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19-02-23纪贤川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摘 要: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过去我们主要重视现代文、诗歌、作文等等知识的传授,记忆的层次偏多。虽然提升初中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我们更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教学语文知识重要!它不仅事关学生语文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更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及终身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各位教师的重视,我从一些课堂整合的经验方面,探究了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的问题,希望能对促进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 要会整体把握语文课程

语文课堂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永远围绕在语文教师心头的一个主题。我想首先应该是整体理解初中语文课程,这是教学的基础。三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其实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先要整体地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新理念,整体把握课程目标,要很明确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和了解哪些内容,要整体感知语文课程设计的结构和主线,整体掌握关键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去设计与实施教学。

例如《天上的街市》这一诗歌的教学,其中有一句“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骑着牛儿来往。”孤立来看这句,只是对民间故事的改造,看不出什么深意,但是我们让它和诗的主题产生联系之后,就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憧憬和对前景追求的心境。因此,没有整体的教学意识是相当可怕的,有可能曲解句意或对其无法领悟。如果不综合地把握整体,那么,对部分的任何孤立的分析都是不可靠的!从不可靠的分析出发,得到的认识自然也是不准确的。当然从整体到部分,只是完成事情的一半,我们还需要由部分再到整体,进入对整体的综合,这是进一步的综合,更高级别的综合,可以加深理解,弥补不足,或者纠正之前认识的错误。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析——综合,首先对文章作整体把握,然后再进行螺旋式上升,这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 要会抓住语文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语文教学也同样适用。我国著名语文家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把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的本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教学时可能更多地考虑如何教给学生语文知识与语文相关技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语文课堂渗透语文思想!既要考虑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也要尽可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愉快地获得知识,既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懂得如何取舍,又要更加有的放矢。抓住教学本质,其实就是抛开繁杂的乱象,直击核心,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例如进行《荔枝蜜》一文教学时,很明显开头的“我一向不大喜欢蜜蜂”和结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蜜蜂”是前后矛盾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凭什么喜欢变成小蜜蜂?我們可以让学生先多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意境,让学生获得情境中的相关信息,然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接着让学生学会思考,通过讨论积累语文活动经验。最后分析因果,让学生深入探究,更好地感知课文中的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理清线索,感受到一线串珠的妙处。

三、 要会创设合适的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要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要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情感体验,要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会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尽可能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生的思维正在从具体逐步走向抽象,在这一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水平与知识抽象会有一定的矛盾,既不能完全抽象,也无法完全具体,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加以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能够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其语文素养。

例如创设《索溪峪的“野”》一节的情境,我先用多媒体轮流播放索溪峪的山、水、猴子和游人图,同时我再配以相应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对索溪峪有充分的感知,对其中的事物有了初步的感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再正式导入新课,点拨提问:如此野的山,是不是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观赏呢?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新课的学习。继而圈点全文主旨“赞美大自然”,这样一节课结构清晰,学生的思维导向明确,对于文章的感悟也顺利得多,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言而喻。

四、 要会引领学生提出问题

其实语文的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疑惑才会有学习。我们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确这些能力必不可少,但是能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才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效特征。如果学生只会跟着老师后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那么创新性的思维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对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牛顿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如果没有对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的疑问,弗莱明不会发现青霉素。所以有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重要。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说:“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为何不是说在院子或家里呢?上课时有学生自己提出这个问题。起先,有的说写错了,经过讨论,他们才逐渐认识到这是高尔基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个对人类有奉献的人。学生的思维经历过碰撞,一步步走向正确和深刻。可见,会主动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除此之外,学生也可能围绕插图、标点等内容提出疑问,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我们要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问题梳理好,逐渐使学生问题提到点子上,落在关键处并对其加以引导。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一线语文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特别是语文核心素养,关注语文内容、语文教学理论、语文教学实践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直面问题,不断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教育环境。

作者简介:

纪贤川,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中学。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