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思考
2019-02-24李从荣钱仕英
李从荣,包 蕾,王 婷,钱仕英,潘 娜
(姚安县植保植检站,云南姚安675300)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秸秆燃烧污染、养殖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1]。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是化肥和农药。
1 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带来的危害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确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但给农产品的质量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为过量施肥、滥用农药,造成了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有的农产品农残含量超标,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化肥、农药施用不当,植物吸收少,流失多,结果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库塘河流的富营养化绝大部分都是由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的。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的氮肥,植物吸收和浪费的分别是30%和70%[2],即:被植物吸收约1/3、随水土流失及空气蒸发而浪费约2/3,造成库塘河流氮含量过高,形成富营养化进而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有资料表明,中国氮肥的利用率为30%~35%,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10%~20%和35%~50%,低于发达国家的利用率[3]。农药滥用不仅造成植物农残过高,影响食品安全,同时还污染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等。
1.1 过量施肥的危害
由于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加,过量施用化肥必然导致一些很严重的后果。一是导致土壤性状恶化。在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部分地块有害金属和有害病菌超标,导致土壤酸化、盐渍化等性状恶化。土壤性状受到破坏,损耗了土壤中的有机物,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农作物常出现死苗现象,其原因是长年过多地依赖化肥,使土壤养分缺乏,成分单一。二是由于化肥的长期施用,使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大大下降。近年来种植的农作物需水需肥量有逐年增加之势,主要原因是偏施氮肥使土壤板结化,缺乏有机肥所致。三是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偏施化肥导致作物营养失调,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造成农产品品质降低,如现在的瓜果吃起来不甜,蔬菜吃起来不香,并且容易腐烂,不易存放,其原因都是超标施用化肥。四是导致环境污染。由于施入过多的化肥,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及河流污染,使地下水、河流呈富营养化,导致地下水变质变味不好喝,部分库塘河流内的鱼虾常发生死亡的现象。
1.2 滥用农药的危害
农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用药准确、方法得当就能取得显著效果,对一些多发性、暴发性病虫草害,能迅速控制或压缩到经济指标之下,确保作物生长,获得增产增收。但长期过量施用或不合理施用农药,尤其是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和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一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滥用农药导致部分农产品农残超标,带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二是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由于长期施用化学农药,对土壤造成了污染,土壤功能被破坏,引起土壤质量恶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三是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在农业生产中,喷施化学农药是消灭农作物害虫的有效措施,但是化学农药不仅对害虫有杀伤毒害作用,同时对害虫的天敌及传粉昆虫等益虫益鸟也有杀伤毒害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四是增加了生产成本。长期使用同类型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因而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和防治次数,也大大增加了防治费用和成本。
总之,由于农药化肥的长期大量施用,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种对人类的危害和对环境破坏是深远的。而农业生产过多地依赖化肥和农药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农业发展适应大自然的规律,影响了与大自然保持可持续性的循环。
2 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的思考
当前,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科学施肥用药以及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大力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对加快姚安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生态环境安全意义重大。
2.1 深入推进科学施肥
要综合运用“精、调、改、替”的技术路径,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扩大技术覆盖范围。一是精准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二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配方肥、缓控释肥、微生物肥、水溶性肥等高效新型肥料。三是改进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改盲目施肥为配方施肥;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施肥;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四是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加大绿肥种植和秸秆还田的工作力度,强化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肥料资源化利用,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减少化肥养分的投入。
立足姚安县县情,突出高原农业特色,按生态和生产类型将全县划分为5个肥料使用区域指导科学施肥。即温凉平坝区:减氮、减磷、稳钾,配合施用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冷凉高山区:稳氮、调磷、补钾,配合施用硼、钼、镁、硫、锌、钙等中微量元素;设施农业区:减氮、减磷、控钾,配合施用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粮食重点区:稳氮、调磷、补钾,补充硫、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经作重点区:减氮、稳磷、稳钾,配合施用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将精准施肥技术由粮食作物扩展到设施农业及蔬菜、花卉、水果等经济园艺作物。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改传统施肥为配方施肥,开展大范围的配方肥进村入户;研发推广精准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施肥;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配方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等高效新型肥料;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适期施肥等技术,重点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滴灌施肥、喷灌施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粮食作物上的氮肥后移和经济作物上的根外施肥,实行水肥耦合,减少养分挥发流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用有机无机复合(混)肥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用养集合,减少化肥投入。