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沙坪坝的田野上

2019-02-25

中国公路 2019年1期
关键词:沙坪坝路长交通委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梁至土主公路文化长廊。 刘正林/摄

在中欧班列(重庆)零公里起点,一条公路蜿蜒而上,沿线布置驮运、船运、自行车、汽车、高铁列车等交通运输雕塑,红叶石楠、木春菊、硫华菊等花卉点缀其间。公路防护栏悬挂的彩色轮胎,弯道处铺设的彩色抗滑薄层,红绿相间,格外抢眼。

徜徉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至中梁镇的农村公路上,犹如进入交通运输博物馆,让人深有“步行五公里,穿越五千年”之感。

“一路三站一场”

2018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沙坪坝区计划以中梁镇、曾家镇为重点,建设100公里“四好农村路”,集中建设“一路三站一场”公路基础设施。

“一路”即建设“一路一品一景”,每条路选取一种主打树种,配套太阳能或风能路灯、安全护栏、标识标线、彩色抗滑薄层等设施,形成美丽公路景观带;“三站”是建设镇街中心公交首末站、功能丰富的村级微型公交首末站、风貌鲜明的公交途经站;“一场”即在县乡村道沿线、院户聚集地、重要路口等处,建设集公交候车、公厕、游客休闲观光、特产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停车场。

目前,已在中梁镇、歌乐山、西永劳动村、青木关等建成并运营场镇中心公交首末站。首末站配备售票厅、候车厅、物品安检和停车场等设施。同时,新建成行政村港湾式公交途经站20个、农村公交招呼站27个。

“农村公路不仅要‘建设好,能通车’,而且要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建成文化路、产业路、旅游路、信息路。”沙坪坝区交通委负责人介绍,区交通委遵循需求导向原则,注重“三个结合”,建设标准化农村公路,使之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态宜居完美结合,重点建设好农村“三路”——乡村产业路、生态观光路、院(户)通达路。

乡村产业路,就是以“交通+旅游+农业”为向导,布局建设旅游路、产业路、农业园区路,使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基地与城市消费市场连为一体,实现产业产品“直通”。目前已经建成的曾家镇园区路,中梁镇北金路、后槽路等就是其代表作。生态观光路,是以推动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和保障农民公交出行为导向,以三级公路为主要载体,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同步配套建设,包括公路公厕、土货交易市场等丰富功能的公交站。院(户)通达路,是以20户以上村民聚居区出行为导向,建设路基宽度5.5米以上,并在具备条件的地方配套太阳能路灯等设施。

沙坪坝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显示,2018年至2020年将建设通组公路270公里,20户以上村民聚居区院(户)公路通达率100%。

“产业规划到哪里,公路就修到哪里。”今年1月,区交通委围绕“三路”建设,启动曾家镇虎峰山环线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对破损路面进行油化,同步完善标志标线设施。

目前,该路提档升级工程已经完成。接下来,将进行路肩提升、边沟斜填等改造,栽种石楠、梨树、桃树等进行绿化美化。还将打通虎峰山村至九龙坡金凤镇的“断头路”,连通虎峰山与九凤瑶池景点。

“一路一档一长”

“一路一长”,就是谋划公路“路长制”,以“路长制”实现“路长治”,着力打造畅、安、舒、美公路环境。

区交通委员会已经选择1条国道、3条省道进行“一路一长”试点,即从委机关、区公路养护中心、重庆沙坪坝交通实业总公司的党员、团员及业务骨干中,确定4名路长。接着,将加以推广,实现“一路一长”,设置“路长”铭牌。

“路长制”怎么运作?沙坪坝区交通委员会思路是,建立总路长、路长和路段长三级“路长制”,党委挂帅、党支部实施、综合管理。即区交通委成立“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和总路长,其他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委各科室和各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建设、管养、运营、应急等4个工作组。

总路长负责每季度主持召开“路长”工作会议,小结和布置工作,研究疑难问题;开展年度工作总结、考核、表彰;评估实施情况,完善工作方案及相应制度。

路长负责协调监督公路基础设施及附属设施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宣传,每月至少巡查一次;协调监督公路安全应急管理,牵头收集恶劣天气下负责路段预防性巡查情况,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置突发事件;每月向总路长书面报告负责路段建设、管理、养护、运输情况;牵头收集公路“一路一档”变动信息和公众意见建议,及时报告相关工作组,由工作组汇总更新公路档案信息。

路段长负责该路段日常巡查监督,收集村民对公路建设及运营的意见建议,并及时报告路长。路段长是在路长领导下依行政村设立,原则上“一路一村一路段长”。

“一路一档”就是建立公路档案信息大数据,实行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营运四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公路名称、行政等级、起止点、途经街镇、里程、路基宽度、沿线服务产业、道路景观花草、公交线路及站点等信息。目前,区交通委员会已经完成全部县道的公路档案信息收集,接下来在普通国省道、弄村公路中全面推进。

