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祥:“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
2019-02-23
由于很多农民拿不出钱建大棚,王伯祥承诺每个大棚县里补助2000 元。然后,他亲自找银行行长要贷款2000 万。因为数目太大,这位行长很为难,要是放出去,谁又能担保全部收回呢?“我担保行不行?我这个县委书记就不值2000 万?”王伯祥问。
2018 年12 月18 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王伯祥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走进位于寿北的寿光市羊口镇,一座现代化城镇跃然而出,企业间比着干,动能转换的步伐不断加快。如今,包括羊口在内,占据着寿光面积近56%的寿北大地生机勃发。当地人说,寿北从原来的“盐碱地,草木不生”大变样,离不开“百姓书记”王伯祥。
王伯祥,1943 年2 月出生,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北柴西村人,曾任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他全力扶持和推广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创建了全国闻名的蔬菜批发市场。他离任28 年被老百姓念念不忘,被誉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
寿光人把蔬菜生意做到了“买全国卖全国”
1986 年5 月,王伯祥担任山东省寿光县县委书记。寿光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尤其是寿光南部,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合蔬菜种植。
田间没有连接市场,寿光人很早就体会到了菜贱伤农的苦涩。1983 年,刚刚解决温饱的寿光南部农民,因为单一种植大白菜,结果导致两万五千吨大白菜滞销,只能任其烂在田间地头。这一年的冬天,时任县委副书记的王伯祥,下班路上从一位哭泣的农民手中买下一整车白菜,一家人吃了整整一个冬天。
为了给寿光蔬菜寻找出路,1984 年8 月,在王伯祥的主持下,占地20 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在一个叫九巷村的地方建成了。在新生的市场,老实巴交的寿光农民,推着一辆小车就能换回一沓钞票。第二年,九巷蔬菜市场面积扩大至150 亩,交易额达到了1.5 亿元。寿光人把生意做到了“买全国卖全国”。
2009 年,脱胎于九巷蔬菜市场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投入使用。如今,行走在这个面积超过280 多个足球场,日成交量两万吨的地方,能真切感受到亚洲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气势。
“我担保行不行?我这个县委书记就不值2000 万?”
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在寿光县三元朱村,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正在为村民致富发愁。几经探索,王乐义把目光投向了蔬菜大棚。
为了改良大棚技术,从1986 年开始,王乐义带着村民数次外出学习。在北京四季青,他们见到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温室大棚,但是每平方米1000元的造价,让这些山东农民面面相觑。
一次偶然的机会,韩永山的名字和山东寿光联系在了一起。这位辽东农民通过参阅国外农技书籍,搞出了冬天不生炉子的冬季暖式大棚,并且通过嫁接技术在里面种出了黄瓜。王乐义怀着巨大的诚意将韩永山请到了三元朱村,担任冬季暖式大棚的技术指导。
1989 年8 月间,17 个新式大棚出现在了齐鲁大地上。三元朱村凭借暖式大棚,收入突破百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很多农民拿不出钱建大棚,王伯祥承诺每个大棚县里补助2000元,按时到位。然后,他亲自跑到银行要贷款。县委书记找到银行行长,开口就要2000 万。因为数目太大,这位行长很为难,要是放出去,谁又能担保全部收回呢?
“我担保行不行?我这个县委书记就不值2000 万?”王伯祥问。
1990 年,寿光一口气建成了5000 多个冬季暖式大棚,除了个别因为火灾“夭折”,其余全部成功。
担当,就是时时刻刻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
由于想念家人,韩永山产生了返乡的念头。为了留住人才,王伯祥组织召开常委会,决定奖励韩永山现金5 万元,50多平方米楼房一套,全家四口迁到寿光“农转非”。这是一个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美谈。要知道,王伯祥当时的月工资才107 元。
“当年在寿光建蔬菜市场,推广蔬菜大棚,遇到阻力怎么办?”记者问。“当时寿光发展蔬菜产业,上级也有不同意见,说还吃不吃饭了?我们县委也不听这一套。”如今已经75 岁的王伯祥语气肯定地说。
这位县委书记甚至坦言,“担当”对他来说是一个新鲜词汇。他履职的那个年代,没有所谓的干部免责条款,也不用出台文件激发干部的状态。他理解的担当,就是时时刻刻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要看大方向,有的干部作风简单一些,只要大方向正确,就要鼓励他”。
心直口快、敢做敢当的王伯祥,难免得罪人。在寿光期间,曾有部分村民被人鼓动,联名给上级写信,质疑他建设蔬菜市场的合法性,投诉拆迁补贴不到位。上级部门作了深入调查后认为,寿光走的是一条致富群众的好路子,但是群众工作还要做深做细……面对“插曲”,王伯祥曾坦言:“没有想让所有人都说好。”