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题医匾趣话
2019-02-24钟芳
钟芳
匾,古时称额,故亦称匾额,是为题有颂扬或命名内容文字的横额,一般挂在厅堂或门亭上。匾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展示了书写者的深厚书法功底,烘托出拥有者的地位和崇尚的文化底蕴。各种匾额一般多由名人或文人泼墨题写。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开创者,在他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曾有过一段极其短暂的行医生涯,并不广为人知,尤其是他还曾为两名中医学家题匾,在医德史上传为佳话。
1916年,孙中山先生视察绍兴,陪同前往的胡汉民突然患上了赤痢,腹泻不止。他们就找当地名医裘吉生医治。孙中山是西医出身,他见到中医,心中不免有些怀疑。裘吉生胸有成竹,立刻代其配药,煎好草药,将药汁装入玻璃瓶,每次服用一格,日服三次,犹如西医药水。胡汉民照此服用了一剂,就痊愈了。孙中山非常高兴,手书“救民疾苦”四字相赠。
国父题词赠送裘氏,一时传为美谈。绍兴文人刘大白也拟了一联相赠:“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横额“集腋成”,合在一起即隐含“裘吉生”三字。裘吉生是一代名医,从事临床50余年,医术高超,屡起垂危,临证经验堪为医者借鉴。
1929年,汪精卫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取缔中医案”,激起全国中医界的愤怒。事关国计民生,至为重大。裘吉生挺身而出,联合中医同仁,为捍卫中医事业奔走呼号。同年3月17日,全国中医抗争大会在上海总商会大厅举行,裘吉生被推为浙江代表和大会执行主席之一,到达上海,共商对策。大会连开三天。就在这次大会上,定下“3·17”为中医界大团结之日——这就是“国医节”的由来。当时会场上都悬挂孙中山这幅题词,上海《申报》也以《总理遗墨》作为醒目标题,刊登孙中山赠裘吉生之题字“救民疾苦”,以孙中山表彰中医中药之事实,驳斥废止中医案的无理。最后,在一片反对声中,国民政府卫生部终于被迫撤销提案。
孙中山还曾在1924年为沪上名医丁甘仁题匾。丁甘仁,字泽周,生于江苏常州武进县孟河镇。他擅长伤寒、温病等时疫,并精外、喉二科,旁及内、妇、儿各科。著有《喉痧症治概要》《孟河丁甘仁医案》《孟河丁氏秘方录》等。丁甘仁于1890年迁来上海,曾先后在广益善堂、仁慈善堂、仁济善堂、一善社等处诊所行医,就医者闻名而至,日日门庭若市。他对贫困人,给于了最大的帮助,看病时有时不但不收分文,而且有时还要倒贴药费,被上海市民称为“活菩萨与活丁公”。1912年上海前后曾流行过2次痧疫病,期间丁甘仁以高超的医术和救济措施,广受赞美:“于时沪上中西盈千,丁名最重之。”为振兴中医,丁甘仁联合夏应堂等集资办学。他创办的中国第一所中医学校——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其中有日后成为中医名家的程门雪、黄文东、王一仁、张伯叟、秦伯来、许半龙、章次公、王慎轩、严苍山、裘沛然等等,真可谓“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
孙中山感其厚德,以大总统名义题匾颁颂。匾额从右至左楷书“博施济众”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右上端自上至下题写“大总统题颂”,左下方标明受赠者是“丁泽周”,落款时间是“中华民国十三年”。此匾额曾悬挂于上海白克路丁甘仁诊所大厅之上,足令其蓬荜生辉。现复制品悬挂在孟河丁甘仁故居,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与中诚中医馆等处。
“博施济众”一词释义,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有個学生,名叫子贡,有一次去向孔子请教求仁的方法。他问孔子说:“如果有一个人,能对百姓广博布施,并能救济众人,这该算得上是一个仁人了吧?”孔子回答道:“他何止是仁人,必定是一个大圣人了。即使尧舜恐怕都很难做到。”
从孙中山先生对中医的题辞可知,他无偏见地以唯善是尊、唯真是用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医学,此卓识非凡的科学眼光,也展示了他的伟大之处。
编辑/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