待全区公路档案信息收集完成,将借助“互联网+”,开发全区公路档案查询系统,方便广大村民实时查询公路相关信息。同时,正在构想将公路档案和路长信息连同沿线吃、住、游、购、娱等旅游信息全部“上网”,制作二维码,张贴在公路沿线,用于社会监督和导航导游,游客只需扫一扫,便能详知路情和旅游信息。

“一路一品一景”

建设是基础,管养是关键。沙坪坝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具体要求是“一路一景,一路一品”。

在曾家镇横贯虎峰山、白林等几个村,全长7.6公里的园区路,“一头接城,一头连山”,全线沥青路面,黑得发亮,路两旁清一色的水杉树,直直挺立。两侧,各是2米宽的绿色骑行车道,1.4米宽的红色人行道,集车行、骑行、跑步、漫步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构成“一快一慢”的通行、运动、景观特色公路。沿着这条路,小果园、蔬菜园、采摘体验园、垂钓池等现代农业风声水起,7101美术馆、美丽乡村院落、民宿等热门产业纷纷聚集。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梁镇歌乐山国际慢城公路,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公交车行驶。张成勇/摄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梁至土主公路,普照寺土货集市。 何超/摄

根据农村公路沿线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区交通委在每条路或选取一个主打树种,对公路沿线进行绿化美化,或确定一个文化主题,在重要节点路段建设公路特色文化景观,把农村公路打造成为特色路、文化路、景观路和旅游路,使之成为沙坪坝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

沙坪坝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统筹力量,全面主导,制定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建立区、镇、村公路三级管理服务体制。该办法明确:区政府是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责任主体,区交通部门负责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具体管理及指导;区公路养护机构负责县、乡道公路养护,监管村道公路养护;各镇街统一设立“农村公路办公室”,负责本辖区乡、村道公路建设和村道公路养护和管理;各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支持配合本村公路建设,确定1名至2名“农路员”,从而实现了全区公路“应养尽养”。

2017年以来,沙坪坝结合区情,对农村公路养护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包括材料供应和养护工人,全部通过招投标产生,确保清扫保洁、绿化管护专业化、规范化。同时,为保障全区956公里村道公路养护作业,养护经费在市里补助标准基础上,区政府自筹资金,每公里每年补助2000元。

“从家门到车门”

在旅游旺季,每天上午,一辆辆红色车身、载着“放归歌乐,漫品生活”乡村旅游休闲理念的T009路观光公交车,都会从中梁镇公交站场游客集散中心驶出,驶往歌乐山国际慢城。T009路将海石公园、荷塘悦色、太寺垭森林公园、蓝莓谷等沿线景点串珠成链。

在游客集散中心,游客只需购买10元定制车票,即可在当日24小时内无限次往返该线路各景点。

“2018年6月1日观光公交开通当天,迎来5000余名游客,是开园以来接待游客最多的一天。”中梁镇龙泉村七彩祥耘开心农场负责人李伟说,随着旅游观光公交的开通,农场生意也跟着火了起来。

T009路观光公交的开通,只是沙坪坝农村公路“运营好”的一个缩影。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2018年,经过沙坪坝区交通委协调,西部公交公司开行了“长江索道—磁器口”“重庆西站—磁器口”等多条都市观光公交线路。下一步将季节性开行曾家镇观光采果、乡村民俗游等观光公交线路。

公交车开行,不但为乡村旅游带来了人气,聚集了财气,而且打通了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如今,青木关镇四楞碑村、西永劳动村村民出行,也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乘坐公交车,实现晴天雨天一双鞋“零换乘”。

沙坪坝不仅全面实现了全区66个行政村公交“村村通”,还实现村民2公里内“从家门到(公交)车门”全覆盖。为此,区交通委实行农村公交冷僻线路运营补贴,真正做到城乡公交“同城、同车、同价、同服务”,而且农村公交实行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同的“1小时免费·优惠换乘”惠民政策,广大村民出行成本明显降低。

2018年,沙坪坝相继在中梁、歌乐山、曾家等镇,开通鲜活农产品销售、农家乐专线、赏花摘果观光等特色公交线路,日均开行班次10个以上,为助推农民增收、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公交化服务。同时,正在推进公交线路向虎峰山景点延伸。目前,全区农村公交线路达到75条,营运公交车870台。到2020年,沙坪坝区将实现村民1公里内“从家门到(公交)车门”覆盖率达到85%。

猜你喜欢

沙坪坝路长交通委
“小贝厨房”日记
人物志
高铁开进沙坪坝
沙坪坝
浙江:启动建立路长责任制
重庆沙坪坝区众创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北京交通委发缓堵成绩单
市民起诉上海交通委:选择拍卖主办方的信息应公开
脚比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