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2-24陈锐雄陈旭狮
黄 勇 陈锐雄 陈旭狮
1 广东省博罗县杨侨镇卫生院外科 516157; 2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股骨头骨折是指股骨头结构连续性的完全/部分断裂,多因直、间接暴力所致,如车祸、高处坠落等,临床以患侧髋部肿胀、疼痛剧烈,患髋因疼痛功能严重受限等为主要表现[1]。目前,对于股骨头骨折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由于股骨头局部血供较差,骨块复位和固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大多数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同时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2]。为此,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60例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以期为治疗股骨头骨折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1.25±7.64)岁;患者骨折至入院时间为1~35h,平均(9.15±3.43)h;骨折原因:车祸37例,高处坠落14例,其他9例;右侧骨折35例,左侧骨折25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和CT扫描检查符合股骨头骨折的诊断标准,且均为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排除标准:(1)坐骨神经损伤者;(2)合并其他严重损伤,需其他科室抢救者;(3)可保守治疗者;(4)手术指征不明确者。
1.2 方法 (1)入院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影像学检查和CT扫描检查,同时收集患者详细病史、基本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明确手术指征,制定手术方案,做好手术准备。(2)术前复位:患者入院6h内,在腰麻下对患者进行急诊手法复位髋关节后脱位,复位成功后予以皮牵引固定患肢,维持3d,患者病情稳定后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3)术中治疗:取患者仰卧位,硬膜外麻醉,采用S-P(Smith-Peterson)入路,将患者患侧臀部垫高,T形切开关节囊,注意避免损伤盂唇,充分暴露股骨头骨折处,清理断端、骨碎块、关节腔内软组织、关节积血等。然后将骨块解剖复位,用2枚可吸收螺钉(长35mm左右)垂直骨折线进行内固定。固定完成后,置入引流管,逐层闭合切口,术毕。(4)术后治疗:术后2d拔除引流管,继续进行患肢骨牵引5周,牵引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如踝关节屈运动。牵引拆除后5周内禁止负重运动,可进行简单运动,如站立、散步、行走等,5周后可逐渐进行负重行走,直至恢复正常。术后进行定期随访,随访1年,观察患者病情并作好记录,嘱咐患者定期来院检查,如有异常随诊。
1.3 疗效判定 (1)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3],满分为100分,优良:90分及以上;较好:80~89分;尚可:70~79分;差:70分及以下。总有效率=(优良+较好)/总例数×100%。(2)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股骨头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感染、创伤性关节炎、螺钉断裂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治疗效果 经过1年随访得知,60例患者中,优良33例(55.00%),较好16例(26.67%),尚可8例(13.33%),差3例(5.00%);总有效例数为49例,占比81.67%。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60例患者中,仅出现3例感染(5.00%),创伤性关节炎1例(1.67%),螺钉断裂1例(1.67%),总并发症5例(8.33%)。经对症治疗已好转,对治疗效果并无太大影响。无股骨头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等情况发生。
3 讨论
1869年,Birkett首先报道了股骨头骨折这一疾病[4],但由于当时的汽车工业上不发达,股骨头骨折的发生率较低,人们对这一疾病缺乏认识和了解,因此并未重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遍布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股骨头骨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有文献报道[5],因交通事故致股骨头骨折占总股骨头骨折的85%左右。这提示我们必须加强对股骨头骨折的认识,并积极研究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恢复。
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是指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6],骨折线位于中央凹上方,多因高能量重创损伤,增加了治疗上的困难,且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大。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但为提高手术的效果,对入路的选择是股骨头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重点。股骨头骨折研究至今,临床出现了许多入路方式,最为经典的即为K-L(Kocher-Langenbeck)入路,此外还有S-P入路、改良的Heuter入路、髋关节内侧入路、后侧入路以及几乎万能的Ganz入路,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应证[7]。例如K-L入路在闭合复位失败的股骨头骨折切开复位、合并髋臼骨折的股骨头骨折等就具有很好的作用。而对于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则更加适用于S-P入路,由于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的血供还来自圆韧带血管,而在S-P入路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入路中常常需要将旋股外侧动脉结扎,该血管不参与股骨头血供,因此能够减少医源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此外,在该入路下,患者骨折处能够完全暴露,更容易进行复位和固定,这也很好地规避了其他风险的发生。
股骨头骨折是完全的关节内骨折,解剖复位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目前临床多采用空心螺钉、Herbert螺钉和可吸收螺钉作为内固定物[8]。空心螺钉、Herbert螺钉虽然能够起到固定以及骨折间加压等优势,但会影响患者进一步的影像学、CT等的检查,同时二次取出也会对患者增加创伤。而可吸收螺钉无须二次手术,直接减少了对患者的二次创伤,避免了破坏髋关节周围血供以及减少了骨化肌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弹性,起到动力固定作用,增加固定的稳定性;避免因骨折坏死、塌陷导致固定物陷入关节内;固定物被吸收与骨组织填充能够同步进行,防止了骨折延迟愈合与骨质疏松的发生等。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必须严格把握钻孔方位,确保其与骨折线垂直,拧螺钉时切忌用力过度,避免断裂;其次复位后需以骨牵引稳定复位,并在术后持续5周,同时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最后,注意定期复查,不可马虎。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年,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1.67%,并发症仅5例(8.33%),说明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中安全有效,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中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