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告别绝对贫困的成就与启示

2019-02-24申均明茹梦丹

关键词:延安攻坚精准

申均明,茹梦丹

(1.延安市 扶贫开发局;2.延安大学 学术期刊中心,陕西 延安 716000)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革命圣地延安彻底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全面小康新生活。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延安脱贫,完成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兑现了我们党近百年来的初心、使命和庄严承诺,为建党一百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以决战决胜的胆略和气魄,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指出了新方向,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延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遵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回答总书记“四问”为政治站位,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以“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实现延安精准脱贫”为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贫困发生率由13.2%降到0.66%。[1]延安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过程、路径选择和经验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历史功绩的伟大和正确性。

一、延安告别绝对贫困的历史成就

(一)决策的科学和政策的广覆盖从根本上消除了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3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六次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刻关注和牵挂着贫困群众,特别指出:“当前脱贫攻坚既面临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2]34201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等10多项政策及配套文件。省、市、县各级政府按照顶层设计和“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年度减贫方案。仅延安市就出台了三十多项具体政策。政策的精准度、覆盖面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密集的一个时期,其释放出的红利和叠加效应前所未有,困难群众得到最大实惠。一位60多岁的老村干部说:“我在村上负责了三十年,是第一次拿起本本记政策,第一次拿着本本给群众讲政策,第一次照着本本给群众落实政策,不拿这个本本记不住、说不对、落实不准。”基层干部的感悟不只印证了这个时期的政策利好,更加印证了我们党消除千百年来贫困问题的坚定决心和强大的减贫力度。

(二)“四级书记”上阵、“四支队伍”包抓、各级干部联户,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的政治优势、干部优势、作风优势发挥到了最大程度

下决心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既需要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更需要千千万万的乡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矢志奋斗。脱贫攻坚是啃硬骨头的工作,是对干部作风的一次大考验、大锤炼。作风硬、脱贫赢。为了作风扎实、工作务实、结果真实,延安针对一些基层干部心不安、情不深、力不到等问题,一是以“三严三实”和“三项机制”为尺度,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二是把从严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和严肃问责制度,制定出台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和脱贫成效考核办法,层层夯实责任,做到脱贫任务到村到单位、到岗到人,实行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制,倒逼真抓实干,使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措施不精准、虚报瞒报、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干部干事创业的锐气更足,作风更实,为民情怀更浓,脱贫成果更真。三是通过建立干部驻村联户帮扶机制,把部门包村,干部联户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2.8万名干部在一线帮扶。实行了市县乡三级领导驻村蹲点调研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走向基层,沉到一线,与乡镇并肩谋发展、与村级合力攻难题、与群众携手奔小康。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真情。

延安时期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又一次得到充分展现,脱贫攻坚的作风更加扎实。艰巨的任务考验了时代,克难的决心经受了考验。“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执政理念得到了最好诠释。

(三)部门联动合力攻坚,区域协作共同克难的新理政模式,全面提升了党的领导能力与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方法的现代化水平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不是一个部门能包打的天下,必须充分发挥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优势,统筹各方力量齐抓共管。既要让政府的推力更强,又要让群众的内生动力更足,同样要让社会的帮力更大。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可动员的力量,可发挥的优势用足用活,用尽用好,实现各区域、各部门及人员的大协作,编织成一张大网,形成多个集团军,步步为营。扎牢各个节点,实现谋划有效对接,机制相互协作,政策密切配合,使这张网作用发挥更加坚实牢固。首先,延安建立“八办两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各部门、各行业既有主攻方向,又有协作任务,互相有推力,相互有协作,实现有效统筹和全局推动;其次,与江苏省无锡市建立扶贫协作机制,各单位、各领域进行卓有成效的结对合作;最后,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实现央企、国企、民企、外资以及医院、高校等各种社会组织与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有效对接帮扶,有力地加快了精准脱贫的步伐。

(四)乡村大变迁和产业大整理实现了最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适应与匹配

脱贫的根本在于发展产业。脱贫攻坚战就是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一次大整理,农村产业布局的一次大调整,以适应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安置及其市场需求,确保群众收入长期稳定不返贫,农村人口长期稳定不空壳。传统的种植模式和旧有的产业布局已经落后于现在市场的需求和农村社会的变迁。因此,在广大的农村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产业整理以适应市场,也要调整和整理产业布局以适应乡村变迁,脱贫攻坚为此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得农村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生产方式得到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和整理。各县各村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相应特色产业,同时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洛川、黄陵、富县、宜川等县的苹果产业后整理、黄龙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安塞的文化产业链等。并且,生产的组织方式也发生很大转变,如“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能人大户+农户+贫困户”等,为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铺垫了基础,优化了布局,调整了方向,精准了投入。