广泛施用有机肥,有机质是作物碳素营养的源泉,这主要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另外它还能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而且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缓冲能力。积极推广微生物肥料,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以及施用的厩肥、人粪尿和绿肥等,很多营养成分在未分解前作物是不能吸收利用的,要通过微生物将它们分解,变成可溶性物质,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积极推广垃圾堆肥,垃圾堆肥和垃圾复合肥的产生,既处理了城乡垃圾,防止了污染,又生产出能够满足农业需要的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深入推进科学用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点在“控、替、精、统”4个字上下功夫。一是控制病虫发生危害。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二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发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三是推行精准科学施药。重点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并明确其抗药性水平的基础上,配方选药,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根据病虫监测预报,坚持达标防治,适期用药。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四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
根据姚安县粮食和经济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及预防控制的实际,工作重点是融合运用生物防治(如烟叶生产中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物理防治(如采用杀虫灯、黄蓝板、性诱剂防治)、生态控制(如水旱轮作、间套种植)、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控制病虫发生危害;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跑冒滴漏落后机械,推广一批植物免疫诱抗剂、生物农药等科技含量高、防治效果好的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机等适用性强的现代植保机械和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配套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小对环境的危害。
推行精准科学施药,重点是“药、械、人”3要素协调提升。一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扩大低毒生物农药使用范围,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推广应用,推进小宗作物用药试验,科学采用种子、土壤、秧苗处理等预防措施,减少中后期农药施用次数。对症选药,合理添加喷雾助剂,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防治效果。二是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风送式电动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喷雾对靶性,降低飘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培养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
2.3 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利用
要以提高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通过传统堆沤、沼气化处理、工厂化处理等方式,建立畜禽粪污收购站、流动收购网点和场厂结合模式生产有机肥(商品农家肥),促进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在畜禽养殖分散区,积极发展户用沼气,推广畜禽粪污处理新技术。在畜禽养殖集中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配套建设沼渣沼液肥料化生产设施,实现沼渣沼液肥料化利用,支持商品有机肥(商品农家肥)生产企业建设畜禽粪污收集处理站点,开展新型有机肥产品研发,将畜禽粪污集中收集进行肥料化利用。加强畜禽粪便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解决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2.4 强化监测预警综合监管和社会服务
积极推进耕地质量、土壤墒情监测网络和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布局、耕作制度、面积规模、管理水平、生态环境的差异,在优质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主产区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耕地地力、土壤墒情和肥效监测,建立主要作物土壤墒情和旱情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姚安县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对耕地立地条件、设施保障条件、土壤理化性状、生物群系、环境状况和耕地障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综合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定期发布相关报告。按照先进、实用的原则,重点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健全病虫监测体系;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自动计数性诱捕器等现代监测工具,提升装备水平;完善测报技术标准和会商机制,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可视化预报,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建立健全“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追责和赔偿制度。严把化肥农药生产经营准入关,依法依规严格审批农资生产企业创建和产品登记,强化生产经营行为监管。加强质量监督抽查,建立健全区域性农资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农资质量监督抽查制度,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完善购买及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农产品生产企业、组织和个人使用农药行为。鼓励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踊跃投诉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违法违规使用行为。
支持培育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人员水平。发挥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农作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补助、农机购置补贴及植保工程建设投资的引导作用,装备现代机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农民自愿、循序渐近”的原则,大力推进肥料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广泛开展土壤统测、肥料统配统施、病虫害统防、物资统采统供等为主的生产资料服务,建立和完善政府、农民、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方共赢机制,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促进整村、整乡到整县的整建制推进,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化服务,支持发展土壤深松、秸杆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进农机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实现统一机耕、统一机播、统一机防、统一机收等一条龙作业服务。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服务组织和农户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