数据看,从孕穗期提前到分蘖盛期,其发病叶率由初期的1%~5%到孕穗期的22.4%~61.9%,病情指数由发病初分蘖盛期的0.12~0.28 到破口期的10.1~22.02,随着后期生育期的变化,该病的发生也呈扩大和危害加重的趋势,及时抓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若不及时防控,到抽穗期水稻发病危害就较严重,会给水稻生长造成较大影响。

3.2.3 发生危害后果严重

水稻白叶枯病的危害首先体现在对水稻产量上。一般水稻白叶枯病发病地块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可在50%以上。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时期越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越大,其中齐穗以前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减产率高达53.6%;齐穗期至乳熟期发病对产量的影响次之,可减产34.8%~42.3%;进入蜡熟期后发病,减产19.7%~29.6%。

除了引起减产以外,水稻白叶枯病还会导致出米率下降,稻米品质降低。发病对水稻授粉没有影响,主要是影响籽粒的灌溉成熟,导致出米率下降。

4 综合防控技术

4.1 做好植物检疫

新稻区发病以种子传播病菌为主,因此凡是从外地调入的种子必须进行调运检疫,调入的种子必要时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可做种用;当地繁种必须进行产地检疫合格后才可做种用。对于已经发病的田块,应立即封闭进排水口,对发病地块的植株做全面销毁处理,包括稻杆等病残体。

4.2 建立防治区长期定点观测点,做好监测预报工作

为了开展大面积防治工作,解决当地农户多年以来形成的只管种不重防的思想,增强农户的防治意识,笔者所在单位建立了长期定点观测点3 个,每个点每隔7 d 进行1 次观测记录,做好水稻白叶枯病监测工作,及时发布预报,并将观测记录情况和预报及时向州农业局汇报,统一防治思想,时时掌握田间第一动态,建立防治预案。

4.3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制度

选用适合当地的2~3 个主栽抗病品种。目前适于怒江州的比较抗病的品种主要有汕优多系1 号、滇籼13 号、滇籼14 号,滇粳糯39 号,滇粳40 号等。另外,通过对发病地块进行与旱田作物1~2 年的轮作,就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4.4 实行单排单灌,加强水肥管理

水层管理首先要改以往串灌为单排单灌,达到控制病害蔓延的目的。其次,大田应浅水勤灌,严防串灌、漫灌、深灌,杜绝病田水流入无病田里。

施肥管理方面,大田要施足基肥,及早追肥,巧施穗肥,不偏施氮肥,氮、磷、钾肥及微肥要平衡施用,否则会使稻株贪青徒长,致使抗病减弱。实践证明,采用富含氮、磷、钾腐殖酸及硅、硼、铜、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复混的新型有机专用肥,既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肥要求,又能使稻苗稳生健长,提高抗逆能力。

4.5 加强宣传和防治技术培训

在病害发生初期和水稻生长的各个关键时期,怒江州各级植保、农技人员深入到发生的村、社、小组等地,对乡村干部和农民开展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和防治技术田间现场培训,发放防病宣传资料,使农民和乡村干部掌握该病的防治技术,选择最佳防治适期施药,合理选用农药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4.6 抓好药剂防治

药剂预防是控制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关键。种子处理选用30%菌逃WP 1 500~2 000 倍液浸种消毒;在插秧前用30%菌逃WP 1 500 倍液叶面喷雾;抽穗以前(即发病前)发现中心病株后,可用20%叶枯宁(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5 kg/hm2兑水750 L/hm2喷洒,用叶枯宁防效不理想时,可在施用叶枯宁同时混入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4 000 倍液或强氯精2 500 倍液,防效明显提高。此外,还可选用10%氯霉素1.5 kg/hm2或70%叶枯净(杀枯净)胶悬剂1.5~2.25 kg/hm2、25%叶枯灵(渝-7802)可湿性粉剂2 625~3 000 g/hm2,兑水750~900 L/hm2喷洒。也可在5 叶期和水稻移栽前5 d,各喷中生菌素500 倍液1次或用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消菌灵)375~75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

猜你喜欢

心叶怒江州叶枯病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怒江州通过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省级初验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分期播种对西藏甘蓝型油菜心叶出叶速度的影响研究
作品赏析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条纹叶枯病香粳品种‘沪香粳106’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硅对水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白叶枯病抗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