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贵州民族医药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的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9-02-25付凌云甘诗泉肖潮达沈祥春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药学院医科大学贵州省

陈 妍,付凌云,潘 迪,甘诗泉,肖潮达,沈祥春

(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其重要的社会责任[1]。我国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适合我国社会医药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2]。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区域医药经济相结合,才能具有强大的动力与活力,从而全面驱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平台的发展[3]。

贵州医科大学作为建校80年的区域医药院校,药学院是贵州省高校最早建立和培养高级药学人才的学院。经过40年的建设,围绕研究贵州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形成了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已形成了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我省药学最具影响的特色学科之一。为实现“继续满足我省医药卫生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为贵州乃至西部高等药学教育提供智力支撑”的目标,近年来我院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1 结合贵州省情明确药学研究生的办学思路

贵州省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物资源,素享“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誉,中药材品种资源有4 802种,占全国中药材品种总数的40%左右, 位列全国第二[4]。此外,贵州省制药产业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增长的五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主导产业之一[5]。但贵州省制药行业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制药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值低、生产效益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6]。因此,贵州省的制药产业发展亟需大量的药学研究型人才。虽然近几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一些高层次药学人才,但是人数有限,省内制药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主培养的地方高技术高层次药学人才。基于此,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确立了“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服务社会,坚持以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方向,开拓适应贵州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思路,把药学专业建设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品牌专业和贵州省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提升贵州省药学从业人员素质,为贵州乃至西部高等药学教育提供智力支撑。

2 增加了符合地方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与研究方向

以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学科方向特色为指导,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并为地方经济服务,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在巩固和发展药学学科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了特色课程和特色专业方向的建设。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贵州省情》《中药民族药研究进展》《贵州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贵州省杜仲产业技术路线图》等选修课程。在研究方向上,结合药学院自身研究特点,凝练学科特色,在原有的药物制剂、天然产物资源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药物代谢与代谢组学、药理学等6个研究方向上,增设了5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天然药物效应机制及安全性评价、天然药物效应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民族药资源品种品质研究、天然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中药民族药药物代谢与代谢组学等。

3 建立了符合贵州民族医药发展的学科和研究平台

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中药民族药总产值位列全国前五位,但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国内医药市场上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贵州省迫切需要依托民族医药的崛起,迅速提升中医产业竞争力,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7]。为满足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发展,2013年和2015年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先后获增设了基础医学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民族药药理学博士点和民族药药代动力学博士点,并在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增设民族药效应物质基础与机制研究的博士后培养方向。该博士点围绕我省中药民族药传统名方经方、特色药材、民族药作用机制开展了深度的系列研究。此外,在政府、企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建立了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中心、贵州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中药民族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贵州医科大学分析检测中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药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总体说来,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区域民族医药特色的科学研究体系,并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平台,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科技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4 建立了产学研教学科研合作基地

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先后与贵州省40多家制药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集药物研发、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成果推广应用于一体的产学研教学科研基地。实现了企业、学校及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合作模式[8]。对于企业而言,学院的导师和研究生为企业存在的中药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系统综合开发与利用资源有效性不完全,中药、民族药研究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全面提升民族药的制剂技术、物质基础、效应与毒性分析,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民族药大品种的升级改造。对于学校而言,与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践基地、增加了横向科研课题、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与解决企业实际的需求和困难,提高了自身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能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 以便更好地进行未来的职业定位,提高就业率。

通过校企合作,目前完成了30多个贵州苗族药品种地标升国标,60多个新药品种的药理毒理研究。完成了艳山姜、大蝎子草、头花廖、紫金莲等40多个地方标准特色药材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缬草类、黔产太子参、艳山姜、薯莨、黔产半枝莲、苗药吉祥草等30多种药材的仿野生栽培示范与品质评价研究、药材种质资源与鉴定、化学成分与质量标准研究。帮助贵州省制药企业获国家中药新药证书和临床批件等30余项,并获得或申请与中药民族药相关的发明专利32项。产学研教学科研合作基地的建立为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品研究与开发以及制药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5 积极开展深度的国内国际交流合作,鼓励研究生广泛参与学术交流

过去贵州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到省外、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很少,学生的视野较窄,研究思维和科研视野较为局限。此外,省内自主培养的研究生质量社会认可度也不高,普遍认为其基础差、创新能力不强、对外交流能力缺乏。基于此,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与国内国际知名大学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包括聘请海外知名学者担任研究生的兼职导师,近5年来共聘请了15名兼职导师,提升了导师队伍的学术能力与社会影响力。此外,在双语教学、国际会议、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生等方面也进行了国际合作,不断为研究生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培养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药学人才。近3年来我院培养的研究生能够到香港、澳门以及国外等地继续攻读博士或博士后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已有5人分别在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和日本宫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外约10%的硕士研究生能获得省外985、211工程院校的博士学位,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我院还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加强交流学习,学生能较早地在探索性的学术氛围中受到熏陶,不仅能站在国内学术前沿,也能站在国际前沿上开展课题研究。与此同时为加强研究生对专业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的了解,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创办了药苑飘香大讲堂,邀请了多位校内外专家或企业家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或药品研发成果进行前沿讲座。每学期至少开展8~10次前沿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综述、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这些讲座在使研究生学习了本学科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的同时,并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有了一定的把握,熟悉了相关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体系,使整个专业知识结构得到系统优化,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6 提高论文撰写能力,严格审查学位论文质量

科研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和探讨,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论文,也是科研成果产出和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能否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也是评价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9]。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加强对论文质量的监督力度,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10]。虽然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更强调为地方需求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但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方面仍然从严要求。2012年以前,贵州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和科技论文撰写基本功不足,发表科技论文的比例很低,硕士研究生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率不到20%,博士研究生SCI论文发表率不足30%,学位论文水平参差不齐。自2013年以后,药学院开设了有关科技论文撰写的系列课程和讲座,深入浅出地教导研究生如何撰写论文。在学位论文管理方面,药学院除了执行学校制定的《贵州医科大学学位论文抄袭剽窃及弄虚作假处理办法》,通过“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和“学位论文双盲抽查评审”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关外,同时成立了研究生答辩督导组,随机对答辩过程和论文进行抽查,严格审查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对研究生论文的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2016年和2017年药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比例分别是80.1%和95.8%,博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比例均达到100%,在2016年教育部抽查学位论文的评审中药学研究生的合格率为100%。

7 结语

总体说来,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围绕地方医药卫生产业发展的需求,形成了符合贵州省经济需求的、中药民族药发展战略的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研究生成长和成才规律与地方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相融合,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多年来为贵州省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支持。

猜你喜欢

药学院医科大学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医科大学总医院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金铁锁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HSCCC-ELSD法分离纯化青葙子中的皂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