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虫纹鳕鲈工厂化养殖技术
2019-02-25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张志山
文/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 张志山
虫纹鳕鲈俗称为墨瑞鳕、河鳕、东洋鳕、淡水鲈鱼。在我国一般称之为虫纹鳕鲈、虫纹石斑鱼。主要分布于澳洲东南部墨瑞达令河流域,体长一般55~65厘米, 最大个体可达1.8米。虫纹鳕鲈的温度适应范围在4~40℃。最适合生长温度为23~32℃。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养殖1周年个体重可达0.5~0.6千克,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鱼体呈纺锤形,头后部稍隆起口端位,口裂大。肉眼观体表似无鳞,以手触之光滑,实际体被细小而密的栉鳞。体两侧有似虫纹状的花纹,体背部两侧呈黄黑色,腹部色浅呈黄白色,体型及体色极其美丽。虫纹鳕鲈肉质嫩白,细腻而结实,肌间刺很少,被誉为澳洲淡水珍品,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淡水鱼类。
我院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虫纹鳕鲈亲本200组,苗种10万尾,试验养殖6.67公顷,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到400千克,667平方米效益达到8000元,并对其生物学习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其养殖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认定该鱼可在我国进行规模化发展。
人工繁殖技术
亲本培育 在春秋季强化培育,使用高蛋白配合饲料,按“四定”原则投喂,定期更换养殖水体,保持清新的水质。
亲本选择 选择体表无伤,体色正常,游动迅速,健壮的个体作为亲本。雌鱼体重6~8千克,雄鱼体重3~4千克,雌雄比例1∶2。
人工繁殖 在鳕鲈6~8月繁殖季节,挑选60立方米的产卵池,将自制的孵化筒彻底消毒后放置其内,每池8个,保持微流水,微泡增氧,顶部挂置遮阳网,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采用LRH-A和HCG胸鳍基部注射,雄鱼是雌鱼计量的一半,雌雄比例1∶2。
工厂化养殖
我院采用的是循环水养殖类型,养鱼车间为双跨单层结构,跨距12米,砖混墙体,屋顶断面为拱形。屋顶为钢架,顶面采用透光玻璃钢瓦,内置双层深色可收放保温层,室内照明度晴天中午不超过2000勒克斯。
苗种养殖 根据鳕鲈喜静,怕光,吞食运动中饵料的习性,苗种培育一般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刚孵化出来的鱼苗到体长3厘米):选择4立方米的培育池,微泡增氧,前期投喂消毒过的轮虫卤虫,体长达到2厘米后,驯化升索育苗配合饲料S1-S3,采用自动投饵机加灯光诱食法,做到多次,少量,定期清理残饵粪便。第二阶段(体长3~8厘米.):选择20立方米的玻璃钢瓦培育池,强化投喂升索育苗配合饲料S5-S8,蛋白含量45%以上,每天投喂6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投喂时应注意多次少量,让苗种充分摄食。
鱼种养殖(体长8~30厘米):选择60立方米的培育池,投喂升索成鱼配合饲料P1-P5,每天4次,每次时间不少于20分钟。
成鱼养殖(体长30厘米以上):选择60立方米的培育池,投喂升索成鱼配合饲料P6-P8,每天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20分钟。
疾病防治 (1)小瓜虫病。多发于体长小于3厘米的幼鱼阶段。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或鳃组织后,引起组织增生和发炎,并产生大量的黏液,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囊疱,病鱼反应迟钝,游于水面。因幼鱼期的培育池较小,可采用加温的方法,将水温提升到28℃以上可预防小瓜虫病的发生。如果水温达不到,可用1克/立方米亚甲基蓝全池泼洒,隔1天再用1次。第4天用滨阳优碘0.3毫升/立方米全池泼洒,预防细菌感染。
(2)斜管虫病。多发于体长大于10厘米鱼种期和成鱼期,寄生在体表和鳃上,造成体表分泌大量黏液,呼吸困难,病鱼游动缓慢,体表黄色退成灰白色。可用0.4毫升/立方米的斜管必克全池泼洒,隔一天再用一次,第4天用滨阳优碘0.4毫升/立方米全池泼洒。
(3)烂鳃病。分为寄生虫引起的烂鳃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烂鳃。寄生虫引起的烂鳃应该先杀虫后杀菌。鳃丝发白腐烂,常带有污泥,病鱼体表退黄变灰白,常离群独游。
预防方法,鱼种期用滨阳优碘0.3毫升/立方米全池泼洒,成鱼期用滨阳优碘0.4毫升/立方米全池泼洒。治疗方法,鱼种期用滨阳优碘0.5毫升/立方米全池泼洒,成鱼期用滨阳优碘0.6毫升/立方米全池泼洒。
(4)锚头蚤。锚头蚤寄生的病鱼,焦躁不安,鱼体消瘦。预防方法,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治疗方法,如果数量比较少,可以用镊子夹掉,然后涂抹1%的高锰酸钾。如果数量较多,可以用1.5×10-6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