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改革40 年:从“垫付”到“秒”报销
2019-02-23
从劳保医疗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市民卡到医保蓝本、从等待期长达几个月的手工报销到及时兑付的社会保障卡……张大发的医保经历既是北京医疗保险改革40 年来最权威的见证,也是中国医保40 年变化的一个缩影。
张大发,一位头发斑白的七旬老人,从参加工作就跟医疗保险结下不解之缘。因为其工作履历无一不和“医保”紧密联系,他是北京医疗保险改革40 年来最权威的见证者。从劳保医疗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市民卡到医保蓝本、从等待期长达几个月的手工报销到及时兑付的社会保障卡……他的医保经历也是中国医保40 年变化的一个缩影。
搭建基本医疗保险框架,从清欠“白条”开始
张大发说,上世纪90 年代的时候,职工医保报销并没有实现统筹,都是各自单位为主体,效益好的能及时报销,效益不好的就打“白条”——欠着,什么时候有钱了再报销。到了1995 年的时候,建立了市属和区属企业的大病统筹,这才解决了得大病、住院报销的问题。
而最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2001 年。张大发说,《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印发,标志着企业职工大病统筹过渡到基本医疗保险的框架搭成,在国家住院统筹的基础上,同时建立了门诊统筹,即门诊报销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起来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清欠拖欠的医疗费。“当时几十万职工,手里拿着的拖欠医疗费的‘白条’有10 多个亿,市委市政府是明令旧账不能带入新制度,要求三年之内要清欠。”张大发回忆说,当时主管部门一家一家去企业清理“白条”,联合其主管部门敦促企业拿出计划、按期清欠。“最终真的是在三年内还清了旧账,好多老职工在拿到报销款时都激动得哭了。”
医保蓝本、医保存折,曾是临时替代品
说起医保报销,不得不提到医保手册,当时俗称医保“蓝本”。而在张大发的讲述中,这个伴随着我们10 年的就诊必需品,竟然是件临时替代品。
原来,在2001 年,《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同期的新事物还包括在当时被称为“市民卡”的。“实际上当时市民卡的角色就相当于现在的社保卡,但它的寿命很短,只存在了几个月。”张大发说,当时的设想就是医保个人账户的钱会存入市民卡,参保职工就诊拿着市民卡结算。“最初发行了两万张,在老西城、老宣武试点,结果就被媒体报道为‘市民卡、卡市民’。”张大发当时就带人去医院看,发现积水潭医院、友谊医院等都出现排长队现象,一个人结算怎么着也得10 多分钟。“这才是两万张,如果将近100 万的企业参保职工都进来,有点儿无法想象。”张大发说。于是,各部门马上讨论,决定暂停使用。于是,发行医保蓝本、医保存折被当成补救方案提了出来。“这一用,蓝本就用了十年,而医保存折沿袭至今。”
社保卡“神奇一刷”,就诊结算变秒级
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经过近10 年的发展,无论从保障待遇还是保障人群,都有了很大的完善。而一度“搁浅”的刷卡结算重新被提上议程。
张大发说,2007 年,有报道指出,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每月要拿出两三千元来垫付医药费,这对当时只有三四千元的退休金的人来讲,负担很重。而且因为需要手工报销,通常要三个月甚至半年之后才能拿到报销款。“医保制度这么好,报销水平也挺高的,但是为什么必须垫付呢?为什么不能直接结算呢?”一位患者很无奈地说。
这一问题引发了市政府的重视。“市政府于是下令,好事不能只做一半,不管原来社保卡是谁在办,现在就交由你们来办。”张大发回忆说。就这样,开发社保卡的重任落到当时的劳动保障局手里。
张大发指着印有多张社保卡的老照片说:“这就是我们的样卡,看到这上边的各种数据了吗?边际、字体的间隔、印章的位置、国徽的大小等,都是严格按照这样的尺寸来制作的。我们也是拿着这些样卡,在各大医院进行刷卡实时结算的测试、验收。”
2010 年,社保卡全市推行,这么神奇一刷,结束了之前手工报销一等少则三月多则半年的历史,十几秒内完成结算。再之后,医保蓝本彻底“退休”。从医保报销的手工管理变成数据管理,社保卡的“神奇一刷”,实现了一个大的跨越。
张大发说,从2001 年建立起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北京医保发展到现在,已经实现了人群的全覆盖。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医保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