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多模态影像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9-02-24隋广平梁冬梅王春玥宫术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敏感度良性造影

隋广平,梁冬梅,王春玥,宫术娟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放射介入科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乳腺癌为恶性肿瘤的一种,一旦发展至晚期则极易对女性健康及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及早明确诊断,并予以有效治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有至关重要的价值[1]。常规超声是临床上检查乳腺癌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方式,但其敏感度与特异度相对较低。为尽可能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临床上逐渐将多模态影响技术应用于该病患者的诊断中,本研究就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经常规超声诊断为早期不典型乳腺病灶,且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最小27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42.3±3.2)岁;患者均为单侧单个病灶,病灶最近最小7mm,最大55mm,平均(19.3±5.3)mm。

1.2 仪器与方法

常规超声:仪器选用东芝Aplio 500型及GE 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0MHz;取仰卧位,以放射状多切面扫查患者乳腺,对肿块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大小、部位、形态、包膜、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等;并对双侧腋窝淋巴结进行扫查。

光散射成像:选用ptimus-Ⅱ型超声光散射成像系统,对肿块内部相关光学参数进行采集,并进行肿块良恶性分级。最大血红蛋白浓度以140mol/L为临界值,以小于临界值为良性,以大于等于临界值为恶性可能;仪器以成像结果为依据自动进行相应的分类。

弹性成像:以东芝Aplio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明确病灶后取超声弹性成像模式,于病灶部位利用探头进行适当的震动、解压操作,并对病灶弹性成像图进行分级评价。

超声造影:取GE 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选用线阵探头与造影探头频率分别为12.0MHz、9.0MHz;取由Bracco公司提供的造影剂Sono Vue,取造影模式,经周静脉团注入适量造影剂,并观察病灶内造影剂微泡走行、分布情况。造影结束后,回放造影过程对肿块内灌注情况、增强程度进行分析。

X线钼靶:仪器选用GE Senographe DS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取全自动曝光模式,并分别于轴位、侧位、斜位进行(摄)射片,对病变部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由钼靶诊断医师进行诊断。

磁共振成像:仪器选用GE Signa EXCITE 1.5T超导MR仪,取横断面脂肪抑制SPGR序列T1WI及矢状面脂肪抑制FSE序列T2WI平扫;同时进行VIBRANT动态增强扫描,自肘正中静脉顺磁性对比剂喷替酸甲胺,然后以2.0ml/s的速度进行静脉团注,对造影剂在肿块内的关注特点、增强模式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其中超声检查均由同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超声医师进行,MR图像及钼靶图像均由同一位具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分析;以BI-RADS的分级标准评估病灶良恶性,以1~3级为良性,4~5级为可能恶性;对比两组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其中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指数越高表示真实性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处理方式为SPSS20.0,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以t与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以。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分析

本组7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恶性37例,良性33例;其中良性为:乳腺腺病7例,瘤样增生9例,纤维腺瘤17例;恶性结果分析:导管伴小叶癌4例,黏液癌6例,小叶原位癌7例,髓样癌7例,导管浸润癌13例。

2.2 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比较

常规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良性33例,恶性37例;其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75.7%、72.7%、48.4%;恶性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良性34例,恶性36例,其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1.9%、93.9%、85.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为恶性肿瘤疾病的一种,其发生率较高,且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及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及安全的一项重要疾病,及早明确诊断,并予以患者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

常规超声是临床上诊断乳腺癌较为常用的方式,但该诊断方式的的敏感性及特异度相对较低,故而限制了其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影像学建设设备的改进与发展,多种影像学诊断技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开展与应用。本研究中以多模态影像技术为收治的患者进行诊断检查,采用光散射成像+弹性成像+超声造影+钼靶+磁共振5种技术联合的方式进行诊断,结果显示其特异度、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提示多模态影像技术在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率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分析起其原因:超声造影、光散射、弹性成像等影像技术均是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能够从不同角度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而钼靶对微小钙化病灶的敏感性较高。而磁共振则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且通过动态增强扫描还可对病灶的发现及定性诊断起到补益功效[3];几种方式联合应用可发挥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的作用,对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多模态影像学技术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敏感度良性造影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