(五)把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从一般性探索推向了广泛性实践

在市场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村集体资产归属不清、保护不力,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甚至根本无收入、发展困难等情况普遍存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贫困群众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依靠集体经济致富有强烈的期盼和广泛共识。延安高度重视,通过“三变”改革,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来谋划和推进,取得明显进展。各村集体经济得到了一次大发展,贫困村全部消灭了村集体经济“空壳”现象,有效增强了村集体组织自身造血功能,提高了村集体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治理乡村社会的能力。

(六)为广大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学习、教育紧跟上时代步伐发挥了最大的推动作用

精准脱贫不仅是解决好“富口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富脑袋”问题。一是在扶志扶智的开展下,党的各项政策通过采取“印制政策宣传单、统一培训学习、入户一对一宣传”“夜评会”“道德说事会”等各种方式,在基层真正得到宣传普及,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大教育;二是通过开展各类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技能大提升;三是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立道德讲堂、文化礼堂、家风馆、农家书屋等宣传教育阵地,依托“红黑榜”“善行义举榜”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开办农民夜校、扫盲班,帮助困难群众能读能写,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素质大提升;四是大力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有永久的依靠、永久的保障;五是创新帮扶方式,针对致贫原因,结合困难群众自身发展意愿、生产生活需求,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以效果促效应;六是通过推行“劳动挣积分,积分换实物”的爱心超市等方式正向激励,正确引导,有效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一系列的实招和硬举措,促进农民群众生产技能、就业本领和生活方式得到改变,激发了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提振了乡村文明的建设水平。

(七)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乡村振兴提供了加速度

打好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是先导。延安把完善贫困县、贫困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协调多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资源配置,创新供给方式,启动实施一大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全力夯实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收获在每一个日子里。

二、延安告别绝对贫困的启示意义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伟大事业,它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成果和庄严承诺的兑现,更为乡村振兴铺垫了厚实的基础,培育了最新的动能。它的启示意义深远,值得借鉴和遵循: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工作之所以能有效推进,并取得节节胜利,其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3]在思想和实践上,要强化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全局发展,严格依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立“军令状”和推行市县乡三级干部驻村蹲点调研,以及派驻工作队、第一书记等,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要充分重视乡村两级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一流队伍、一流作风、一流业绩取得脱贫攻坚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彻底告别绝对贫困。

(二)必须坚持统筹推进,才能合力合劲

要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不仅仅是多部门联动、多方面协作,而要站在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运筹和部署,不能就扶贫而抓扶贫。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的统筹:一是要统筹考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等;二是要统筹考虑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发展平衡;三是要统筹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力量,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互为补充的大扶贫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大格局。[4]

(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才能补弱补短

脱贫攻坚战就是打硬仗、啃硬骨头,有问题是必然的。在实施过程中,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总结阶段工作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精准对策,狠抓问题整改;二要对发现的作风问题严肃追责问责,用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任务落实,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三要坚持在一线解决问题,在基层寻求办法,纠正不严不实不精准,防止虚假参水坏大事,特别是要纠正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严防弄虚作假,用绣花功夫和钉钉子精神补弱补短。

(四)必须坚持精准方略,才能见实见效

精准脱贫之“精准”二字的内涵,体现的就是要立足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各项事业走向胜利的思想基石,是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既要精准对象,更要精准施策。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通过过滤、研判将村分三档、户分三类,遵循发展规律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精准退出,不搞一刀切、不用一筐装。要严查数据掺水,虚假脱贫和盲目提前脱贫。切切实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五)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长效长稳

精准脱贫工作必须坚持短期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既要有短期脱贫的办法和机制,又要有致富奔小康的可持续发展体制和机制,更要有长远发展的规划和布局,不能为了眼前的政绩,只考虑短期目标,而忽视了可持续的发展和长远利益。二者是相互统一的,没有短期脱贫,就难树立长期发展的信心,实现了长期发展,才能巩固脱贫成果。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护式扶贫并重,持续改善生态坏境,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贯彻到底。要持续推进产业后整理,久久为功,使贫困人口依靠产业的前后端发力,走上致富之路。

猜你喜欢

延安攻坚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